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美妙的瞬间 / 第五十二章 时间到哪儿去了

第五十二章 时间到哪儿去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时间到哪儿去了
  看了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各行各业的人,请他们回答:“请问答一个问题,时间到哪儿去了?”
  有的在校大学生回答:“正准备考研,复习功课。”
  大庆油田的工人回答铁人王进喜,说:“当时我们国家需要石油,为了把我们国家的石油搞上去,王进喜和石油工人,常常跳进很深的泥浆中。”
  上海有一位作家,说他在云南插过队,了解了中国农民,知道了中国农村是怎么从一种贫穷落后走向今天的富裕变化。他很看好,人生要有一种梦想,坚持努力实现这个梦想,这也是中国富强的梦想。”
  当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很多普通人,时间到哪里去了?我也问一下我的时间到哪里去了,怎么不知不觉到了现在的岁月里。
  我这里稍记录一下,我记得一些时间的瞬间,我是在做什么。
  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师。我还在上初小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在村公路上见到了一位父亲的同学,那同学说:“你的父亲教我们学习语文,他要求我们背语文课本的好文章,我写的一篇文章,还被你的父亲当成好文章在全班为同学朗读。”
  听到了这位同学夸赞我的父亲,我当时内心有一种为我因为自己的父亲是老师,而感到有一种自豪感。
  当我长大后,真正成为了一位老师后,有一天在家里,我问父亲:“大,你怎么给我起这样一个名字书印?”
  父亲说:“是为了让你长大以后,也像父亲一样当一名老师。”
  我这才知道,我为什么我的名字的来历,原来有父亲对我的一种希望在里面。
  记得在我十二三岁时,有一天下午,准备上山给家里割柴,背着空背篓走出了村后边公路上,村北的连绵起伏的群山已出现在我的视线之中了。可我这时候,却不想上后山给家割柴去,而是背着空背篓,到了村东的小学,我想找村小学一位张校长,给学生教一节唱歌课。
  当时,我已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识简谱,自以为什么样的歌曲,我都会唱,总想给村小学的学生教一首歌曲,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我到了村小学之后,找到了管教学的张喜民校长办公室。按辈数,我和他同辈,我叫他喜民哥。
  我求喜民哥:“喜民哥,让我给你们学校的学生教一首歌曲?”
  “哪首?”“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喜民哥说:“好。”
  喜民哥把我引到了五年级教室,当时一位汪老师不给学生上课。
  喜民哥说:“汪老师,下一节课,让书印给你们班学生教一节唱歌课。”
  汪老师说:“好!”
  又是一节课上课铃响了,我走进了汪老师上课的五年级教室,本是同村的娃,教室很安静,我都他们唱国歌,我教一句,他们唱一句,当我听到了小学生发出的歌音时,那么整齐和谐,那一瞬间,我的心中真有一种乐开了花的感觉。
  我的三叔在一所高中当老师。有一天下午第一节课,高中的一位程老师,知道我有音乐方面的爱好,想让我给高中学生教一节音乐课。
  程老师到了三叔的屋子,我正在。程老师对我说:“书印,你给我们班学生教一节唱歌课?”
  我当时处处寻找这样的机会,没有想到这样的机会就来到了面前。
  我到程老师的高一学生的教室上了一节音乐课。我一进教室讲台,班长一声起立,全班同学都整整齐齐站了起来,并且齐声问老师好!当时让我很有一种惊喜之感。
  我把我所学的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给学生讲了一下,如什么是四二拍四四拍四三拍,什么是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时间长短变化,给学生做了简单的示范,并通过一首乐曲教学生视唱。
  没有想到高中学生是这么虚心,对音乐有这么般地爱好,我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学。我还给学生教唱一段秦腔唱段。一节课就不知不觉时间到了。
  八十年代初,我到了南方的一个城市,想在这里找到实现自己人生的音乐梦想。
  有一天,我在一所中学教学生学习手风琴,无意之中,知道了这所中学一位音乐老师退休了。我就去找校长,给校长要求,我愿意到这所中学当一名音乐老师。
  校长说:“你在到上面主管部门联系一下。”
  我又到了上面的主管教育部门要求了一下,一位人事部的部长,给我安排了去这所中学讲一节公开课。
  那是一天上午,我走进一所中学生的上课教室,给学生教唱了一首歌曲是陕北民歌,选中学音乐课本上的歌曲。还教学生学习了听音视唱乐曲等。
  学生唱歌的时候,我用手风琴伴奏,特别有一种美的效果。
  通过试讲课,到场的教育部门的音乐专家,对我说:“你的试讲音乐课通过了。”
  以后,我就顺利地被人事部门诊录用,到了这所中学当上了音乐老师到今天。
  第一次给这所中学生教音乐课,上面主管部门还来了一位教研员听课。我还给学生教了竖笛吹奏方法,让学生很快学会了吹了好几首乐曲。
  当时教室里同学吹起优美的竖笛乐曲声,从教室里传到了外面的天空,传到了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就是现在,当时还能记起当时给学生上课的歌声竖笛声音,想起来,又让我走进了感受音乐的美的意境之中。
  有一年六一前,学校的校长给我说:“你给学校创作一首校歌吧?”
