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崛起西夏 / 第十七章 思路

第十七章 思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东沟寨在西夏的西边界,在往西就是沙州地界,这里虽然也被西夏统治过,但是因为这里地处西夏、西辽回鹘和吐蕃的交界处,所以西夏对这里的地方控制的并不严密,自从十一年前,铁木真开始攻打西夏以来,西夏的国力日渐衰微,对这里的控制力也就日渐减少,所以这里几乎成了三不管地带,虽然仍然有西夏任命的官员,但这些官员大多数都是当地的豪族,只是接受了西夏的任命而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而且他们大多数都已经开始自行其是,对此西夏朝廷也不能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而言之,东沟寨的西边就是一个字——乱。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对于张仲衡来说自然是越乱越好,乱了才能浑水摸鱼。
  而东沟寨的东面十几里外就是它所依靠的主要城池肃州城,肃州就是现在的酒泉,控扼河西走廊的咽喉,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西夏西陲的第一重镇,由西夏的藩王肃王李文景镇守,西夏在这里的统治力很强,实力雄厚,以张仲衡目前的实力,可以说是想都不要想。
  用诸葛丞相的话来说,肃州就是“此可以为援而暂时不可图也”。所以张仲衡要想发展,暂时也只能是先依附肃州的肃王,获得他一定的援助,然后找机会往西边拓展疆土。
  藩王镇守边城是西夏的老传统,因为西夏地小民弱,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必须加强边疆的力量,相应的,就必须加强边镇将领的权力,但是将权力放到别人手里又不放心,所以就实行藩王制度。
  藩王镇守边关可以将当地的资源全部集中起来来应对外敌的入侵,这一点跟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朝地方的权力是最弱的,一件事情往往安排十几套官僚系统去干,这就造成了资源无法统一,本来一个月能干成的事情,这十几个单位推来推去怕是一年也完成不了。
  这就是北宋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中原王朝,连偏居西北一隅的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打不过的也就是北宋了。
  连皇帝带后宫都被人家一波带走,从天潢贵胄全都变成奴隶的也就只有北宋的君臣了。
  宋朝,真的是一个让人很无语的朝代。
  赵宋王朝的建立者有鉴于五代十国的混乱,实行了极其变态的重文轻武政策,并且极大地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的集权。
  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忘了孔圣人说过的一句话:“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做过了度,即便是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张仲衡一直都很奇怪,宋朝是对士大夫最好的朝代,满朝上下都是读书人,难道这些人都没有读过孔夫子这句话吗?
  “东华门外唱名者乃好儿!”这么多的好儿,就没有一个人看到了宋朝问题的所在?还是这些人都选择了自动忽略,得过且过?
  张仲衡对历史也有过研究,但就国家制度而言,他认为最合理的还是秦朝汉初形成的制度。秦朝的法家大师们经过几代的研究已经将国家机器设置的十分完美,处理好了各方面的平衡,只可惜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太浪了——修长城、挖骊山陵、修驰道、修阿房宫,发兵三十万北击匈奴等等等等,这些事少干一件或许秦朝就灭亡不了,可是他老人家偏偏都干了。
  在战国时期,全国的百姓久经战乱之苦渴望天下一统,结果天下统一之后,他们又天天被秦吏逼着干这干那,几年都没有休息的时间,家里的地也慌了,老婆也跟别人跑了,光棍一条,天不怕,地不怕,不造反才怪!
  世人都认为秦朝的灭亡秦二世要负主要责任,不过张仲衡却认为秦始皇的责任更大,历史记载,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乡,就算一个人再昏庸,再能作死,几个月的时间能作成什么样?刚刚当上皇帝就天下皆反,足以证明他的前任已经将地雷给他埋得够大了。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成为史上第一个皇帝,但是他最多算是个雄主,还远远不是明君。
  何谓明君?不是自己浪完就算了,还要为后代谋划长治久安之策。
  秦始皇搞了那么多大项目,他爽完了,但是给后代留下的确实一个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十分不稳定的帝国。
  按照历史的记载,早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天下的盗贼就已经满地都是了,彭越、刘邦、英布、桓楚等等历史大咖都是在这个时候落草为寇的。
  秦始皇曾经在咸阳微服出巡的时候还遇到了盗贼,幸亏他身边的大内高手比较给力击退了盗贼。首都咸阳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的地方了。
  再比如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东郡落了一块陨石,有的老百姓就在上面悄悄地刻了几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从这一点来看,当时的人民群众对他已经痛恨到了何种地步,大家其实都在等着一个造反的机会,等着有一个胆子大不怕死的人站出来振臂一呼带着大家闹革命。
  主流的观点认为只要秦始皇还活着,刘邦项羽等人就成不了事,不管有多少人造反,大秦的江山都会稳如磐石,但是张仲衡却不这么认为。
  他不否认秦始皇的能力,但是有句名言说得好,时势造英雄,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全国,做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除了他本人的能力之外,还有他的机会。
  在张仲衡看来,促成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的机会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是六国互不救援,当时也不知道六国的脑袋里抽了什么风,不管秦始皇打哪一个国家,其他的国家都不救,坐视东方六国被秦国一个个歼灭,让秦始皇打的那叫一个舒服。
  第二个原因是六国的百姓其实并不反感秦国统一,因为老百姓最渴望的是太平日子,谁当皇帝他们都不在乎,若是秦王能结束战乱,他们也乐得支持秦王。所以秦国当时的对手只是六国的贵族,而六国的贵族已经很腐败了,抵抗的力量十分弱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