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医缘人生 / 第7节 急诊室义工

第7节 急诊室义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医院里有很多义工,大约可分为两种:学生和老人。学生主要为了丰富经历增加知识,老人则纯粹是为社会贡献余热。义工们没有薪水,又有接触病人和不接触病人两种,前者的要求要高些。
  所有义工都需要到医院的义工办公室申请,做过结核病皮试,还要经过医院规章制度的培训,才能上岗。
  我此时论文已基本完成,但还需要补做几个小实验,论文答辩的时间就在三个月后。可以每一两天晚上做4个小时的义工(通常6点到10点),医院提供简单晚餐,医院规定义工们一年至少得做满100小时。
  进急诊室的第一天,我看到那些跟穿自己同样义工制服的十六七岁的学生,不由得十分窘迫;不过,别人似乎都没有注意到我的年纪,东方人总是显得年轻。
  我的不自然很快就被急诊室的喧闹和忙碌冲走。我被领班护士(ChargeNurse)分派到前台协助分诊护士(TriageNurse),刚走过去,只见一黑人大汉歪歪斜斜地走向分诊护士,我好心问:我可以帮忙吗?
  哪知这大汉一下火冒三丈:你看我是需要帮忙的人吗?你算老几?挥手便打,不料他自己却失去重心,倒在地上,额头摔破出一点血,就大声喊叫,还吐了一地,两个医院保安把他扶起来送到10号病床。隔着房门,我还能听到他的叫喊,过了好一会儿才停。
  分诊护士见我发呆:第一次看见吧?喝醉了到这儿撒野的太多了,要小心,千万别一个人去,有保安在。我点点头:为这样的人民服务真挺困难的。
  下一个,科恩太太。分诊护士叫道。
  我见一体型丰满的白人老太太吃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便走过去扶。老太太拿个助步器,动作那个慢,真让我不习惯,走一步至少得半分钟。老太太喘气之余,还在感谢我的帮助;我的信心大长,终于将老太太扶到分诊护士那里。
  分诊护士简单问了病史和体检,就让我带她到12号病床。老太太不住的感谢使我不好意思离去,自然而然就摆谈起来。科恩太太年轻时抽烟很厉害,二三十年前就有肺气肿气管炎,丈夫过世后就一人独居,儿女都在外州,每次发病都叫911救护车到急诊室。我看她很可怜,不知道该说什么。不久医生护士进来给她戴上氧气罩,老太太立即好多了。
  隔壁房里黑大汉又开始喊胸痛,医生就决定给他做个胸透。我奉命去取,把片子挂好。Smith医生就想考考我,你看出什么问题没有?我从未仔细看过X光片,支支吾吾地不知说什么。Smith医生就指着一根肋骨:你看这是什么?我还是不清楚,只见上面纹路极多。Smith医生就指着肋骨上的一条亮纹,我就蒙道是肋骨折了吧。对了,医生说,你真行。我很不好意思。
  急诊室里有各种各样的病人,有好有坏,有富有穷,虽然大部分病人对医务人员心存感激,小部分人确实让人生厌。但不管怎样,病人就是病人,你再不喜欢他/她,你还是得尽心尽力地救治。很多流浪汉脏得恶心,到急诊室就是为了洗个澡吃顿饭睡一晚;医护人员也不能拒之门外,还是要尽量满足他们。医术再高明的医生,对每个病人都得和颜悦色,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在病人前。为百姓服务的精神,不管是在道义上和法律上,在这里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病人来求医,是相信医务人员的表现,他们在医生面前暴露自己最隐秘的部位,跟医生谈论自己最难以启齿的话题,就是因为他们需要帮助,而且相信能够从医生那里得到帮助。在此期间,病人处于劣势,对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格外敏感。很多时候医务人员的无心之举,会造成病人的误会,轻则心里不平衡,重则投诉。医院里一再强调:无论如何,尊重病人是医务人员的第一职责。
  我一有空就跟医生护士们闲聊。一旦行医,他们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护士们也不隐瞒,将其中的酸甜苦辣一一道来。当他们知道我年近三十,即将成为生物学博士,还有志学医,对我的态度更不同了,常常跟我讲些急诊室的技巧。
  经过一百多小时的急诊室义工,我开始佩服美国医学院招生的条件:没有做过医院的义工,你根本不会了解医生护士的艰辛和职责,当然没有资格申请医学院。。
  那段时间,我还参加了几次医学兴趣俱乐部的活动:消防队员讲授心肺急救法,义诊小组为病人量心跳血压呼吸,指导员关于申请医学院注意事项的讲座。。。
  我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