  我说:“我很快就创作。”
  那天回家,晚上没有休息,思考了很久,第二天天亮后,就把一首校歌创作出来了。
  六一节日那天,全校各班同学在学校的舞台上还做了表演的比赛,当时全校唱响我创作的校歌,我每听到学生唱多创作的校歌时,心中有一种幸福感就在涌起。
  香港回归时,我创作了一首歌曲,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参加了东风汽车公司中小学文艺会演,当时,我在市群众艺术馆,请专业音乐老师用电脑制作的伴奏。演出的地点在一个蓝天剧院,当一位很有表演才能的女初三学生宋翠芳,乐曲响起来时,她走上了舞台,又歌又唱,台下观众不断地拍起雷鸣般的掌声。
  多少次,去参加市里听别的音乐老师讲的公开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在教书育人这个岗位里,渡过了三十多个春秋。
  雨过说过这样的:“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是数学,二是语言,三是音符。”我想我用音乐滋润过多少学生的心灵,教给他们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开发了他们音乐主面的智慧,启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能力。
  这校想来,我的人生不只是为我个人而活着,我是为了很多学生活着,为了给他人带来快乐面活着。
  想了一下我的时间是怎么过去的?应当这样回答,我把我的时间用在了世界上一种崇高的事业中,虽然和特别优秀的老师相比还有一种差距,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还是应以为自豪和幸福的,因为我实现了我的从小以来就有过当老师的梦想。
  书
  梦中,到了山中一个小村子里,小村子里竟有图书室,我走进了图书室,管图书的人和我聊了起来。
  我惊讶地说:“想不到你们这里有这么多的好书!”
  图书管理员说:“我们山里,也有很多爱读书的人,政府给我们投钱,办了这么一个图书室。”
  我望着书架上的书,竟有很多中外名著的精装本,有的是好几本名著合成一大本;还有《史记》等历史故事方面的书。
  我对图书管理员说:“能借我几本看看吗?”“能!”
  梦,我在一个县城乡下村中住着,骑自行车,到离县最近的一个村子教小孩子学弹钢琴。
  我读到了县城里一位音乐老师写的一篇如何教小孩子弹钢琴的论文。
  我到了县城二叔家里,和二叔谈起了读那篇读后感,对二叔说:“这文化是怎么一回事?这县城里人的文化水平一点不比大城市的人差,就是很有文化,我读到那篇写钢琴教育的文章,写得和大城市专家写得一样好!”
  二叔笑笑,说道:“一个人文化水平与住的地方,是大城市或小县城没有多大关系,主要在于一个人是不是爱好学习,爱学习,就会成为了一个有文化之人,写的文章当然好!”
  我听了二叔讲的,认为二叔讲的有道理。
  梦中,姑抱着一个小婴儿,到了我三叔工作过的一所高中;我和爱人和姑一起来到了这所高中。
  三叔个人的房子在一个小方形院子以北向东一间,我和爱人住在三叔的房子。我疑惑着,三叔不是离开世界了,可是这学校的校长知道我是三叔的侄儿,没有反对我和爱人去住三叔的房子。
  姑,也是离开世界的人,可梦中,竟完全变了一个很有城市气度之人。
  姑站在学校的招待所台前登记住宿,讲得都是英语,像是三十多岁的人,脸上完全是青春容颜。
  梦中,我总在想着,我怎么和爱人来到了三叔的学校?主要是三叔的学校,离三娘家还有二三十里,主要是为了到三娘家,那里有我所想要得到的地方,是什么宝物,是我小时候在那里吃过的一顿好饭,或是别的什么,总之很想到那个地方去看看。
  书的感情
  郑学文在市郊区一所学校当老师。
  2013年10月10日早晨,郑学文要到学校上班,必须在七点十分赶到二十四路车站等车。他到学校时要带些什么东西呢?是书,一本是唐诗三百首,一本是罗曼·罗兰的小说《克里·斯托夫》,他想有时间了,背一首唐诗。中午,他在办公室,别的老师都回家了,在这时候,能把《克里·斯托夫》这本小说读上几页。郑学文如今,和书真的结下了情缘,是它最好的知音朋友,与书为伴,形影不离。
  郑学文的这两本书,放在他晚上睡觉的床前一张小红桌子上。郑学文到了小桌前,熟悉地抓住两本书,装在了一个塑料袋子里,拿到了客厅,从沙发上提起一个红布提包,放了进去,然后背上红布提包,从屋里走出来,关好了门,大步地向外走去。
  到等车的地方有一段路,郑学文边走边默默小声地背屈原离骚背会的段子。
