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美妙的瞬间 / 第六章 故乡系列 故乡的一轮明月 昨天早晨,读一首晏几道的临江仙

第六章 故乡系列 故乡的一轮明月 昨天早晨,读一首晏几道的临江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
  故乡的一轮明月
  昨天早晨,读一首晏几道的临江仙,“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几句词,把对衷爱之人一种深深相思之情,这么和明月在一起,就表达出来了。
  我只轻轻地呤出“记得”这个词,因记而得,问我记得什么呢?
  我记得故乡的一轮圆月。那是大约一月之前,晚上八点,我和爱人英子去丹江河南岸河堤路上散步,返回通往村中小街一条公路时,见路北农民种的玉米,已经长成一人多高了,每一棵上面都挂上了饱满了的玉米棒子,是一望无际的绿林一般,每一棵玉米杆子上面的叶子弯弯地向两边垂着,叶子上面格外清晰,越发光亮亮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举头向天空望了一下,当天空正挂着一轮圆圆的明月,原来玉米绿叶的光亮,是这轮圆月给涂到上面的。
  我和爱人此时都双脚踩在月光铺展的路面上,全身都正沐浴在月光中,这时我俩个完全和故乡的这轮圆月融合在一起了。
  南面不远,朗朗的月光照耀下,是故乡的那条丹江河面,铺上了盈盈的月光,丹江河水千万里向东流着,都有月光陪伴着它,前方流经的河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流得准准确确。这时候,再眺望当天下的那轮圆月,像长着双脚,向着它们前方在缓缓的加速前行,发出如人走路时那种踏踏的声音。在我的心中,还听到了一首凤凰传奇唱的“月亮之上”的歌曲,像是给人一种美和理想主义的东西.
  路北的玉米这时候,像一个个小学生样,抬起了头,向上加力长着,要伸双手去握住月亮的手。我和爱人感受到,路北的玉米不久就会长成了,绿的棒子变成了如披了雪白衣服长成了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子,完全是丰收在望了。
  故乡四面的山上,有柿子树桃桃树苹果树等果树,远远看着那南面山峰,相连在一起,高高低底,月光照在上面,那起伏的山峰像月光流水般一样流动着。那山顶上有一棵柿子树,正好是我家的,什么时候,去吃一回蛋柿,不知还有没有此雅兴?那小时候在山顶上摘蛋柿吃的甜味,至今还在嘴里舌苔上面。那蛋柿长得大而圆,圆得和今天晚上的圆月有相似之处。
  我想起了故乡的人,如今人与人之间都是如月的团结亲切友好。
  记得有一年过年,我回故乡,看望父母。中午时,和二弟一起,在街中遇到了一位我母亲的好友,我叫她鹅姐。鹅姐的头发有一大半白了,脸上显露出淡淡的红云般气色,双睛还依旧水色般清沏。
  鹅姐给我讲了她我和母亲当年在村北修水库的事情,她们俩个一起起得早去,拿着冷的熟红薯当作干粮吃。你母亲把水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一点不休息地干着。
  我听了后,像是听一个已经发生的久久以前的故事,非常有兴趣的一直听她讲下去。
  鹅姐讲完了她和母亲之间往事后,转了话题,对我说:“你在外少花些钱,一定把你妈的生活多照顾一些,给你妈多寄些钱回来。”
  我说:“我听了姐姐说的话,一定努力去做!”
  村中一位叫安民的小学同学,这一次知我从外面回来,来过好几回,到我住的二弟家中,给我讲小时候我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起游戏,夏日里中午,躲着大人去丹江河里游泳。
  安民给我说:“我当兵回来,当了一段镇上临时工作,没有转正,后来当农民到今。我最大收获把儿子培养成功了,儿子参军后上了军校,现在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
  我笑着问:“你对教育孩子有什么经验?”“没有什么说的,人的智力是不一样的,不能都要求他一定要读书考上大学,有的孩子就不爱学习。”
  我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我的记忆像月朗朗的月光一样越发清楚起来了。
  我和爱人就站在离玉米地不完的公路边上,爱人笑着问我:“你在想什么?”
