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故聊斋 / 006 歹意

006 歹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商铺老板与二位和尚向这边走来,那老板虽然面有愁容,但还是跟在两名和尚后面低声陪着说话。
  二名和尚俱是面带宝相庄严,身穿黄色僧袍,布衣芒鞋打扮。
  三人经过王青山摊位,刚刚迈过时,突然一名右颊有痣的胖和尚眉头一动,停了脚步。
  商铺老板忙问道:“大师,怎么了?”
  胖和尚不答,转而盯着王青山摊位上的字看了起来。
  王青山内心一跳,心道:“难道这和尚看出来了什么?”
  另一名脸色有些黝黑的和尚疑惑问道:“师兄,怎么了?”
  胖和尚皱着眉头,轻声道:“也不知道为何,只觉得他那幅字有些特殊。”
  胖和尚边说,边指向王青山摊位上的一幅字。
  “特殊!”面容黝黑的和尚双眼茫然。
  胖和尚也拿不定注意,他也不知道是自己看走眼了,还是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走到王青山摊前,将所有的字打量了一番后,有些不确定,胖和尚问道:“小施主,你的字怎么卖?”
  王青山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反而问道:“大师看中那幅?”
  胖和尚一时拿不定主意。
  商铺老板已经过来,见了以为胖和尚喜欢这些文雅物品。他因为有求于这二位和尚,于是决定自己买下,再转手赠送给大师,于是问道:“这里最贵的是那幅?”
  王青山拿出黄庭经来卖,只是因为想要找到能识货的人。为了过滤因为喜欢黄庭经,而非看出它有特殊的人,所以开价比其它书帖贵些。
  像商铺老板这种不差钱的主,他是毫无办法,于是指了指黄庭经字帖,说道:“这幅。”
  二位和尚立时将目光落向黄庭经,但这幅字到底有何特殊之处,二位和尚一时还是看不出玄机。
  商铺老板已经从怀里掏出了一个装碎钱的袋子,问道:“这幅字多少?”
  “十两银子!”
  “多少?”
  商铺老板以为是自己听差了,就是两位和尚也感觉诧异。
  待王青山再说了一遍,确定自己没有听错,面色黝黑和尚虽然是出家人,但已露出怒意,沉声道:“小施主,这一张破纸,如何能值十两银子?莫非觉得我们出家人就好欺骗不成?”
  说着这黝黑的和尚已经举起了铜钵般的拳头,作势要打。
  这幅黄庭经能禁锢妖物,曾经救过自己的命。虽然是一次性的,但能保命,王青山并不觉得十两银子贵。
  按这个年代物价算,十两银子大约一万元人民币。
  一万元人民币保一次平安或换条命贵吗?一点都不贵!
  “大师说笑了,你可以找旁边摊主问问,这些日子以来,但有人问,我都是这么回答的。如果大师觉得我是诓骗你等,可以看看其他的字帖。”
  商铺老板看了看左右摊位的摊主,皆是点头。这些日子来,也有几位询价的,王青山都是作此回答,大家一开始都觉奇怪,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
  胖和尚指向另外一幅作品,问道:“这些价格多少?”
  胖和尚指的这幅作品是王青山摘自这个位面,一位前贤文章里的一句话而来,算做普通作品,于是回答道:“500文。”
  商铺老板有求于二位和尚,虽然有些肉疼,但还是掏出十两银子递给王青山,说道:“就这最贵的这幅吧,给大师收起来。”
  王青山一时也不明白眼前和尚是否看出了黄庭经的不俗,但对方已经掏银子了,他也只得收好这幅字,递了过去。
  胖和尚微笑着接过黄庭经,朝着商铺老板微微点头,以示感谢。
  待三人转身离去,王青山盯着那胖和尚的背影若有所思。
  转头问旁边的卖画书生:“那二位大师在那座庙宇修行,你可认得?”
