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国士从名伶开始 / 第十三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第十三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何施满脸的不可置信,这是梅小月所做?这是梅小月所写?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他区区一个戏子,怎么可能写出这般诗文?
  强行说这诗写的不好?这熙平帝当前,赵国公面下,你在这开玩笑呢?
  ……
  梅兰英眨了眨眼睛,此时心情只能吟诗一首: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她知道梅小月写的诗好吗?知道,但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呢?
  呵呵……
  梅兰英是聪明的,她明白自己夫君随手的两行字就能被其父裱在书房之上,所以她敢有此行为,
  可这次情况,她自己也出乎意料了。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郑朝上下地处中原,自古以来多少大江南北,风景独好。
  熙平帝何尝不想如词句诗中所写,快意放肆,纵马领兵?
  江山如画啊……那些北国江南,那些边塞浩海!
  他恨,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早生二十年,与乱世中力挽狂澜,崛起于草莽之间,与其父中原争雄!逐鹿天下之间!
  哪怕是最后兵败身死,哪怕只是为那些豪杰英雄铺平道路。
  可惜啊……可惜啊!他们都死了!
  留下了这……这开国以来百废待兴的摊子,留下了这……数十年休养生息的牢笼。
  有时他甚至羡慕这梅家女儿身的梅兰英,这辈子还有机会去问鼎凌烟阁。马踏边塞,名扬四海。
  自己呢?
  熙平帝有放得下,也有放不下。
  他不得不承认,这寥寥两行字,深深的触及了他一生之中为数不多的遗憾。
  也许自己的文治武功可比肩其父,但在身后评价上,自己绝对比不得开国皇帝。
  若熙平帝是个平平庸庸或者性情鲁莽的皇帝也就罢了,可偏偏他不是。
  他有野心,却也能自制,他憧憬着王师北定边疆,可却也看得清现实,耐得住寂寞。令郑朝休养生息十多年,到老才敢于御驾亲征,还是因为北狄蛮子边患。
  这辈子除了当皇子时随父出征,真正在他自己的熙平年号,他既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收复失地。
  作为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皇帝,熙平帝是不幸的,他空有一身本事,却只能坐困龙庭。
  到老才任性一次,结果还是在一群又一群骄兵悍将拱卫之下,里三层外三层恨不得在茅房都派上一曲亲卫的大后方遥控。
  外面大臣百姓再怎么歌颂他亲征时的丰功伟绩,真正的郁闷只有他自己清楚,只因为他是皇帝,任性不得。
  如何看自己,只有一词:身不由己……
  这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首诗,刺痛了熙平帝。
  “好!好!好!”
  熙平帝拿着这诗有些失态:“来啊!人来!来人!”
  陪伴了熙平帝数年的大内侍卫凌统连忙快步上前领命:“陛下!”
  熙平帝说道:“把这首诗把这首诗挂在这中堂之上,传之后世!”
  “噗通!”
  绝对不行,这么做大郑朝文官上上下下颜面何在啊!
  何施跪下后声泪俱下:“陛下,万万不可啊,这,这梅小月是戏子,凌烟阁之上怎么能……”
  不行,真是有一首诗被挂在了凌烟阁,这梅小月岂不是一飞冲天,显赫八方?
  看这诗句第二句,天下读书人颜面何在?朝中士大夫体统何在啊!
  “住口!”赵国公看熙平帝浑身沉了一下,脸色一变:“众侍卫,把他叉出去!”
  “是!”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陛下!”
  何施的惨叫声越来越远,哀嚎着,真是一点形象也不顾了。
  “陛下三思,三思啊……”
  ……
  不必三思了,熙平帝不想整风朝政吗?
  看着这第二句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这个梅小月,虽是戏子,却胸怀沟壑。
  男儿何不身佩军刀奔赴疆场,护国安邦?谨遵礼仪之邦的教诲,可只是和他们讲道理,怎么才能驱赶豺狼虎豹?
  “梅小月。”
  “小民在。”
  此时正视了梅小月片刻,熙平帝才缓缓问道:“你可知道,朕若是把这首诗挂在了这高堂之上,你会遭受什么吗?”
  会遭受什么?当然是全天下书生弟子的敌视了,这首诗简直是挑起郑朝文武之争的炸药!
  梅小月苦笑:“小民省得。”
  熙平帝招手让这人上前来,缓缓又说道:“朕给你个机会,你如果不愿意,朕就先不挂了。”
  开玩笑,如果不愿意,自己能不能活着出去都是两说。得罪了士大夫阶层,再得罪这励精图治的皇帝?
  梅小月低头苦笑,定声说道:“小民不敢。”
  聪明人……
  梅兰英再怎么学问浅薄,此时也明白了,自己一时意气之争,竟然将夫君抛到了风口浪尖。朝堂之争,甚于疆场凶恶,杀人不见血啊!
  顾不得许多了,就见身边梅兰英突然颤声求道:“圣上,我夫君……夫君他什么也不懂,请圣上开恩!”
  对梅小月,梅兰英有爱情,也有亲情,也有怜惜和母性。除了地位,这个男人满足了她对另一半的一切幻想,她爱上梅小月了……
  赵国公一辈子混迹官场,心知自家这侄女不可能求动熙平帝。
  “勇毅候,陛下用梅小月的诗,难道不会庇护于他吗?退下。”
  梅兰英面色阴沉不定,看了看梅小月,又看了看赵国公。
  赵国公暗恼这丫头怎么这点朝堂经验都没有,声音冷了起来:“退下!”
  梅兰英见梅小月没有动作,知道自己不善于朝堂,于是只好后退不再进言。
  ……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梅小月不仅写的一手好字,诗文一道也有如此造诣。
  由于得了“谈古今”加成,诗句一气呵成,旖旎绚丽,洋洋洒洒,瑰丽奇峭。
  此子书法,也是自成风格,很是有几分空谷幽兰的味道。
  赵国公日后再拜访梅家也有了新的由头,与梅小月讨论书法。
  此次见梅兰英夫妇,也算是意外之喜。
  熙平帝早年想给凌烟阁题诗,总觉得差了这么意境,赵国公更是为凌烟阁题诗无数。。
  今日不成想,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这么如此顺其自然,且有些突如其来的。一首空前绝后的文章出世,与此地可谓是相得益彰。
  写得好,虽有点争议,可算是瑕不掩瑜。凌烟阁这种地方,就得有点肆无忌惮的味道。其中这些功勋曾经如此,这诗也应该如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