  我说:“我在想故乡的人和事。”
  今晚的月亮格外圆,格外亮,格外大,这轮圆月,把故乡,把全中国都要融合一起了。
  我和爱人也变成了不同于平日的我,还能有心思在一起讨论宁静致远的含义。我真的感受到了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是永远不改变的对故乡明月的感情。
  二
  村舞台
  我总记得,我们村子有一个演戏的舞台,离我家很近,走上几十步就到了。村舞台现在早不存在了,我却和它有很多抹之不掉的感情记忆。
  小时候,一段时间,萌生出能到县剧团乐队工作,当一名乐队演奏员的愿望,所以特别喜欢看县剧团每在村舞台的演出。县剧团乐队坐在舞台东边向南的窗子下边,乐队中有一位演奏员,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位,她的名字叫齐彩芹,父亲是区里粮站的职工,家里人对音乐都有特别的爱好。齐彩芹很小就招到了县剧团乐队,在乐队里敲扬琴。
  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县剧团在村舞台上演出。我站在舞台下面以西处,只看舞台上面以东的乐队队员伴奏时的表情,总觉得很神奇,那板胡、二胡、扬琴、笛子等乐器,合在一起,是怎么发出那么美妙的乐音出来的,为演员演唱伴奏。
  那天晚上演的是一个完整的秦腔戏,什么剧名,早记不起来了。
  乐队中,有一位齐彩芹,扬起双手,握着着两根小竹槌,敲起那弦,发出一种独特乐音的时候,当时觉得听到了世界上,最悦耳的乐音!
  齐彩芹当时应是一位年龄,还很小的乐队队员,当时打扬琴时,脸上有一种特别专注的表情,她的眼中心中恐怕只专注在,她敲击出的每一个乐音中。
  当我回忆村舞台的时候,总想到那个晚上看的秦腔戏,总想到县剧团乐队队员齐彩芹,她专注用扬琴,为演员伴奏的专注神情,到现在还留在我的心中。
  过了多少年之后,齐彩芹的工作调到了县文化馆。有一回她来到了村子,为村子里剧团乐队队员,辅导音乐,我在村子里以北的公路上遇到了她。
  我当时刚从音乐学院自费学习毕业,齐彩芹略知我的一些情况。
  在村公路看见齐彩芹的时候,我叫了声“齐老师。”
  齐彩云说:“你到我们县文化馆来工作吧?”
  我用疑惑的眼睛望了她一眼,竟没有肯定说,我愿意来,因为我知道那里大约没有我的位子吧,那不是说去就能去的。村子里有一个村子里人自己组织的村剧团。
  村子里有一个姓卢的演员,他的名字叫喜善。有一年,村子里排了一个秦腔现代戏,喜善担任了一个群众角色,只有几句台词。
  有一个冬天晚上,正式演出。到了喜善上场的时候,是两个演员之间的对话。
  一个问:“四九年以前,村子人过的是怎么一种日子?”
  喜善说:“别提了,那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
  喜善说着,把两手伸开,向地上一摔,蹲在舞台边上,两眼泪汪汪,半天一句话说不出来。
  喜善表演的极带情感,台下看戏的村人都哗哗地笑起来了,笑声笑成了一大片,好久都没有停下来。
  那天晚上看演出,这个村演员喜善几句台词,竟很深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困难年代,喜善家是村子里最困难的一家。喜善无师自通地学习了一门谋生的手艺,编织笼筐,凭着这个手艺,到了山外西安等地,竟能为自己找到生存的一息之地。
  后来,在西安承包了部队的农场土地,种庄稼,凭着农村人吃苦精神,种地种的发了财了。
  我回村子时,二弟给我说:“你看喜善家盖的楼房,比村子里那一家都高!”
  我从二弟家的院子,向村西卢家地盘望时,有一特别高的红色墙壁,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心想:喜善家过去在村中是怎么一种情况,而如今竟盖起了六屋高的楼房,这真是改革开放,给农村人带来的一种大变化啊!
