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从武帝开始 / 第八章 何以为道

第八章 何以为道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宋大仁拉起张凡的手,道:“小师弟,不用和他们掰扯了。来,我教你青云门心法。”
  张凡怔了怔“去哪学?”
  宋大仁说道:“去你房间!”
  “这里不行吗?”
  “小师弟想什么呢,是不是你晚上一个人怕?”
  张凡摇了摇头。对话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宋大仁微笑道:“这就是了,我们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怕孤单呢!来,我们去你房间吧。”说着拎着张凡走了出去。
  张凡瞪大了眼睛望着宋大仁。
  走进一个小院落,左边七棵苍翠青松,右边小片竹林。院中小石卵铺砌成小径,两旁都是草坪,夜风吹来,树叶竹枝轻轻摇动,一阵青草幽香传来,很是清净。
  环境张凡很满意。有种山中别院感觉。就是粗简了些。照理说神通那么强大。这住所应该修得富丽堂皇才对。
  木板结构,磕碜了。
  宋大仁打开房门,进去点上了灯,道:“小师弟,进来吧。”
  张凡走了进去。
  宋大仁道:“山居清苦,你年纪又小,或会感觉孤单,但我们学道之人,本就要忍受各种磨砺。”
  张凡道:“知道了,大师兄。”
  宋大仁点了点头,递过一本书册说道:“既然你说有个神秘叫化子老头教你读过书,那么这本册子上,背诵辨字应该没问题,今日你把这本道册背诵一下。明天我再教你如何修炼。”
  张凡楞了一下,随口编造的理由你也信。不过看宋大仁表情,好像是真信了。
  张凡应了一声,送大师兄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什么,道:“大师兄,怎么现在刚刚入黑,诸位师兄都没出来走动一下啊?”
  宋大仁笑道:“你不知道,我们最少的也在这大竹峰上学道数十年,平日里难得外出,这大竹峰早就逛的熟不可熟,所以都懒得走动,像老四爱看杂书,老二爱哼小曲,勤奋些的如老三便在屋里修行,一般都不出来的。一般要出来都是集体行动。去小竹峰散个步什么的”。
  小竹峰散步。张凡这心头一动,宋大仁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又叮嘱了两句,转身走了。
  可惜个子太小。小竹峰去不了。
  张凡回到屋中,关上房门,刹那间顿觉整个世界突然都静了下来,没有一点人声。他默默走到桌前,呆呆坐了一会,终究是在心里慢慢接受了诛仙世界重生张凡之事。
  他在床上坐了好一会儿,呼吸渐渐平静,眼睛也慢慢适应了黑暗,只见窗扉微斜,有一束淡淡月光,斜斜照进,洒在青砖地面,如霜雪一般。
  四周寂静无声,不知名处隐隐有虫鸣声传来,一声、两声,低低切切,月华如水,洒在他的身上。
  移动身子靠在窗口,见漫天繁星点点,月正当空,皎洁明亮。
  “不知父母现在怎么样了,我突然失踪,他们会不会伤心过度。”他低低地念了一句,叹了口气,便要转身进房,忽地胸口一松,一物从贴身小衣中滚了出来,掉在地上。
  张凡俯身拾起,却是那颗深紫色暗淡无光的圆珠,珠上中间有一个细孔,看来是当日普智串在翡翠念珠上的。书本上诛仙普智当时交代要把此珠丢掉。电影诛仙也是如此。这东西魔气无穷。能毁人心智。成一尊老魔。
  普智也算半个师傅了。可惜自己真不能修大梵般若。
  张凡抬起手,把这珠子举到半空,对着月光,衬着月华清辉,只见这珠子颜色居然变浅了些,化作淡紫色,呈半透明状,隐约看见里边有一股淡淡青气旋转不停,似有灵性一般,欲破壳而出。只是青气每次接近珠子表面,该处都会亮起一个小小的“*”字,将它挡了回去。隐隐有古佛禅唱,经文流转。
