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修真有风险 / 修真与修仙

修真与修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动以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全部修持过程。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终生勤奋,刻苦修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1]
  中文名
  修真
  源于
  道家理论
  应用
  多用于小说和游戏
  理论
  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门派
  南宗、青城派、伍柳派等
  道家修真理论
  基本理论
  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2]
  身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修仙一般指通过某种途径锻炼自我,不断改造自我而成仙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自身强大,长生不老之术。多见于网络小说,有修道,修真,修魔之区别,成仙有鬼仙,人仙,神仙,散仙,地仙,天仙之分类。该词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年轻人对道教典籍的兴趣和关于人类进化,史前文明,更高等生命体的猜测。
  修仙概念
  拼音:
  修仙xiūxiān
  释义:
  或以炼丹服药,或以安神养性,或以炼天悟道,以求达到自身强大,长生不老之术。
  修仙分类
  玉列九阶缘修真
  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无忧。大罗金仙居于大罗天,不老不死永生不灭,仙境极乐无所忧愁。红尘凡人居于地界,顺生应死繁衍不息,得失苦乐情欲交炽。对修仙者而言,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在时间长河中不过转眼云烟,只有飞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不过修仙长生是夺造化之能的逆天举动,会受到天劫的制衡考验,飞升之路极为崎岖难行。
  天劫是自然界对强横生命的一种制约,只有经历过天劫的洗礼蜕变,才能炼就神体超然物外,渡不过者则化为劫灰重归天地本源。早期的修仙者并没有这种烦恼,生命不到一定年限,天劫并不会降临。但当修仙功法不断完善,有效的修炼法门大量普及,长生变得轻而易举后,如何抵御天劫就成了莜关修仙者生死的头等大事。修炼,成为绝大部分修仙者的主要日常事务。
  为了飞升天界或抗劫保命,无论正邪旁门都极为重视修炼。正道偏重内炼自身精元,旁门喜好借助自然能量,邪派流行采补夺元炼魂,各派修炼的方式途径不同,但飞升上界都需要经历各种天劫考验。浩瀚天威是检验修仙者修炼成果的试金石,即使借助法宝主动舍弃肉身“兵解”逃脱,迟早还是要重新面对考验。修仙者修炼之法门,主要由“缘”与“学”组成:
  “修仙之缘”由天缘、地缘、人缘三法组成,天缘取象于天,望气观星,取日月精,餐紫霞服玉露,合天之德。地缘则要讲究:法、侣、财、地。其中“地”字最是关键,要以北斗之气寻地眼所在,具一方灵气,顺地之道。人缘一要自身为不世仙才,二要天人合一,心境无碍。所以修仙者之人应具有大毅力、大志愿、大勇气,经多年苦修方能有成。
  正在加载修仙
  《钟吕传道集》论“仙有五等“
  钟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吕曰:“所谓鬼仙者,何也?”钟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吕曰:“是此鬼仙,行何术、用何功而致如此?”钟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吕曰:“所谓人仙者,何也。”钟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吕曰:“是此人仙,何术、何功而致如此?”钟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孽重福薄,一切魔难而改初心,止于小成。云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岂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哈吐纳之为错。着采补者,笑清静以为愚。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一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放曰人仙。更有一等,而悦于须臾,厌于持久,用功不谨,错时乱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吕曰:“所谓地仙者,何也?”钟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吕曰:“地仙如何下手?”钟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颠倒,气传于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压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吕曰:“所谓神仙者,何也?”钟曰:“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吕曰:“所谓天仙者,何也?”钟曰:“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地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为天仙,若以厌居洞天,效职以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迁,历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神仙品次
  道教认为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唐时的《天隐子》又将神仙分为五类,称: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总之,关于仙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后来《仙术秘库》对其加以归纳总结,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础。
  一.天仙品位亦称“仙人”、“飞仙”、“大罗金仙”。指居于天府、能举行飞升的神仙。《天仙品》:“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抱扑子内篇、论仙》与《仙术秘库》均其列为第一等。《墉城集仙录》将升天之仙分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若从修炼角度上看,天仙为修证之最上一成,修炼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炼虚合道”的大成境界。届时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开辟度人。