  有一年冬天一天下午,我在家里,听到了村舞台有锣鼓声,村子里剧团从西安买回了一些新的打击乐方面的乐器。我听到后,心被烈火般点燃起来,不顾一切的向村剧团舞台跑去。跑到了村舞台近前,见到了村中有几位老艺人高升叔,榜来叔,山刚叔,万胜叔,书证叔等,正在敲着秦腔一段鼓乐节奏。铜锣,到了需要它发出声时,给一下,发出一种特别有韵味幽默的声音,竟有点听不够。
  这些老艺人们,有好几个都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可是他们当年,带给我音乐方面的快乐,还依旧在我的心中,连那个村舞台一起,还存放在我的心中。
  有一年冬天一天中午,一个部队文工团,来到了村子里,在村舞台上面,演出了京剧《沙家浜》,我听到了沙奶奶、郭建光等演唱的京剧唱腔,当时深深地感受到了,京剧音乐迷人般的好听,有一种百听不厌之感。
  有一句唱词是:“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表现红军战士有一种坚强革命的意志。
  有一个夏天吃过早饭,村舞台上面有一场演出,有一位音乐老师,她当时正青春,爱好秦腔成了她的一切,她上台演唱了一段《红灯记》“闹工潮”,台下边的人个个伸长勃子听,乐队队员很热情地为,她的演唱伴奏。她唱完后,走下舞台时,我竟久久地凝望着她那,青春绯红色的脸颊,脸上神情中含有一种自我陶醉的喜悦表情。
  现在那青春的模样还在吗?在我的记忆中,她那青春还在,对秦腔那种痴情的爱还在。
  村舞台,以为你离我是很远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还很近很近。像我此时,正在凝望蓝天白云,看起来很远,实际上离我很近,就在我的眼前。
  村舞台,它连接着我对音乐爱的感情,连接着我的故乡全部感情,是那一个个熟悉的村人,在舞台下边当年看戏的面孔。
  每当我回忆一次村舞台,等于我又走近了故乡,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乡情啊!
  三
  我的一位初小老师
  最近,读到了东风汽车报一位作者写他的初小老师,受此启发,我也写一位我的初小老师,他姓李,大高个子,脸色淡黑,头发丰满,戴着白亮亮的老花镜,见同学时,脸上总是露出笑容,当时我们小同学,总是亲切喊他李老师。
  我到今,还能记得一些李老师的小事。
  想到了李老师,想到了当时我们的学校,是两所古庙,有三间大一所在北面山下边,中间隔一段距离,有一个小小圆圆的操场,操场以南是另外一所古庙,南面连着一条公路,公路下边,就是那条丹江河,绕一个弯儿后,形成一种大气势大力量,一泄千里,向汉江长江继续前进了。
  有一年秋天的周六早晨,李老师在北面的古庙给学生上完语文课,喊我到他的房子有事,就是古庙西面的一小间。
  我到了李老师房子,不知有什么事情,一时有些纳闷。房子南边有一个小窗,小窗正开着,从窗子一眼能看到窗子外面的世界,有一棵柿子树,结的柿子正红着,枝头上一定有好几个甜甜的蛋柿。
  李老师温和的对我说:“狗儿,你去白杨店一所小学去送封信,明天到我们学校来开会。”
  李老师还是好多所小学老师的负责人,由他召集给老师开会,当时连电话都没有,给老师传达开会,靠学生给送信。
  李老师问我:“这事你能办到吗?”
  我坚定地说:“能办到!”
  就这样,李老师把他写给另外一所学校老师的开会通知,装在一个信封后,交给了我。
  我拿着李老师的信,步行十五里之后,找到了那所小学。
  记得那所小学,以北全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山的颜色是红沙色,像一座接一座的红沙山,和高高的蓝影影的天空连在一起。
  山下边,有一所小学,房子有六小间大,墙壁是红土墙壁。
  我走进这所小学,把李老师让我送的信,交给了这所学校的一位老师手中。这位老师回我了一个微笑,意思这位小同学辛苦了,步行十五里路,为他送通知开会。
  我返回的时候,路过白杨店村子,见村子里人房门前,挂着一吊吊金黄色的玉米棒子,还有公路以北的平地上,一棵一棵参天高的柿子树,已经是满枝上红透了的柿子压弯了枝头。玉米,这柿子树,让我把对李老师的记忆,组合在一起。
  那位十五里之外远的一位老师,由于得到了我送的,李老师那开会的通知,第二天才准时到李老师学校开上了,当时重要的教师会。
  这件事过去了多少年了,它让我记起了我初小的李老师,主要是李老师让我帮他送通知,对我有一种信任之感,我最初对信任二字的体会,是从李老师要我帮他送通知中体会出来的。一个人,对一个人能有某种信任,交给他重要的事情去做,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幸福感。
  我和这位李老师,以后多少年之后,我已经是大人了,在县城里一条公路上遇到过李老师一次,和我说话,还像小时候一样。
  李老师还是我爷爷的老亲戚,对我微笑着说:“你爷爷过生日,我还去了。”
  我当时见李老师的时候,总觉得一种很亲的感情,李老师像一轮春天的太阳,我在他的面前,全身无限温暖。
  从那以后,我再没有看见过李老师了。我只能在我的心中,回忆思念李老师,在我人生起步学习的过程中,给过我点点滴滴的教诲,对李老师保持一种感恩的心情!
