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吾国有秦 / 第九十二章商君书 下

第九十二章商君书 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老百姓们的生活,虽然不富裕,虽然没文化,但还是比较自在的,是不会动辄得咎变成奴隶被榨油割韭菜的。
  商鞅变法,先用严刑峻法把老百姓尽可能弄成奴隶榨油,然后再给一个上阵杀敌的机会,用敌人的脑袋来减刑。
  老百姓跟之前相比,首先更容易被榨油,然后榨油完了冒着生命危险上阵当炮灰,捡回一条命也不过就是恢复老百姓的待遇而已,而且还不如之前的老百姓,因为再次被罚成奴隶的概率挺大。
  所谓大秦帝国和百姓的“双赢”从来不存在,除非把双赢理解为一方赢两次。
  在秦国不够强大的时候,把人罚成奴隶还会比较遵守自己定的规矩。
  等到秦对关东六国有了明显优势,规矩就全凭君主的一念之差了
  秦法觉得关东地区的赘婿不利于国家创收,因为复杂的法规规定,赘婿可以避开部分国家徭役,觉得关东地区有贾人户籍的人搞长途贩运容易不好管束,于是大笔一挥,数十万赘婿、贾人立即按奴隶待遇处理,送到前线榨油和当炮灰。
  此后秦国更是迈入说你是奴隶你就是奴隶的混乱邪恶阶段。
  把赘婿、贾人弄成奴隶后,因为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击百越的野心,奴隶不够用了,于是让编户齐民向南北运输粮草。
  如前所说,秦国运输物资和大部分战争,餐旅费都由老百姓自己掏,国家不管饭,掏不起钱的找国家借,过期还不上就变成居訾——国家奴隶,因为运输距离比统一战争远了十几倍、几十倍,老百姓大批大批的破产为奴。
  还不够用,秦始皇又盯上了具有免役特权的有爵平民,于是陈胜吴广这种有爵平民按法规拥有的免役特权又成了屁,陈胜吴广被派上前线,等着他们的是一系列的轻罪重罚,这条路走下去他们大概率破产为奴。
  到了这个地步,秦国的部分官吏终于觉醒了,“秦制”的巨兽有如饕餮,从建立开始就在自己干自己,终有一天会干到自己脸上——也就是这些秦国官吏的头上。
  于是刘邦、萧何、殷通、赵佗这些觉悟到了的秦吏纷起反秦,将“大秦帝国”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而所谓的军功爵制度,只是让秦国的平民在梦里完成阶层跨越。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鞅的意思是,贵族为秦王服务、用心作战可以获得权势乃至扩大权势,不然就无法获得权势,但是不会失去财产。其目的是将贵族驯化为国君的奴仆——官僚。
  这当然对贵族的利益有所影响,不过贵族本来就是祖传的武士,擅长作战,自然可以通过作战立功来保持权势不坠甚至有所提升,所以政策的阻力就小了。
  这就像隋唐科举一样,初期世家大族倚仗家传的文学积累,能够轻松的考取进士,但最终贵族性仍然消减殆尽,成为奴仆式的官僚。
  大庶长以上的卿爵,就是专门为大贵族设置的,大贵族可以从大庶长起家,垄断高爵。大夫到公大夫,则是为小贵族预留的,小贵族一般起家大夫,立一次功就可获得五大夫以上的爵位,那样就拥有了食邑,只是自己享受,不能传之子孙,跟变法之前相比,损失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至于老百姓,起家没有爵位,砍一个脑袋升一级,但靠砍脑袋最多只能升到四级爵“不更”,之后再砍了脑袋也不升爵了,只赏钱。
  赏的钱没什么用,因为轻轻松松就被无处不在的罚款罚回给国家了,爵位可以抵罪但不能抵罚款,有爵位可以延迟变成奴隶的时间,但仍然可能成为债务奴隶居訾,这个对老百姓有一定好处。
  但是,在商鞅变法之前他们一般是不会沦为奴隶的,所以,爵位的好处属于先捅一刀再给你敷点药,过一阵再捅,而最开始老百姓是可以不用挨刀子捅的。
  只有当了“吏”之后,平民才能靠指挥战斗来升级,但最多也只能升到六级爵“五大夫”,往后就只赏钱不升爵了。
  但是,在秦国当吏有一个前提,就是家里要比较富裕,官面上的理由是家里有钱可以减少贪污欲,在无处不在的罚款体制下,家里还能比较富裕的只能说是凤毛麟角,极其罕见了。
  而且,当了吏以后禁止自己斩首,只有自己的部队砍头总体上达到一个数目之后,吏才能获得爵位赏赐,这要求指挥才能而非个人武勇,没钱读书识字的秦国老百姓抄刀子砍人可能还凑合,要具备指挥才能是很难的。
  所以,军功爵制的实质,是分成三段。
  其一是卿爵,通过收买贵族各种优待,用有待遇上的优厚来取消贵族的独立性,将贵族驯化为君主的奴仆;其二是大夫爵,主要维持中层干部的待遇减少压力;其三是士爵,是让平民推迟自己变成刑徒的时间而已,相比于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平民的待遇直线下降,不得不上阵抄刀子砍人拼命,来维持变法之前的生活。
  大夫、五大夫两个爵位是给平民开的唯一的口子,让为吏的平民有希望实现阶层跃升,但家产的门槛又阻止了绝大部分的平民为吏,所以绝大部分平民无法实现阶层跃升。
  组成秦国社会的三个阶层不同程度的受损,在他们之上只赚不赔的只有一个人——君主。
  所以秦胡亥在读过《商君书》后也明白了当初李斯所说,为什么要用算计来对待臣子了,不仅是对待臣子,乃至天下,都需要君主的算计。
  孤家寡人,莫过于此。
  秦法的弊端明显,但百余年来也使得其培养了一群除君主外的既得利益者,他们通过协助君主来运行这一套灭绝人性的制度以获取功名利禄,哪怕没有好结果,也亦如飞蛾扑火。
  而对秦胡亥言,他无法变革秦法的原由有二,商鞅这一套制度君主本人就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同时也是君主统治国家的基本盘,一旦改变,秦胡亥的统治将荡然无存,其二就是,秦国自绝天下太久了,唯有法家门徒尚于其沆瀣一气,如果变革了,不仅是秦胡亥的统治失去了,秦都不会继续存下去。
  而如今的办法,最好的就是如蔡泽所说,在法家的肉体摧残的基础上,加之儒家的精神枷锁以及道家的灵魂泯灭,如此,天下人才能继续在秦的统治下安稳且自觉快乐地生活。
  至于这套制度所带来的恶果,秦胡亥就没有办法了,政治制度从来都没有完美无瑕可言,秦胡亥最多也就是想到一百年以内的事情,“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这不是自私,而是一种无奈罢了。
  当以武力打到东方六国百姓闻秦变色,打成一片白地时,再用蔡泽的谏言以法、儒、道三家合一对百姓进行全方位的统治,这样,起码在二世朝,大秦江山还是可以稳如磐石的。
  至于以后,秦胡亥就无能为力了。
  想到战争,又想到东方,秦胡亥心下又不由得一阵阵担心,在东方领军作战的通武侯、左将军王贲,一旦他平了张楚,那么等待他的即将是武安君第二,这一点秦胡亥能想到,那王贲呢?他会不会和历史上章邯的选择一样?
  王贲啊王贲,秦胡亥心里叹息着,这位古稀之年的老将,皇帝陛下还真的盼望他能老死于军中,起码这样可以君臣相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