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异世浮萍 / 燕京

燕京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洛阳是座很古老的城池。
  它的历史有一万年那么长。
  据说万载前,圣王开天下苍生之道,在两王诸圣的协助下设立诸国之时,便刻意在东方安插了个叫唐的小国,并且在唐国边境两端特意设立了两座城池。
  一座叫长安,一座叫洛阳。
  出于对圣王的尊重,偏居一隅的东方小国得以在混乱的战国混战中生存下来,长安洛阳也得以保存。
  或许是真有天佑也说不定,当终于有礼乐尽废的大国觊觎唐国的时候,那位让前后五千年名将都黯然无光的白袍小将横空出世。
  白慕之平了战国乱世,还了苍生安定,同时也将唐国的土地扩大无数倍。
  唐从此便成了大唐,从南海归墟到北地雁门,从茫茫森林到无际平原,皆归王土。
  得益于领土的转变,大唐京畿长安从此变成了幅员辽阔的庞大国家的中心。
  数千年来,人们已然习惯了遵循执行长安传来的政令,传唱长安流传而来的诗歌文章,追求长安流行的时尚装扮。
  长安在,大唐便在。
  而对于位置靠北的洛阳,与长安同是万载传承的古老城池,又因为靠近北燕,来往兵士商贾颇多,数千年以来也算发展的不错,比不得长安的繁华无双,大唐境内却也能排个次席。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光武三十一年,那是大周那桩惨事发生的次年。
  那年北燕八部中的七部联合突袭紫塞,混乱之际,有北燕细作斩杀雁门守将,打开雁门关,北燕狼骑得以进入雁门关内混战,。
  大唐天子是时正在北地巡视,亦被围困其中。
  打了个大唐边军措手不及,北燕却放弃了扩大战果的机会,反而以撼山卫为首,集齐精锐部队,绕过各地城池,奔袭万里,直扑长安。
  这一役,大唐称之为长安之耻,充分体现了大唐各地官员与驻军的无能,北燕军队长驱直入,除了在龙城、洛阳等地稍受阻隔,在其他地方如入无人之地。
  并非唐人与军队没有血性,而是上级实在无能,应对能力一塌糊涂,连北燕军队位置都不清楚,往往还没组织起阻击力量,北燕狼骑已经扬长而去。
  北燕大军兵临城下,天子被困北地,大唐上下一片慌乱,那些从深山老林、树上溪下请过来的风流名士仪态全无,此时,大唐此后十数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人出现了。
  北地,出身基层的裨将袁漆在雁门混战有所感触,入了圣人境界,集合残部,救下被围困的天子,随后依靠天子之名,联合北地军队,重新拿下了雁门关。
  而在长安城的一片混乱中,在诸位大唐巨擘慌乱不堪之际,某个除了政绩上乘一无是处的四品吏部侍郎站了出来。
  陆秀夫,光武十七年的进士,外放南方九江郡为官,三年考核在其郡都排第一,光武二十年朝廷本来有调其入京中用的意思,却恰巧赶上了终南诸位贤才。
  那时天子都格外重视山野访贤,寻得了野贤,家里的贤才自然得让路。
  故而,陆秀夫虽然政绩出色,被调进了长安任职,却也只是个清闲的小吏。
  无奈其实在是能力过人,不论在何处任职,政绩风评都算上乘,故而就算是在朝中普遍看不起科举朝臣的前提下,还是每次考核过后必有提升。
  到了光武三十一年,陆秀夫已经位居或许在朝中大佬眼中并不起眼,却也算的上权柄不轻的吏部侍郎。
  在朝中国中一片混乱情况下,这位平时除了兢兢业业并无其他特点的吏部侍郎,就那样支撑住了大唐倾斜的天。
  陆秀夫先是不知通过何种手段,联合了当时的长安禁军统领同时也是大唐国丈的章信,然后以章信的禁军为依靠,肃清长安城内外的不祥之论。
  之后,陆秀夫分派众人死守长安,其亲守北门。
  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叫人抬着空棺材架在城楼上,对外宣称;“人死门在。”
  陆秀夫的锐气与决心撑来了各地援兵,北燕狼骑攻城不得,无奈退却,又在撤离过程中被各地军队不断蚕食。
  撤到雁门关时,北燕军队伤亡过半,又被镇守紫塞的袁漆阻拦。
  袁漆在雁门关重创北燕狼骑,但由于雁门关阵法重视北面的防御,南方防御力有限,在加上北燕军队困兽犹斗,与之硬拼并不值当,故而,袁漆最终没阻拦北燕军队回草原。
  此一役,北燕同样死伤惨重,特别是进了雁门关的精锐,能够回来的十不存一。
  或许也正因为草原七部损失惨重,拓跋宏才能牢牢掌控万里碧海。
  大唐天子李霁回到长安后,对大唐官员的表现大失所望,对大唐官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升降罢免。
  在其中,陆秀夫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升迁的官员,提拔为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不久之后,更是直接担任空缺已久的右相之职。
  与此同时,袁漆接到了雁门王的封爵,从此镇守雁门十数载,再未回京。
  次年,李霁突然要求北伐,报长安被围之仇,并且要求群臣随行。
  且不说北伐之苦,单单是前一年大唐元气大伤的国体能不能支持北伐都是问题,更何况北燕在长安之围中亦是损失惨重,必会避战。
  如此,群臣纷纷劝解李霁放弃北伐,但一向从谏如流的李霁这次却仿佛铁了心般,带着数十万军队,和一路上哭哭啼啼觐见的群臣,从长安向北走。
  走到洛阳时,李霁终于松口,愿意放弃北伐,但要求群臣从此留在洛阳,设洛阳为,群臣听到能不往北走了,迫不及待地同意了要求。
  在李霁的要求下,随他而来的臣子纷纷将家人借来洛阳,不少留守长安的臣子也都纷纷全家迁来洛阳。
  直到此刻,才有人意识到李霁的目的或许一开始就不是北伐,但也为时已晚。。
  从此,长安的朝廷只剩下空壳子,政令往往从洛阳而出。
  洛阳与长安也渐渐有了“两京”之名,其中,由于靠近北燕,又是新设,洛阳也有、新京之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