  四
  路边的小屋
  我的记忆中,有过一个公路边小屋,一共三间,是村子里人的公屋,因我在这所村小学当过老师,住在其中一间。
  小屋面前,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经过小屋这一段时,变得直起来了。
  公路下面,挨着一条小河,河面虽不宽,涨水时,河水还曾翻到过公路上面。
  平时,这条小河,总是保持清沏的水面,你注意倾听它,或不注意倾听它,它都发出清响的流水声,像是从它的心中,发出的美妙歌唱。
  小河以东紧挨着,是一道巍峨的高山,每眺望它时,总觉得和蓝天接在一起了。
  就是这小屋,曾经来过很多人,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亲人等。
  这个小屋,在梦中,把我现在的地方湖北的人和陕西的人都联系在一起。
  我的小屋北面,是一个小操场,以北横着一排平房,是给学生上课的教室,最东一间,是学校向老师的厨屋办公,和晚上睡觉的屋子。
  梦中,我现在学校的杜、钟老师等,坐在教室听文化方面的讲座,站在教室前面,讲课的人竟是我的二叔,讲的是中国的历史。
  二叔是县里的法院院长,活到了九十岁,前年离开了世界。
  梦中,二叔还活在世界,竟在我的小屋近前的教室,给我们学校老师讲中国历史。
  我也坐在教室,听二叔讲中国历史,具体讲的是什么内容,我却没有记住记住一句。
  下课了,老师们向教室外面走去,沿公路一直向东走去,到县城去。
  老师们三三两两一起,边走边聊,还继续交流着中国历史方面的话题。
  我回头一望,见二叔主动地和一位钟老师握手,这钟老师正是如花美眷之时。
  二叔还和一位杜老师握手。
  这二位女老师总是情不自禁地,赞美二叔的中国历史课讲得如何生动,还意味犹尽,渴望什么时候,再能听到二叔讲一次中国历史课。
  早晨起来,我记下了这个梦。
  我的小屋是在陕西,学校的老师是湖北的,却能联系到一起。
  梦就是最好的创作,它不管合不合情理,合不合平常认定的那种所谓逻辑,竟这样给组合在一起。
  小屋,是一种存在,曾到过个小屋来的人,也是一种存在,这来过的人,也和小屋一样,像一个梦迹一般,隐没在某一个地方,如果我还能想起来的时候,能找到一些。
  我记起的老师。
  我上初中有一位胡老师,是蓝田人,戴着雪白的近视眼镜,脸白皙,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
  胡老师每上课的时候,总爱点我回答问题。
  我后来成了一名小学老师时,胡老师从县城里的中学,调到区里的一所高中教数学。
  记不清楚某年某月某日,胡老师到县城,到我的小屋,和我坐了一会儿。
  临走时,对我说:“我很快要调回蓝田。”
  我当时,内心中有一种舍不得胡老师调走,胡老师给我说这话的时候,就在我的面前,想他回到他的家乡教书,我什么时候才能见上胡老师一回呢?
  从那时到今,我再也没有见过胡老师一面。
  胡老师上数学课,爱提问的同学中,还有一位县城里的同学常进安等。
  胡老师提问题时,记得叫常进安的名字时,语调含有一种亲切之感,望着常进安,脸上浮现出很多笑容,他在耐心等待常进安回答问题。
  胡老师每一回上数学课,望班上同学,脸上总有一种亲切的笑容,像花儿一般的笑容,现在想起胡老师的笑容时,还让我如回到当年,坐在教室上数学课的快乐气氛之中。
  胡老师还会拉秦腔板胡。胡老师后来教数学课的是在区高中,我的三叔也是那学校的老师,肯到那学校。
  有一天下午,我带着一把笛子,还去胡老师的小屋,和胡老师合奏了几段秦腔音乐。我和胡老师玩音乐时,都感到十分开心。
  胡老师本是教数学的,可是一有时间,它就拉上几段秦腔,这说明胡老师对秦腔音乐的喜爱。
  秦腔音乐中一定有一种激励人灵魂的东西,我当时如果能用笛子吹上一段秦腔音乐,自以为整个天地都是我的了,全世界的快乐都统统来到了我的身上。
  没有想到,我曾住过的一个小屋,竟连接着我和我的老师的师生情感,我到现在,还在想念着我的这位胡老师。胡老师教给我的数学知识,我没有记住多少,但可爱亲切关爱学生的胡老师,却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我的胡老师当时还是一位青年老师,如今,还和当年一样一青春吗?在我的记忆中不会老的!
