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传承之薪火人间 / 毕业会考

毕业会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姜恒突破的瞬间,后院诸位夫子同时都心有所感,望向藏书楼所在。“呵呵,姜恒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啊!能在这短短几年修成儒家浩然气,不简单哪!虽然有文雀相助,但他自身的悟性和努力才是关键。”荀夫子放下手中黑棋,微微笑道。“师兄,既然姜恒现已突破,你有意收姜恒为弟子吗?”孟夫子看着身前纵横十七道,黑白二棋,宛如旗鼓相当的两军相互对垒,一时间看似还难以分出胜负。“小师,你明知故问,你也知道那姜恒身为那镇国侯世子,等他学业有成之后注定得回到北地,那时他身处朝堂,恐是身难尤己啊!”荀夫子有些感慨。“况且他那武夫老爹也未必肯。”
  “师兄说得是。不过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故事,我们儒家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行了。”孟夫子抬眼。
  姜恒逗弄了一会儿那只彩雀,感受了一会自身发生的变化。只感觉意识从未有过的清明,灵动。有飘飘然凌空欲仙之感。平日里对那些经义有晦涩疑问之处,这时亦有种种灵感涌上心头。
  姜恒拿起身旁那本经常翻阅的《武典》,缓缓拂拭了一下。翻开。
  大秦朝自然有纸质书籍,而且非常普及,只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典籍才用竹简刻就,便于保存,不易损坏。当然在这间学塾里,不可以常理度之。
  里面讲到了,江湖武夫修行境界。第一境:号称铜皮铁骨,也就是姜恒现在的境界。这一境,简单来说,就是配合功法,打熬身体,使得肌肉结实饱满,骨骼坚硬。只要吃得住苦,就是寻常庸人花费时日,也能练成。第二境:炼筋如龙,校大龙。筋骨齐鸣,使得身体刚柔并济。第三境:炼脏如铁,呼吸吐纳,内外一体。第四境:洗髓。洗髓如霜,换血重生。气血烘炉。第五境:气血狼烟,纯阳命火。第六境:武夫金丹境,也称武夫金身,金刚不坏。第七境:御风境。武夫终于摆脱大地的束缚,能乘风御虚。第八境:止境武夫,山高我为峰。乃武中圣者。书中详细描写了江湖武夫的修炼精要。亦有好些武道功法。不过,姜恒始终能克制自己不去修炼。因为,姜恒清楚的知道,修习武功,功法虽然非常重要,好的功法能让武夫事半功倍,但更重要的是得一名师指点,就如同儒家读书一样,传道受业解惑的恩师非常重要。
  儒家圣贤就有提到,天、地、君、亲、师。可见一位好的老师有多么重要。姜恒虽然修行到了第一境:铜皮铁骨。但幸好第一境只是打熬体魄,循序渐进,加本固源。影响不大。
  “武道虽好,但还是没有修仙来的逍遥恣意,朝游东海暮苍梧,骑鹤驾云醉卧眠。哪里是武夫能够媲美的。况且还那么疼!”姜恒一想起打熬身体时的时光,条件反射似的一阵抽搐,龇牙咧嘴,显然记忆犹新。姜恒合上《武典》。今天能侥幸突破,该回去好好静思一下。书上说,三十续须以明志,而我现在还不满十六。
  “燕雀之志,鸿鹄之志。我也该好好想想自己所思所求该为何了。奇怪?自己虽对此有所感触,明白明志的重要性,但自己明明还心存迷惘,这浩然气怎么就突然成了?实在是走了狗屎运。”姜恒暗自侥幸。“要不要告诉陈七他们我修成浩然气了?还是算了,大考在即,就不给他们增加压力了。等结束后再说也不迟。哈哈哈~先回去吧”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学塾间氛围日益紧张,诸位学生各个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讨论经义。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一些个疑难问题在群策群力下也不成问题了。
  陈七,平日里散漫悠闲,近来好像转了性子一般,天天捧着竹简书籍往夫子那跑。就连那张瞧着圆嘟嘟颇为讨喜的脸蛋最近也消瘦了下来。姜恒看到后,点点头,甚为欣慰。“听进去了就好。”
  李子规、余福、大铁锤,也都一样。纷纷埋头啃书,就连平日里雷打不动的骑射都暂时撇开一边了。可想而知,学生们的压力。他们都不想落后于人。
  那南疆紫袍男子带着孟夫子的书信、令牌前往大秦帝国帝都,求见皇帝。大秦朝统一通天大渎以北,已有百年,与南方武国隔江对峙,分治天下。经过百年的励精图治,大秦国力蒸蒸日上,已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紫袍男子由于伤势未愈,还有大秦王朝强大的威慑,不敢大张旗鼓的直接御风前往,而是小心谨慎,换了大秦普通百姓的衣服样式,尽量不走官道,挑选林间小路,人烟稀少处走。脸上同时施展了障眼法,寻常人见了也只当是个普通人。一路风餐露宿,星夜兼程。许是否极泰来,这一路再无风波。顺顺利利的抵达了这座大秦权力中心,千年古都—咸阳。
  再回到学塾,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该来的日子终会到来。考验诸位学子的时刻终于来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云淡风轻,有人忐忑不安,不一而足。相对来说,姜恒虽有点紧张,毕竟已经修成了浩然气,加之六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心中是信心满满。
