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医缘人生 / 第8节 思维的不同

第8节 思维的不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由分子生物学研究到学医,对我来说,最大最痛苦的地方来自于思想方式的变化。学医与科学研究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做科研强调“尖”,你的知识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因为最大程度上控制了实验条件,所以底面不需要太广,但是你要尖:做A物种细胞rubisco-pepc基因调控的研究,你就应该是全世界在这一点上懂得最多的人,没有人能驳倒你;但你完全不必是全世界最懂得B物种rubisco基因调控的人,甚至你可能从没听说过B物种这个基因。
  医学则大不一样,因为一个医生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患什么病,他就需要知道所有病变的大概特征。医生的知识应该像一个平台,什么都得懂一点,但绝不可能什么都精;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他最多能够在平台上面磊几个小峰头。
  世上的病症千千万万,不可能有谁能精通所有病症;那些自称可以“包医百病”的只有骗子。
  即使一个医生也许专精肠胃科,但到他诊所的“胃痛”病人其实可能是心绞痛而不是真正的胃痛,也说不定病人肠胃问题根本在内分泌。所以他必须知道肠胃科以外的病症。
  他诊断治疗Crohn氏病,但他完全不必知道此病的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更不需要是全世界最懂Crohn氏病的医生。
  我刚开始就犯了这个毛病,总是想把各种病的生理、生化、发育、遗传、等等,学得非常透彻,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发现临床价值极小。
  常见病经常发生(Commonthingsoccurcommonly),应该集中精力在常见病上,一味追求疑难杂症无疑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我班上有个同学,非常聪明,小组讨论什么都懂,据说每天学习到半夜,结果半年就累坏了,休学半年。
  我与别的同学相比,年纪大、也不甚聪明,而且家务事多,每天给自己的规定是看书不能超过晚上10点,就靠抓重点学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