  二.神仙品位亦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道经曰:“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得本元气,故曰炼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庄子曰:“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活不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从修炼角度上看,神仙为修炼之上成。丹道上讲为炼神还虚的乳哺阶段。此时炼形化炁,胎仙自化,阳神已成,脱质升举。即运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为一,心无生灭,息无出入。重浊之形,化为轻清之炁;纯阳之体,尽为神通万化。届时体变纯阳,阳神已成,具有神通万化之功能。
  三.地仙品位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无神通力之仙。据《天隐子》记载,在地为地仙。《仙经》云: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属于中等仙人。据《仙术秘库》载,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仙,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经》认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从修炼角度上看,地仙为修炼之中成。丹道上讲指完成炼炁化神的胎养阶段。此时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变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形质未能全部化为轻清。但修炼至此,容光焕发,步履轻疾,寿増无量。
  四.人仙品位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形体坚固、长生住世的人。《钟吕传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无行之气,误交误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业重福薄,一切魔难,遂改初心,止于小成,行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其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贻吐纳之训错;着采补者,笑清静以为愚;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传`序》曰:“补完气血,复成干体,复得外药,结成内丹,此人仙也。”《武术汇宗》:“有从下关用功者,不使真气泄于阳关,保守元气,镇守下田,不悟移鼎换炉之法,而安长生不老之果,或延寿于数百年,或延寿于数千年,久而不死,谓之人仙。”从修炼角度上看,人仙为修炼之下成。丹道上讲指炼精化炁的筑基阶段。此时修炼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恒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肉身坚固,长寿不老。其方法有:绝谷、忘情、纳津、吐纳、持静、持戒、存想、采日精月华、导引、闭息、自然、无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坚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乐延年,但有形之躯最终必坏。
  五.鬼仙品位又称“灵鬼”。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后出阴神,乃为鬼仙。《钟吕传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人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舌而已。”又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武术汇宗》:“一味闭目寂坐,冥心寂照,则静中寻静,悟人顽空寂灭矣.而未灭尽定,只炼得一个强定之阴神,到气尽时,阴神一出.便为灵鬼,谓之鬼仙。”从修炼角度上看,鬼仙为修炼之最下乘。丹道上讲指仅仅限于基础的性功修炼阶段。修证之时.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内守,悟人顽空。到撒手了结之时,定中能出阴神,阴神属于清灵之鬼,而非纯阳之仙。在修炼之时,有人年事已高,肉身衰朽,或者环境困难,无从保障,今生修成已无望,乃用此法,可出阴神,以为下辈子继续修证.同样属干鬼仙。此法有:投胎、夺舍、借尸、转世等。
  求仙七弊
  一,不知性形关系以守形全性;二,对仙道信心不足;三,“强以存亡为一体,缪以道识为悟真,云形体以败散为期;四,贪求名利,悦色耽声;五,有慕仙之名无契真之实;六,汲汲于炉火,孜孜于草木,全务金丹而弃修性之本;七,虽“身栖道流”,却“心溺尘境”,外邀清誉之名,内蓄奸回之计。见《神仙可学论》去此七弊,而以“至静为宗,精思为用,斋戒为务,慈惠为先”,则证仙有望。
  修仙三诀
  三诀
  仙境不同的人根据起自身的体质选择不同的口诀。有意宗,有气宗,有本宗。而意宗者,大抵为天帝所修也;气者天神所炼也;本者,纵天兵所炼。
  典故
  莲蓬选择对他来说较为困难的气宗。
  历尽磨难,九九归一,终仙术大成。
  天帝问他要什么。莲蓬应声的答到,北斗七星里的一颗星。天帝大笑,封了莲蓬为元帅,掌管天河。
  当莲蓬去天河时,却发现浣纱女孩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天河的彼岸洗纱,还是那样的美丽。可却在彼岸!
  他化身一条在河里游弋的鱼,有时候会因为呼吸而在水面冒几个小水泡,他没有很大而且美丽的鳞片,也没有大而亮的鱼眼睛,但是他能看见明亮的水下世界,也能看见岸上的风景。
  岸上的浣纱女子,闭上双眼吻清风,一丝凉意让她睁开迷人的双眼,看水面细细涟漪泛微光,像鱼儿的鳞片一样闪亮。女子每天做着最简单的事情,就是不停的浣纱,每次他在河边静坐,心思就凝聚在涟漪里,涟漪里有阳光的明亮,也有鱼儿的欢畅,那遥远的回忆。
  不管是人间还是天庭莲蓬都做着同一个遥远的梦。距离似远却近,似近却远。
  直到嫦娥的出现,才做了另一个梦。........(伯常)
  辨析
  无修仙三诀,此乃无名人士臆想而已。可当一看,不可当真。
  修仙之法
  方法
  1。服药炼器,济世度人。古代有很多方士在深山中炼丹炼器,据说炼成后服之可以成仙。据说淮南王家中鸡犬都能升天,就是这个原因。
  2。修炼内丹。类似于气功,通过打坐炼气等方法,据说可以成仙。吕洞宾等属此类。
  3。研究哲学。通晓天地造化之理,自然成了神仙。例如写道德经的老聃。
  正在加载修仙
  4。杀身成仁,建功立业。为国捐躯的忠义之人,如关羽,岳飞等
  5。修炼精神境界,静坐观想,智慧圆满。知天地变化之深机,晓宇宙造化之玄妙,天地都来一眼中,方登堂入室。以至天人合一。
  6。相山凿洞,根据风水选择修炼之地,以为可吸取山中灵气,突破凡人之躯,对精神与肉身驭到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境界!
