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崛起西夏 / 第十九章 方向

第十九章 方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因为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有多富有——普通百姓都可以骑着公马上街,骑着母马的还会受到歧视,不被允许参加宴会。
  马匹就是古代的轿车,公马就是高级轿车,这种社会状态可以理解为家家户户有高级轿车。
  纵观中华封建社会两千年,似乎还没有那个时期的百姓能富裕过文景之治时期,因为史书中再也没有记载普通百姓可以随便骑着公马出行的盛况。
  汉文帝是个老好人,厚道人,可以说是一辈子都在为人民服务,他虽然不愿意惹事,但是文帝时期的汉朝军力并不差劲,跟匈奴对抗时也打过不少胜仗。
  汉文帝之所以选择继续跟匈奴人和亲是因为那是当时处理与北方游牧民族关系的成本最低的办法,每年以和亲的名义给点小钱就可以让边境安静下来,对方还得管你叫一声爹,岂不是十分划算的买卖?
  彼时的汉族人还是十分务实的,处理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获得实际利益为目的,并不像后来的一些人,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最后只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网文中的明君崇祯同志若是懂这一点,根本就不会亡国。公元1644年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小概率事件,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件。
  曾经也有人向汉文帝上书请求攻击匈奴,但是被汉文帝否决了,因为他认为打他们又没有用,得到的土地又不能种,还得疲敝天下,为了自己的面子让天下的老百姓受苦实在是不应该,所以就忍了下来。
  但是,他的孙子却不愿意忍。
  若要评论出历史上功德最盛的皇帝,可能争议会比较大,但是若要评论出史上最浪的皇帝,汉武帝认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
  秦始皇和隋炀帝都得靠边站,秦始皇北击匈奴最远也就达到了河套地区,而人家汉武帝都打到现在的俄罗斯境内了。
  关键是,浪成这样都没有亡国,实在是祖上积的德太深厚了,所以司马迁才会说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
  为什么说秦末汉初的制度是最好的,因为到汉武帝时期,这一套制度被改变了。先不说汉武帝这一生的功过,单说他改的制度。
  在中央上,他嫌丞相麻烦,直接弄了一个内朝,设立了一个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官职,这个官职有多牛呢,牛到可以管一切,不管是行政还是军事都可以管,从而诞生了一个权力怪兽。
  汉武帝一生强势,他活着的时候这头怪兽只能趴在他的脚下当小猫当秘书,但是他死后他的子孙不一定能驾驭的了,所以就演绎出了西汉史上最著名的两次废皇帝事件,第一次的主角是霍光,第二次的主角是王莽,这两个人都当过大司马或大将军录尚书事。
  而在地方上,他改变了郡守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制度,弄了一个什么刺史,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官职后来演变成了州牧,东汉末年的那些大咖们每个人头上都顶着一个州牧的头衔。
  韩非子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有些东西必须随机应变,有的事情还是不变的好。秦朝的制度是数辈法家大咖们呕心沥血的杰作,已经达到了最合理的状态,后世的人如果不瞎折腾,而是像汉文帝那样循规蹈矩,清净无为是不会出什么乱子的。
  世上本无事,庸人之扰之啊。
  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什么意思呢,就是最高明的统治者,底下的老百姓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没感觉到他干了什么大事,但是他在位的时候,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四百多个皇帝,能达到这种太上境界的人屈指可数,汉文帝绝对算是一个。汉文帝一生奉行黄老之术,什么叫做黄老之术?其实跟西方的自由经济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即政府仅仅维持好社会秩序就可以了,没事不要瞎折腾,不要搞形象工程,也不用整天教育老百姓干着干那,老百姓又不傻,他们也想过好日子,自然会努力种地,努力干活,努力娶媳妇儿生孩子,如此一来,国家的财富自然会迅速增长,经济也会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
  这样的政府用不了多少人,却可以干最大的事,既能提高效率,又可以减少财政的供养,从而实现民富国强,一举两得。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这个治国思想也很推崇,他写道:“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现代的一提起经济学就猛吹西方的《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把他看做现代经济学之父,殊不知我国的圣人先贤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明白了这个治国道理。
  子孙不肖,理解不了先人的神操作,反而一味地跪舔外国,不亦悲夫?
  秦汉之后的各个朝代都设计了一套自己的制度,但是没有那个朝代的制度比秦时汉初的制度合理和科学。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重八同志天不怕地不怕,以毁天灭地的姿态废掉了丞相制度,可结果呢,一样是被历史的车轮打脸。
  宋朝就更逗比了,一件事要设立十几个官僚系统去管,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三百年的统治时间几乎年年都在纳贡称臣,就这还被人家异族灭了两次,连最弱的西夏都打不过,简直就是汉族之耻。
  宋朝也就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异族灭掉的中原王朝,明朝不算,明朝是被李闯灭掉的,只不过最后的桃子被满清摘了。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历史总是充满偶然性的,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歌姬会改变历史的走向,作者君曾经去过山海关,特意去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上看了看,坦白说,作者君被古人的杰作震惊到了。高四层楼,宽可以比马路的城墙,在当时的条件之下,是很难打下来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