  我感谢我的小屋,让我记起了我的老师!这种情感也是流水一样的绵绵无尽,让我再能回到当年,再和胡老师合奏一段秦腔音乐吧。
  五
  一条小街
  我想写点什么?想了很久,却没有找到一种与我联系的事物或一个好友。
  又读了村上春树小说的片段,特别是如何找到记忆的句子很多,特别是用手上的动作感觉,可以找到失掉很久以前的记忆。
  我的记忆大门被慢慢地打开,是一条小街,接着还出现了一个同路人。一位常常在这一条小街上和同路的人,到学校上班去,或下班后等车,从这一条小街经过。
  这一条小街并不算很长,街北有好几家买小吃的,还一家比较大的餐馆,小街两边长有好多种树,梧桐树、石榴树等。
  我当时到学校上下班的路上,总肯背一个小提包,提包内总要装几本自己喜爱看的书。
  有一年秋天的下午五时半,学校放学,我和学校一位喻老师走到了街东头了,准备坐车回家。
  街东头以南有一个小公园,公园内中间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湖,湖面水色满盈,天色或清明如镜子时,或浮上了暗淡的云层时,都从这湖水中人倒影出来,把一个若大的天空,全部从湖水底处浮起来,有人站在湖水前时,也会连天空和人一块从水底倒影出水面一样的逼真之感。
  我们走到了公圆的门口了,门口前水泥路面,似乎被我们俩个人踩得清亮地颤响。
  喻老师是我们学校才调来的一位大学生,她是一位爱读书之人。
  喻老师见我背着一个长长的提包,问我:“张老师,你提包内一定装的有书吧?什么好看的书让我看看?”
  我就打开提包,取出了一本贾平凹老师的散文,递在喻老师手上。
  喻老师拿在手上,她的如湖水般清沏的目光,就紧紧地盯在这一本书上了。
  喻老师一见这本书,就如同见到了一位老师一样,喜欢上这本散文了。
  喻老师说:“张老师,这本书借我看看?”
  我立即说:“行!你先看吧,我还有别的书看。”
  接着喻老师又夸我对书的爱。
  喻老师说:“张老师总是手不释卷。”
  我自己却总有一种惭愧不安,想自己和那些有学问的,真正爱读书的人比起来,不知差多少倍。
  这位喻老师当时正青春,我还对她说:“你从现在开始坚持读些书,一定会对你的教学有帮助的!”
  喻老师就因为和我这一次同路,因为我给她说了几句读书的话,她记住了。
  多年之后,喻老师已经成长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一名骨干老师,我想这种进步,是与她读书有关的。
  有一段时间,我不知为什么?总爱写些对人生感悟的散文。
  我上了东风论坛,看到了市广播电视报,在东风论坛上文学版块上选发表文章,已经为一些网友发表文章了,我很受激励,我也想试试,我也把自己写的一篇散文《四季如歌》,发在了东风论坛文学版块上,当时渴望发表作品的心情,特别强烈。
  没有想到了一位女编辑苏老师用手机回我:“你的作品发表了,周二印出来,你先到卖报纸的那里买一张。”
  我听到了苏老师,向我说这个喜讯的时候,对于我来说,真是喜从天降之感。
  最近看朗读者,贾平凹老师和董卿老师交流时,讲到了他的写作经历。
  贾平凹老师还在西北大学上学时,就试着给全国各地的杂志投稿,可是发表的很少,大多数又被退回来了。
  贾平凹老师,第一次在一家报纸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散文。
  贾平凹老师到卖报纸的地方,去买有发表他自己的作品,人家不卖给他,以为他买这报纸,不是读上面的文章,而是用来包辣子面,好说了半天,人家才卖给了他几张报纸。贾平凹老师买到了几张报纸后,那种喜悦,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得出来,找了一个地方,反复读了一遍又一遍。
  我的第一次作品发表,和贾平凹老师发表作品是相同的。
  我听编辑苏老师给我通知了之后,等待着周二地来到。不等待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并不感到时间过得慢,真要有等待之心,等待一件好事来到的时候,却连时间怎么都放慢了速度一样。