  “终于到了!”李子规正了正衣冠,神情自信。学塾为了这次大考,早就做了准备,在室内早已用竹帘隔开一间间,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单独隔开,也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不受他人考试影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今天大考,六位夫子难得能同时出现啊!”姜恒看着学塾外一一走来的六位夫子。其中严肃认真的孟夫子,传授儒家诗、书。有教授《礼》、《易》的荀夫子。有大铁锤最喜欢的陈夫子,传授御、射。有传授乐的苏夫子。有传授法家思想的韩夫子。最后有教授历史的司马夫子。
  一开始,姜恒等人还很奇怪为什么儒家之中,还会传授法家和史家。后来才渐渐明白了。这世上,三教九流,百家学说。儒家作为启蒙之学,百家之中都有儒家的影子。后来以此延伸,才诞生了种种思想流派,如法学,史学……等。
  “学生拜见诸位夫子……”
  “今日,到了检验你们的成果的时候了。除了御、射、乐三科外,剩下就只有一道题目。考试为期两天。你们现在就展尽你们所学,尽情施展,不负你们十年寒窗苦读。对了,要告诉大家,这次大考干系重大,你们就把它当成正式的举人会考就是了,切记掉以轻心,不然后悔可来不及了。首先是,御、射、乐三科,至于那道试题到了明日再说,以免影响你们今天的发挥。”身材高达,宛如一位寿星翁的荀夫子笑眯眯地说道。
  “学塾里考试的顺序相对自由,可以由着诸位老师们自由安排。首先便考乐器吧,现在清晨,刚刚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都是精神焕发。考乐科,能放松心情,激发你们的灵感,在合适不过了。”孟夫子这时后宣布了今天的大考顺序。虽然平日里不苟言笑,但心里还是非常照顾学生们的。“下面就辛苦苏夫子了。‘’
  苏夫子是六位夫子里瞧着最年轻最风流的一位。容貌俊美,若是年轻的时候,定是位风度翩翩佳公子,现在颔下三缕长须,更添了几分丰彩。
  “好,今日不同往日。往日里随你们各自发挥,今天就以斗琴的方式。乐器你们自己选,钟、鼓、萧、瑟等都可以。人数控制在三人以内。这样胜负可以做到显而易见,不容易出现争执。大家去外面吧,去陈列室选好乐器后,就可以开始了。”苏夫子扫过诸位学子道。
  姜恒尤其喜欢古琴,又称为瑶琴、玉琴、七弦琴。是最古老的乐器,传说是上古时代人王伏羲所创,不久后便广为流传。琴音音色丰富且刚劲浑厚,宏亮如钟。又具有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空灵的美感和丰富的内涵。儒家琴、棋、书、画。琴排在第一位,可见儒家对琴的推崇。这夫子第一考务必得取个好成绩不可。
  姜恒虽然琴艺不俗,琴音流转,百转千回,如同白鸟出林。但人外有人,在乐之一道,李子规就如同那高山流水,曲高和寡难逢知音啊。同样是拂拭古琴,琴音一动,姜恒便被李子规压制下来,渐渐的甚至听不到姜恒的琴音。草地上唯有李子规端坐的身姿,双手拂拭琴弦,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无风偏起波澜,渐渐的莫名的气势凝聚在李子规的琴音里。一声一声,仿佛拨动地不是那一根根琴弦而是在众人的心湖上拨动。场中其它乐声自然而然便消失了,只剩下古琴独奏。
  草地边有几株蟠桃树,现已秋末,花果已谢。树下一间茅屋,夫子们便在这里聆听。苏夫子一挥衣袖,只见空中一道涟漪出现,瞬间便扩散开来,眨眼间便融入空中,包裹住这片草地。“幸好,那李子规弹得不是杀伐之音,不然差点要遭啊,苏琴,你觉得如何?”旁边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道。他便是传授御、射的陈夫子。外形、气质实在普普通通,人群中见了一面眨眼就忘那种。他捏着胡须,听着琴音摇头晃脑。“很好,确实一块璞玉,稍待雕琢便能成器。已是登堂入室了。这乐考第一是没有意外了。”
  啾啾啾!!!一只彩雀站在荀夫子肩头,蹦蹦跳跳,不时跳到头顶,手臂,像一只小精灵。“这偏僻小村风水还真是不错,不算那姜恒,就有李子规,余福也不错,有天赋异禀的铁锤。都是可造之材。尤其是铁锤这小兔崽子,又能吃苦,同时在武道上的悟性绝不比那李子规在乐道上的悟性差。哈哈哈~”陈夫子说道得意处,便畅怀大笑起来。
  苏秦文言翻了个白眼,“马上就快结束了,李子规得乐科甲上毫无争议,但剩下的乙等、丙等。有些学子在伯仲之间,诸位师兄以为如何?”“这就由你决断了,你想怎么评就怎么评。”陈夫子首先开口。“嗯,我没意见。”其他人一阵点头。
  “那我就逾越了。”
  姜恒在听到李子规抚琴的刹那,就知道自己输了,抚平琴弦后静静听着仿佛在心口叮咚的琴音,一直沉浸到结束。
  后来收拾心情又同其他同窗比试一番,一番下来,意料之中。
  苏琴挥袖间,涟漪缓缓扩展,如春雨润无声般融于天地间。“到此结束,大家也看到了,相信这次乐考的成绩大家都心中有数,诸位夫子商议,这乐科甲上便是李子规的《洛水赋》。至于其他学子的成绩待到明日后再公布。下午准备御,射考试。现在散了,准备去吧!”
  “多谢夫子……”诸位学子拜别散去。。
  “每次看到这些年轻的面孔,求知的眼神,我就感觉我儒家做得是多么有意义的是,这一张张面孔就是大秦的希望,是人间的薪火啊……老师,你看见了吗?”
  下午。便是第二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