  佛门封印。这是禁法之道吧。嗜血珠魔性很强,从电影诛仙来看是封不住的。青云门亦战。嗜血珠可比书本诛仙霸强多了。
  张凡看了半天,没看出名堂来。想了想还是学着书本诛仙主角的做法。用红绳将这珠子穿上绑好,挂在胸前贴肉处,不觉冰凉,倒还有些温暖之意。他自顾自地笑了一下。
  又拿出宋大仁递给他的《太极玄清道》第一境玉青心法研读起来。
  太极玄青道。故乡道德经与诸多太极理论相互印证之下。第一层玉清心法的法门相对张凡站立在一个文明的高度来说并不难理解。反而推陈出新。颇有领悟。尤其张凡精神力变异之后。张凡都无法理解自己的精神力是什么样的存在。故乡的那种特异功能。或者说是地球上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既阿赖耶识。识念之力。自我本源。但是这种精神神识之强大,内蕴之深广,着实叫他震撼。具备分析推演至无漏无缺,太极玄玉功。八极桩,武道之法便是如此。更能挖掘曾经接触过所以藏着的记忆。很多已经忘记了。可是偏偏都能重新出现。
  打坐、冥思,人体经脉和精气运行,都有图画。尤其人体经脉故乡反而更科学。精神力变异的张凡,记忆也变得非常厉害。几乎故乡所有看过的书籍学过的东西,都能从脑海深处调出来。这金手指让他甚是满意。
  “太极玄清道”,是青云门诸般奇术妙法的根本,乃是二千年前青云子于那无名古卷上领悟而出,经过历代青云门宗师精研,时至今日,已是夺天地造化、玄妙无匹的无上道法。
  太极玄清道共有玉清、上清、太清三个境界,青云门下弟子,包括了许多聪明才智之士,终其一生,也突破不了玉清境,不过饶是如此,只是玉清境顶层的修行,亦已是世间罕有。
  青云门修道为主。法术为辅。但是道家经文极少。这样的大宗门半俗,半道。半国,半商。道统难成。剑修纵然强大。可不修经义,境界依靠功法晋升。掌握超过自身实力的法宝就容易入魔。心性过于沉沦七情六欲。在诛仙世界的传说中甚至曾经有一佛门大宗,天涯海阁悬空寺,一位佛陀修炼金刚不坏神功入了魔道。心性化作了暗黑邪佛。引海水倒灌,屠杀了整个悬空寺上千僧人。佛门不修佛法经义之祸,可想而知。无法佛家经义有或者道门经义,都在一个上古年间突然消失,世人也难解其迷。
  诛仙世界中的道家宗门,大都难有堪比万年世家的存在。大概是没有自己的道统。修道。道家经义至关重要。
  青云门中,不算经营城镇管理的外门弟子,核心弟子人数接近万人,但能突破玉清境进习上清境界的,以掌门道玄真人为例子,也不过十人出头而已。但只这十数人,青云门便是当今修真中实力最强最深的门派之一。至于传说中无上境的太清境界,相传只有当年不世出的奇才青叶祖师修到过。
  太极玄清道修习过程从易而难,玉清境第一层境界大多数人在第一年即可修成,但往后开始,艰深困难处便显现出来,第二层一般人便要修习五年,这就是缺陷了。先人没有办法留下注解经义。没有系统道家境界存在。第三层更是个分水岭,资质稍差的便一生都停滞于此,好一些的修习个五六十年也不稀奇。青云门的首座教授弟子都不知怎么去讲解。一概笼统说过。西游世界成道之人,哪一个不是要讲道传四方,教化万物生灵,道之真意。道家经义才是记录天地大道的玄妙标示物。
  玉清心法六层六大境界。乃是筑基之法。极为重要。亦是蜕凡铸就灵躯之法。方可与天地灵气沟通契合。施展法术。飞天遁地。
  太极玄清道的主要修行法门,到第三层,便是要看资质高低,靠自行修为了。修行高深的师长或会指点一二,那也仅是个人的经验之谈,笼统的没方向。但多少也是让弟子少走一些弯路。当然了,这里所谓的“弯路”,多是以百年计的。困于这个阶段的弟子一般会被退出核心弟子系列,成为外门弟子。帮青云门经营世俗之事。