  时间这么慢!时间在我的等待之中,来到了面前,周二这一天来到了。
  下午五点半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只听到整个天空,犹如把水洒在了大地一般,出校门,路两边的梧桐树叶,被雨点儿击打得发出了一种强有力的清响声。
  我打着一把雨伞,从校大门出来,向南边的不远的小书店走去。
  我进到小书店内,买到了一张发表我作品的广播电视报,装在了平常装书的一个小书包内,沿一条小街走去。
  我真想在雨中,就把自己写的文章读一遍,还是大步地向小街以东走去,到了那个公园大门内,坐在一条红木椅子上面,把那张报纸伸开,双眼紧紧地盯盯地自己那篇每一个字,读了好几遍。
  读的感觉,犹如读别的作家的作品一样,似乎有一种不相信自己,这是自己写的文章吗。
  什么是幸福?对于我来说,爱好写作,终于见到了自己在报上发表的作品,自己的劳动,结出了成果,这对于我就是一种特别幸福的事情。
  公园大门外面,那条小街上空,大雨依旧在下着,那雨点白亮亮的,犹如黄豆粒儿大,在空中连成一片,直向小街路面上洒播下来,发出的声音有些尖锐,我却全听不到,全身心地读自己发表在报上的文章,每一个字,都有一相好看的模样儿,都不会轻意地从我的眼睛中溜掉。
  记得一回,我去小街东头不远,就是厂门口,厂里接送职工的一辆大骄车早在厂门前停着。车门打开了,我上了进去,找了一个有窗玻离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我向窗外看时,见公园东墙外,有一行参天高大的雪松,笔直笔直的,一棵比一棵长得高,绿枝儿格外的长,我看其中一棵雪松,特别清清洁洁的,总在想这些树儿们如何经历了,一年四季的考验,总觉得人是需要向这些大树学习的,学习它们顽强意志等。
  关于这一条小街,想它时,如在眼前,它曾和我常常相伴,想它时,它还在和我相伴,让我经历一段生命的岁月。我知道我自己也曾经为了一种美好的东西努力过,它启发我:人生中,为美好的一切努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论年龄处在那一个价段,都不应放弃它的。
  六
  兄弟情
  二弟住在故乡,我离开故乡,住在一个城市,和爱人一块回故乡,路费等费用,慢慢一花就是好几千元,回一次家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有一回,我回故乡,到了二弟家里,二弟和我说起关于我回家的事情。
  二弟直接了当地说:“你是舍不得花钱,才不想回家,你看有的人,比你在的地方还远很多,人家还要赶回家来的。”
  我没有多说什么,心想:没有在你身上,一年回来好几回,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按二弟的认识,是我对家里人感情不够。
  二弟又说:“人生讲什么?一个情份重要,如果不讲情份了,那就什么都不要谈了。”
  村子里人结婚各种事情,凡是村子里的人都要参加,要上礼钱。
  三弟给他女儿结婚,我问二弟:“你上了多少钱?”
  二弟微笑着说:“一千元。”
  我心想:二弟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收入,他却要应付这村中一切人情,每一件都是不能少的。
  二弟还说:“我在农村,这行情的事情,个人无论如何困难,也要给人家行情。”
  二弟家,很久一段时间,住的是三间土瓦屋,村中青年人,家家都盖起了楼房,二弟什么时候才能盖上自己的楼房呢?
  我回家时,二弟和我谈起他的屋子时,二弟说:“一位堂弟从美国回来,站在院子里,静静地看我那土瓦屋的,一面很破旧的红土墙面,半天没有说什么。”
  这位堂弟是在美国工作,人家见到的是怎么一个世界,没有想到现在,他眼中看见的是这么一种情境。
  二弟对我说:“堂弟给了我五百美元。”
  我心想:人家对你这么好,你以后要有心,把人家回报一下。
  二弟一直想盖房,可是手中没有钱,如何能盖上楼房呢?