  “跪敷衽以陈词兮,耿吾既得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14]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郑学文特别是读到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两句,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什么样的人有如此大的决心,人生的路不知有多么漫长,为了求得人生的真理,在天地之中到外去探寻,这种精神是今天的人同样要学习的。
  这天下午五点,郑学文站在办公桌前,准备回家,到校外边坐车,又想到了把今天带的书装在提包里。为了爱惜书,郑学文,从抽屉里找到了一个年皮信封,把唐诗三百首《克里斯·托会》装在了红提包里面,挎在了背上,走出办公室,向校门外大步地走去。
  郑成为走完了一条小街,街南边山下边,有一个小湖,湖水清澈,他要乘上车是厂里的车,离下班还有几分钟,他想用这几分钟,站在了湖边,心被染成洁净宁静,没有一丝尘与灰,从提包里掏出唐诗,翻到了李白的一首诗。
  书的故事
  最近,又在网上看了一个毕飞宇老师谈小说的视频,毕飞宇老师认为:写作是什么?是精神上的活动,谁也看不见。但是,只要脑子没毛病,再高级的精神活动都会有一个思维的进程问题。我把这个思维的进程命名为石头,俗话说,抱着石头好过河。我的工作就是找到这些石头,让同学们和石头近距离地接触,最好能摸摸。这么一说就很清楚了,我的重点一定在文本的内部。我的工作就是解析,换句话说,就是把别人的小说拆开来,然后再组装。我的假想是这样的,如果你会拆,你就是会组装。
  这一段,似乎就会让我找到写小说如何去写,很多小说作家都讲过如何写小说,讲的话语内容不相同,但总的精神是相通的。比如托尔斯泰讲过,写小说需要很好地注意,只有注意才留住了存在,如果没有注意,就没有写小说要的存在。
  现在是晚上十点,我又想写些什么,写什么呢?来到我心中的是一个字,“书”,与书有关的故事,我想从与书相关的故事中,找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通过书,人们面对世界的态度或待人的态度是什么。
  毕飞宇老师还说过,我写小说的时候,那小说中人物虽然是虚构的,我也要对他好一些,他才会和我合作得很好,才让我的小说故事情节向下很通达的发展。
  我现在也要把我的心态调节到非常有爱心的壮状态,爱我笔下的人物,特别是对书的爱。
  我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却因为当时所有农村人的家里都买不起书,我为了看书,常常是向谁家有书,给人说好话,求人家借给我看。
  借给我看书的人,到现在还能记得清楚的是我的二娘。
  我的二娘当时在离县城东八里一所小学当老师。有个星期天,我到二娘家去,主要的愿望,能不能在二娘那里找到一本书读。
  我一大早到了二娘的学校,学校南边,有一条大河,河水弯弯曲曲的,到了二娘学校这一段时,河面变得直起来了,河水清澈。
  学校以北,有一道巍峨的青山,向东望去的时候,河水波涛拍打着那一道红红的山崖,发出一种永无休止的涛声。
  二娘住的屋子,有一大间,是土屋子,分作两半,一半是厨屋,一位是当作办公室用,给学生备课和批改作业及晚上休息用屋。这个屋子向东有一个小木窗,窗台上面放了一排书。
  我当时一眼就看出一本小说《红岩》。
  我当时坐在二娘这个窗子下边一张桌前一个小椅子上,读到了下午三点就读完了。
  我要回我家去了,可是舍不得这本《红岩》小说,想把这本书归我所有。
  二娘利用星期天给家里的小孩子洗衣服,做一些家务事情。当做完这些事情后,回到她的小屋窗前。
  二娘看着我,没有对我说什么话。
  我想得到这本书,心中就活动起来了,想给二娘说我的愿望,又怕说出来,二娘不答应,还是鼓着勇气对二娘说:“二娘,把你这本《红岩》小说能不能给我看?”
  我感到二娘也是喜欢这本《红岩》小说的,她望了一下那本她所熟悉的《红岩》小说。
  我望着二娘脸上表情的变化,先有些严肃,然后脸上露出一个亲切的微笑对我说:“给你看吧。”
  二娘说这话的意思,语气显得很坚决,从此以后,我就有了《红岩》小说。
  在我人生的征途里,我的潜意识里,有了《红岩》小说全部英雄的形象,每当遇到困难时候,我就用英雄的精神来激励自己,让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困难,终于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读一本好书,会对一个人产生好的影响,是精神营养品,我从《红岩》小说中吸取了很多精神营养。我感恩我的二娘,送给了我这样一本好书,过一段时间,我把它再读一遍,感到英雄还活在我的心中,我愿以英雄的精神来继续激励自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