  仙途上,一个百年,弟子寿元去一大半。现存记载,青叶祖师八百寿元,便坐化了。
  三层之上方有资格在青云门登记造册成为正式宗门弟子。否则,任你出身显贵。也会被逐出内门弟子行列。田灵儿这样的首座嫡女,也是如此。诛仙世界各门各规。各家各族都极尊规矩。
  把太极玄清道修炼到玉清境第四层的,便是有了万法根本,灵躯沟通天地。可以开始同时修习其他奇术妙法,以及修炼属于自己的法宝。
  法宝秘器一说,渊源流长,神话传说中诸天神灵大都有各自神器,威力绝伦。而人世之间,修真炼道之士以之初掌天地造化亦有莫大威力。小的可以御空而行,风驰电掣,大的更能震天撼地,毁山断流。
  而法宝材质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法宝材质如何便决定了法宝修炼后威力大小,若以凡铁施展“神剑御雷真诀”,还未等攻敌,那剑已与主人一起成了灰烬。
  至于青云门下,因为当年青叶祖师在“幻月洞府”中得到古剑“诛仙”,仗之横行天下,几无敌手,众后辈仰慕之余,多半都是修炼仙剑的。千年之后,剑侠辈出,几乎成了青云门不成文的规矩,便是改名叫青云剑派也无不可。
  大竹峰座田不易,他自己是修剑的,护身法器“赤灵”更是青云门中名剑之一,但他对座下各弟子,不知怎么,却丝毫没有鼓励他们修炼仙剑的意思,非但如此,他还时常“怂恿”众人修炼些另类法宝,这一点在青云门中颇有非议,但一来并无这个规矩说不行,二来田不易弟子资质平庸,人数又少,众人也由得他去。
  大竹峰一脉众弟子中,大师兄宋大仁修行最深,已将太极玄清道修炼到玉清境第五层,紧接着是老四何大智,修到了第四层。虽然他入门时间短于吴大义、郑大礼,但在众弟子中他最是聪明,所以反而后学先至。
  至于老二吴大义、老三郑大礼、老五吕大信、老六杜必书,都在玉清境第三层上苦苦挣扎,倒是小师妹田灵儿聪慧过人,自小得父母悉心教诲,虽然在十岁时才开始做砍竹功课,但修习太极玄清道却已有多年,小小年纪,居然在她十三岁那年也修习到了玉清境第四层,可以驱用法宝,是青云门中有名的早慧有天赋灵根孩童之一,极得父母宠爱和各位师长关心爱护。如果不出意料之外。田灵儿便是下一位继承大竹峰首座之位的第一人。
  苏茹更是把自己那件著名“琥珀朱绫”送给她做防身法宝。
  小师妹天赋算是众多师兄姐中最天赋聪慧,,师父师娘传她什么,一听就会,资质很强大,大竹峰一脉扬光大的希望师傅把心思都在她身上了。怎奈造化众人。小师妹看上了齐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老田和师娘百般阻扰都无济于事。大竹峰伤心一地。撑门面的弟子都没有了。肥水落入他人田。女人都是感情动物。荣誉与责任都是可以放弃的。龙首峰平白得了一大高手坐镇。谁叫人家苍松大黑手会教徒弟了。年轻一代翘楚也是前三。小竹峰陆雪琪最强,掌教弟子萧逸才第二。林惊羽的剑道天赋惊艳绝伦,和陆雪琪不相上下。
  第五境则是积累灵气的一个修行过程。反复淬炼自身灵气。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第六境,则是更高层次的悟道。领悟自己修炼之道。说难则如天地深渊。说易也就一层面纱。自身问道。何谓道。最是难寻踪迹。亦无法可寻。每个人道都不同。可借鉴却无法传授。一堆散落的石头在地上。匠工运用自身技能切成宏伟长城。是石头成道?还是匠工技艺入道?长城如巨龙绵延护卫中华民族,抵御农耕时代匈奴羌族女真蒙古等千年。又是谁的道。君王?又或者边疆战士?
  悟道之后便是入道。上清九境则以主修自己的道为主。上清九境在青云门还有一个说法叫一境一劫难。长生仙法,即便玄门正宗也难以修成。可想而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