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京兆 / 第二十一章 一座城池

第二十一章 一座城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月色朦胧,渭水横桥之上,一辆辆马车和牛车向南行驶,后面跟着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奴隶。
  一双双手被绳子绑着,串联起来,步履维艰,有的甚至连鞋都没有,大多数只穿着麤,也就是草鞋。
  而杨景行,也是光脚大军的一员。谁让他当初被老郭绑走时,正躺在床上,全身上下只穿了病号服。
  此时一身蓝白条的他走在人群中,显得特别扎眼,想必是这种颜色,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奴隶身上。
  身旁还有十几个挎着刀剑的汉子,在两侧游弋,时不时对着人群喝骂,那个抓了杨景行的游徼也赫然在列。
  “快!跟上!天亮前必须到达长安!”
  杨景行是在后半夜被喊醒的,顶着一对儿红眼,蓬头垢面,实在有些狼狈。
  他前半夜折腾了许久,不是在打蚊子,就是在整理枯草,但是一躺下,就浑身奇痒难耐,好不容易睡着,又被那官差当头泼了一瓢冷水。
  醒来之后,被拉到一个文官面前,登记了身份。那文官看着颇为和善,听游徼称呼其为啬夫,也不知官有多大。
  看着月色,杨景行摇摇头,不由苦笑。心想还是他的时代好,至少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功练,不过是睡功。
  众人刚过了桥,迎面驰来了几匹快马,看到领头的马车,几名戴甲士兵立即下马,躬身向车里应了几句话,便匆匆向桥北奔去。
  “这送亲队伍一去数月,至今未归,莫非那匈奴又生事端?”
  领头的马车里,一位垂垂老者,端坐正中,眉头紧锁,手里握着精致的佩剑,攥紧,又松开。
  拿起面前小几上的酒壶,往嘴里灌了一大口,然后长呼一口气,对外沉声道:“走,先行进宫。”
  后面车里的众人看着远去的马车,纷纷放慢了速度,周围的几个官差甚至几个凑到一起,小声嘀咕起来。
  “丞相此去匆匆,不知发生何事?”
  “定然与那几个军汉有关,难道又有战事?”
  “千万别,这太平日子刚过稳当,况且如今皇帝仁孝,我等在陵邑当差,有田有屋有爵,可不能失了性命。”
  “瞅瞅你那点出息!就没看上哪家姑子?”
  “要不委屈一下你家女弟?哈哈哈!”
  “尔母婢也!”
  杨景行听着那几个官差笑闹,努力让自己适应现在的语言环境,回头看了看来时的方向。
  他已经从众人谈话中,知道了昨天待过的地方——长陵邑,位于刘邦的长陵南侧。
  此时这种陵邑还有其他两个,一个是秦始皇陵的骊邑,一个是刘邦父亲万年陵的万年邑。
  迁全国世家大族与豪杰游侠,赏田赐爵,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守陵,但对于朝廷,却是治国良策。
  经过几次或官方或民间的迁入,长陵邑已经比当初建成时热闹了许多,豪杰游侠遍地,各路商贾云集。
  甚至大部分在朝官员和各地贵族大姓的府邸,也分布其中,而并没有置于长安。
  毕竟如今的长安,还并没有修完城墙,除了皇家宫殿及官署之外,周围要么是荒地,要么就是农田。
  倒也有少量的民居,只是这些未来大部分都将迁移到长陵邑中。还有一个不太规范的大市,将来会被改到横门内,成为东西两市。
  一行人此时正浩浩荡荡地从已经修建完毕的北侧横门进入,在西北角的孝里暂作休整。
  杨景行看着这西面这堵灰黄色的夯土墙,顿感失望,印象中的大汉长安城,何其恢弘,哪怕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也称得上造诣高超。
  但如今实际一瞧,也就三四层楼那么高吧。
  虽然城墙高度确实只有十几米,但也并非毫无气势,毕竟生活在钢铁丛林里的人,视线看不了多远,只能抬头往上看,甚至大多数人,已经忘了怎么抬头。
  若是没有真切体会到放眼望去,那屹立的长乐未央,以一种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的感觉,是无法感受古人在建筑这一块,
  拿捏的死死的。
  虽然常说秦砖汉瓦,但以夯土作为城墙的修建,还要持续很久,主要是各种成本和技术无法快速达到要求。
  如今天下初定,修建宫殿和陵墓已经花费甚多,这长安城墙,也前后修了多年。
  此刻,杨景行被分到一把夯杵,扛在肩上,像是要去下地干活的农夫,跟着同组的几人,顺着西侧城墙,向南行进。
  行至半路,猛然间,一座巍峨大殿屹立眼前。杨景行听众人所言,才知道这就是那史书上浓墨重彩,见证多少朝代兴衰的未央宫。
  果然闻名不如一见,这仅仅只是北阙,就已经如此宏伟,想必里面更是不凡。
  “快点!别看了,要是没按时完成,我们这一伙,可就惨了!”
  分在同组的一个奴隶走到杨景行身旁,催促道。
  “你不是彻侯家奴吗?怎会跟我们官奴同等?”另一个组员上前疑惑道。
  那彻侯家奴叹了口气,说:“我家公子说,今日陛下可能要来城墙一观,若有懈怠,恐遭严惩啊!”
  “如此快走,那谁,还愣着干什么?”
  杨景行扛着夯杵,正想着怎么才能不受这份罪,最好能提一下身份,以便壮大力量,寻找徐宁才能事半功倍。
  可想来想去,总不能说,他会防火墙,还是红砖的,区区城墙,不在话下。
  这不得直接把胆小皇帝刘盈提前吓死么?
  “快看!是少府的马车!”有人压着声音说道。
  “什么少府?”杨景行问。
  那彻侯家奴解释道:“将作少府阳城延啊,曾经也跟我们差不多,秦时被官府征发四处修建宫殿陵墓。”
  家奴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官差,接着道:“后来天下大乱,才跟着太祖皇帝,立功无数,这长安,全出自他手。”
  这些跟杨景行了解的差不多,他在医院里闲的无聊,就仔细研究了一下那墓主的身份历史。
  虽然记载甚少,但也知道此人堪称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大师。丞相萧何当时虽然奉命修建长安,但主持实际工作的,却是阳城延。
  可惜没等给他封侯,刘邦就去世了,他又熬了几年,最后才被吕后封了个梧侯。
  杨景行一看,总算找到正主了!
  “你说你一破墓怎么不建到你的梧侯国,偏偏要往长陵边上凑,害人不浅。”
  他在心里暗骂一番,当即便走向那辆马车。
  “别!不可擅自离队啊!”
  “退后!你这奴隶,竟起歹意!”
  两句话,一前一后,那家奴好心劝说之后,见那马车旁几名护卫纷纷戒备,便立马低头不语。
  “我要见阳城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