  二弟给我说:“我种药等收入,积到了二十万元钱时,还差二十万,然后向自己人大妹、小妹、及四弟借了二十万。”
  问:“人家向你借钱,也不怕你还不起你人家。”
  “不怕!”
  二弟给我说起他盖房的经过,慢慢地说:“只要有钱,就立即干起来了。”
  二弟的楼房是三层,他占了一个好地形,是面向街道以西,一楼租给做生易的人用,一年给他两万元钱。
  我说:“你这两万元钱,也不是一个不少的收入了,要挣两万元钱,要给老板干活,还要受老板支配,让你东,不可西。”
  二弟把我带到他家新盖的楼房前,我看了一下,二弟的楼房,和街上别家的楼房,比起来,要高一些。
  二弟喜悦地给我说:“咱的楼房比人家还要高一些!”
  二弟还我和上了他家的楼房,每一个房间都细细地看了一下,还上到了楼顶,给我一种犹如登高望远之感,这个村子,现在变化这么大啊!家家户户都是新楼房。
  农村改革开放以后,二弟曾给我聊过他的打算。
  二弟说:“我打算栽樱桃树,栽核桃树,五六年以后就能见效,我靠这些给我解决在农村花钱问题。”
  二弟设想的事情是一种苦工程。
  二弟的樱桃林早成功了,是村北一面山坡上,一棵接一棵密密的。
  有一年五一,我回家。
  有一天下午,二弟挑了两个大笼子,还带了一个小笼子,去北面樱桃林摘樱桃。
  我和二弟上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山路是淡红色的沙路面,有几处还有如白粉染成的路面。
  这一条上山的路,小时候,去北山和父亲一起挑柴回来,不知走了多少回?原来这坡上,每一块坡地上,都栽红薯,曾经在很小时候,力气不足的时候,春天里,天天向这坡上每一块红薯地背过红薯粪。这一条山路上,曾留有我少年时走过的脚印。
  我和二弟现在走在这一条山路上时,假如这山路会说话,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会对二弟说什么话呢?
  山路一定会对我说:“你这故乡的人,离开故乡多年的游子,又回到故乡来了,你以为故乡还是和过去一样,你从二弟的变化之中,就会知道如今好得多了。”
  它一定会对二弟说:“你哥好久没有回家,把你的樱桃,给你哥摘的叫他吃过够!”
  我一踏上这山路,怎么一种故乡的味道全闻到了,山上还有些老柿树,我小时候吃过蛋柿的那些柿树,现在还长山的某一处,吃蛋柿的感觉又浮现在心中。
  上到山顶,还能看到南边不远的,一条故乡的河它的名字叫丹江河,日已继夜的向东流着,水色总是清沏的,远远地看它一眼,看他的人心灵,就会变得犹如这丹江河水一样清纯了,整个世界如此洁净,激励着人们向一个美好的世界前进,去劳动,去创造。
  我和二弟来到了樱桃树,从山下到山上第一块樱桃树边,二弟这时候心情有一种无比畅快之感,他一脸笑容,二弟这时候他会有怎么一种心理活动呢?他一定会首先想到:我哥轻意不回家,我要让哥把每一棵樱桃树上的樱桃尝尝。
  二弟把挑的两个大笼子放到地边。
  二弟在进樱桃林第一棵树下边停下来了,二弟长期干过摘樱桃的活儿,我还没有看明白过来,他是如何从枝上摘下樱桃的,就摘了一大把给我说:“哥,你尝这一棵树上的樱桃?”
  我接过,吃了一颗,情不自禁地说:“这么甜!”
  二弟笑着说:“一棵樱桃树上结的樱桃一个味儿。”
  我记起了有哲人说过,一棵树上一片绿叶和另外一片绿叶不一样,这人和人也是一样啊!每一个人不同于他人,各有不同的天资性格等。
  二弟又给我摘了好几棵树上的樱桃吃,我简直享用不过来。
  我吃着二弟给我摘的好吃的樱桃,还不停地听到了,山上处处传来的鸟叫声音,时低时高,有时很长一个音节,有时很短,有一种如吟诵诗歌那种感情语气,或歌唱,含有一种对世界万物的爱意,含有一种亲切之感,让我感受到故乡所有一切中,都含有一种亲切待人真诚之感。
  二弟给我摘樱桃吃,我记起了在这之前,我在市东岳市场一条小街上,见到有买樱桃的,到跟前问了一下价格。
  “多钱一斤?”