  7.积累功德,普渡众生。内绝世缘,外积阴骘,无怪无奇,是真秘密。天地有乃司过之神,欲求天仙者,当立三千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一日三善,视善,语善,行善
  辨析
  道家典籍中修仙之法众多,强身健体,个人爱好亦可(无人引导,不能乱练),万不可沉迷上当,迷信此类。
  学仙困境
  重术轻学,信徒的素质难以提升
  道士,要他演述科仪,可以长达三天三夜;但要他讲经说法,则难以启口,也难以维持半个小时。「学」与「术」严重失调。今日在台湾许多宫庙的住持,不仅看不懂道经,甚至误把佛经当道经来诵念。宫庙的住持及信众,普遍存在素质低落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形成,虽然原因很多,但是道庙重「术」不重嘉言录》,一九八二年四月基隆十方大觉寺印赠等书,《印光法师文钞》是收集印光文钞最全的书,后来台中莲社亦予出版,而不收录此信,殆出自于为贤者讳的心态。印光受到太虚学生的攻击,不止一次,印顺《太虚大师年谱》民国十八年条云:「时印老(五月二十九日)《复某居士书》,痛斥大愚。」可见除佛化青年会的传单外,太虚剃度的弟子大愚也撰文攻击过印光。
  「学」,则是主要原因之一
  「术」是指科仪、风水、占卜、命相。「学」是指对经书道理的阐扬。台湾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社会,非常重视俗称「山」、「医」、「命」、「相」、「卜」等五术。山(仙道),指静坐、炼气、养生、药饵、灵修等。医(医疗),指针灸、方剂、推拿、食疗、心灵治疗等。命(算命),指紫微斗数、八字、四柱等。相(勘察),指手相、面相、骨相、名相(姓名学)、墓相(阴宅)、宅相(阳宅)、风水勘舆等。卜(卜卦),指易占、六壬、太乙神术等占卜术。这些流传久远的术数之说,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唯过度重视「术法」科仪,而不从哲理着手配合来论述,易使人诬指为迷信。「术」须有「学」来做领导、介绍,才不致流于庸俗低劣,且术越深,修持应越高,才不会以术为恶。「学」是指经书中的哲理要义。道经中不乏好的经典,有些谈论义理,如《道德经》、《南华经》、《黄帝阴符经》、《太平经》、《周易参同契》、《抱朴子》、《清静经》、《悟真篇》等等,有些涉及民俗如《北斗经》、《南斗经》、《老子守庚申求长生经》、《受生经》、《玉历至宝钞》、《玉匣记》等等,这些均必须有人来加以简择,以古籍今译的方式,将其义理及其对后世民俗的影响,介绍给世人。今日道教的术法太过,而学理的认知则普遍受到忽略,造成了信众的素质难以提升。
  修仙原理
  拥有凭空操纵五行元素,善者为仙,恶为妖魔
  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在于人的智慧及意识。仙人凭空操纵五行即是令五行应意识而动,那么无论有没有仙,还是人是什么,问题都在于意识是什么了,关于意识的说法众说纷纭。
  实际上死人的意识在人肉身毁去以后还是以精神电波的形式存在着的。如此所谓的鬼魂就是人死后残留的精神电波,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活人的精神波产生影响,令活人产生各种与“鬼魂”精神电波相符的幻象。电波足够强大的还可以影响物质。光本身也是一种波,可以对一些电波产生影响,这应该就是鬼魂怕光的原因吧。
  同样的,人的精神电波足够强大,并且掌握了运用精神波控制外界电流,再将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技巧就能做到凭空操纵五行,令五行应意识而动。或许古人有人通过修炼加强了自己的精神力真的成为过仙魔,仙人的传说因此流传。而人本身只是一个化合物与精神电波的结合体。
  另外说一下,古人若真的有修炼成仙,那么修炼的法门很可能是当下流传于世的气功。道家分炼气与炼意,气功似乎是依靠生物化学练体居多,若要修炼意识控物,应该是修元神比较好(御剑就是此类),要延年益寿的话道家气功是不二选择。当然练气功只要学习古人方法即可,其中宗教思想信不信都可,什么地方该取什么地方该舍,我想读者自己可以分辨的。
  为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将气功理念和现代科学融合得到的理解,读者自己查查道家气功或者其他典籍,看看是不是和现代科学类似,其实道家传授的就是古代的物理化学。
  探索方式
  服药
  练气和导引
  内丹
  积累公德
  不忘本
  渡过灾难
  天灾
  注释为亡灵超度的仪式之一,其要在凭法师的功力和法术地神奇功能,使亡灵经过水火的洗涤、冶炼,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升上天堂。
  修仙修真杂学
  炼丹、炼器、阵法、符录、禁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