  但可惜,旁边卖画的书生也不知道。
  这龙城县是个小县,庙宇不多,最近的就是县城南郊的菩陀寺了,也不知道这两位和尚是否是菩陀寺里的和尚。
  因为打算明天去一趟菩陀寺旁边的单家,寻皇甫桥,顺便拜访菩陀寺。于是没过多久,王青山就收拾东西回去,打算回家选一篇好的诗词,创作一幅书法。
  回到家中,将摆摊用的桌椅放下,又将几十幅作品收入书房。将毛笔洗了,取出纸墨,待研磨好墨锭,微一沉吟,提笔写道:
  白水青山未尽思,人间天上两霏微。
  轻风细雨红泥寺,不见僧归见燕归。
  写完后放下毛笔,见没什么错字,于是将这一幅书作放在一旁待其阴干。
  ————
  ————
  却说两位大师别了商铺老板,回到寺中,拜见主持。
  胖和尚是师兄,于是他将此次上门为居士服务的经过提了几句,最后话题一转,提到了卖字的事情,道:“我似乎在这幅字中,感到了丝丝的法力。”
  说着胖和尚展开了买来的黄庭经,递给主持。
  那黝黑和尚这才知道他师兄当时在街上为何要购买这幅字,不由得震惊,而后又是惭愧,怎么自己当时没有感觉到这幅字的异同!!!
  主持是是名五十上下的老者,本是半闭的眸子,待听到胖和尚的语,陡然睁开,接过黄庭经,细细打量。良久,主持面露喜色,道:“不错,的确有一丝法力。”
  主持法号洪寂,对胖和尚问道:“师弟,你可寻的到这名摊主?”
  这时面容黝黑的和尚疑惑问道:“主持,为何要寻这位摊主?”
  见他插话,洪寂眉头一皱,甚是不悦,但最后还是给他解释道:“洪生师弟,我们佛门自家事自家知。就算是师父仍然在世,也没能力将法力封入普通纸张里面。倒是听说茅山有高人拥有这等本领,能写出种种神通的符箓。但我们只是一家小小县城的寺庙,这种高人就是我也没见到过,到底是如何书写的我也不清楚。”
  顿了顿,待洪生明白话中的意思后,接着又道:“能拥有这种本事的人,想必是位高人,如果能结交于他,自是最好。如若我们或能将对方的本领偷学来,那时,我们菩陀寺在江州的地位,必定能够更进一步。”
  洪生疑惑的睁大眼睛,却是不信,说道:“什么,他是高人?我看他也才十七八岁的样子,文弱很紧,能有什么本事?”
  “十七八岁的样子?”
  洪寂一听,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转头向胖和尚问道:“洪裕师弟,那摊主当真只是十七八岁的少年郎?”
  有这种本事的人,不可能如此年纪轻轻!
  就算他从娘胎里开始修炼,也不可能有拥这份本领。
  正所谓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有谁见过百尺高楼,一天就建成的?
  洪裕点了点头,道:“看年纪,绝不超过二十。就因为当时我见他是位少年郎,愈发不确定这幅字是不是自己看走眼了而犹豫。若非当时刘居士在旁掏钱将它买下赠与我,怕我也会错过这一份机缘。”
  “不对,不对。”
  洪裕与洪生对望一眼,均想:“主持所说不对,不知从何说起。也许人家天赋异禀也说不定呢!”
  洪寂捻着花白老须,摇头说道:“我以前听师傅提过,就是天下最精通符箓的茅山,他们似乎也是用特殊的纸张书写的,断没有人能将法力写入一张普通纸张上。就是不知道天师府有没有这种能人,但纵是天师府,也不可能年纪轻轻,就掌握了这种本事。”
  说到这里,洪寂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诡异,对两位师弟说道:“那摊主如此年轻,所使用的法术即不像茅山的,也不像是天师府出来的人。我们修炼多年,法力深厚,如果我们能掌握到那种技巧,会怎么样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