  “六元。”
  我还觉得价钱贵,没有舍得买,而转过身去。
  和二弟真正摘一回樱桃,我才知道摘一把樱桃不容易。
  二弟给我示范,他像老师给学生上课一样,耐心地说:“一手扶住枝,一手对着那结樱桃的小枝,轻轻地转一下,樱桃就轻松地摘下来了。”
  什么事情都是巧妙之处,二弟提着一小笼子摘,我也提着一个小笼子,站在树下边摘,低处的全能够着摘,二弟很快摘了一大笼子,而我却摘不到一个笼底。
  这时候,我才想到了在市里,那些买樱桃的农民不容易,一斤六元钱,所付出的劳动力,真不贵呢。
  二弟摘樱桃,有时,一棵树低处的摘完了,他上到了树上的高处去摘。
  到天黑时,二弟的两大笼子,摘的装满了,然后,和我上到了樱桃树最高的一面坡上,这时候,从高处俯瞰低处,一大面坡的樱桃树尽收眼底,整个山被这樱桃树遮掩着,过去是那种光秃秃的山,经过二弟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劳动之后,如今这山变成了绿的山,我想二弟种树,对个人收入方面有好处,对调节气候也是有好处的。
  我站在这一面山上高处,欣赏这一面坡的樱桃林时,看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每一棵樱桃树的樱桃都红了,每一颗樱桃像一棵红色的小星星,发出自己的红红的光,均匀地升到半空,组合在一起,竟是和整个山上樱桃林对应的天空上面,有红云积聚在半空,我竟然看呆了,让我联想到海楼唇市那种梦幻般的景象。
  二弟给我说:“我天天一清早有事没有事,就来樱桃林,说不出的一种特别美感!”
  二弟的讲话中,也出现了美感二字,我原以为只有城里爱好文艺的人,才知道审美,二弟是用他的双手创造美,竟种出这么一大山上的樱桃林,所以他也能感受到他所创造出的美意来。
  二弟还对我说:“我这樱桃是当时没有这种樱桃的,颗粒大,特别甜,只要摘下,有城里买水果的人上家来批,还八元钱一斤。”
  “那人家一斤卖多钱?”
  “十六元。”
  我一听,现在人真是变得有钱了,一斤十六元钱也有人买。”
  “你这樱桃一年能给你增加多少收入?”
  “五万。”
  我听了后心想:这五万元付出的劳动量是很大的,仅其中摘樱桃,我摘了一回,体会出摘一斤樱桃是花一定的时间的。
  我和二弟坐在樱桃林山的高处歇息时,二弟眼睛尖,看见一个北面山里的青年人,手中拿了一大樱桃枝,枝上一串串大红的樱桃。
  二弟知道,樱桃这东西,谁见了都想摘着吃,摘樱桃吃可以,接受不了的,把枝都直接给树上给揪下来了。
  二弟走到那人跟前,那人吓的脸变了色,二弟对那人说:“你吃樱桃可以,你不能把我树上的枝也给揪下来。”
  二弟说:“这一次放过你,下一次你要是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
  那个人走后,二弟过来给我说:“只不过吓一下人家,还能把人家怎么样呢。”
  我说:“那山里面的人怎么能那样!”
  二弟说:“有些人,他不顾他自己,那能想很多呢?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看见这一幕,知道了二弟在樱桃熟的时候,时时都要看管,但是很难看住的,被人偷摘是少不了,人家不是摘几颗,是直接劈结樱桃的一根又粗又长的大枝。
  有一年,三弟给他儿子结婚,我走的时候,给二弟说:“我返回城里去了。”
  二弟送我一小袋核桃,我接受了。。
  我当时口袋里钱不多了,只有一百元钱,立即掏出来,塞进二弟的衣服袋子里,二弟不要,我的一位堂弟说:“哥给你,你要了吧。”二弟才接受了下来。二弟当时接受了后,我的心才感到踏实一些。
  我上面写的,主要是想试试人讲话时的情感,读《红楼梦》后,我从每一个人物讲话中,能体会出对他人的感情,从自己的记忆中,捡出几滴关于和二弟之间一些交谈中,那些话并不是我编的,才最能表达感情,我对于写文,写情感态度的语言略有了初步认识,如果真能写情感爱慨分明的语言,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天地之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