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平生叙 / 第二十三章 平淡5

第二十三章 平淡5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完成了家务活,趁着夜色也不晚了,黑衣少年便进去打算与白衣女子说自己答应与小胖子去看赛剑的事情,白衣女子也未曾有什么意见,只是提醒他不要迟了凌晨送豆腐的事情罢了。
  黑衣少年摇摇头表示忘不了,也说明了自己肯定会早到家的,然后便出去与小胖子汇合。
  且说木槿家中,木槿回了家便看见了桌上早已经准备好的饭食,至于母亲?一如往常一样,在摆放客厅中的那神像前念着什么经,跪垫上跪坐的样子甚是虔诚。
  三根已经燃烧了一段的木香,一截灰烬撑不住跌落在铁制有些锈迹的香炉,那白色雾霭似的香烟在屋内环绕飘荡最后淡化在天地间无影无踪,剩下的不过一丝不能久留的味道。
  祈福这种东西很玄妙,别说外人就是行内人也讲不出来其中的奥妙,只是有神人说虔诚便能成。
  在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气运,可能是霉运可以是福运也可能是财运,认真给一个人祈福,听闻神仙可以晓得信徒的心声,便可以庇佑信徒使得信徒的心愿可成。
  木槿吃着饭望着神像微微出神,她也知道母亲为什么每天都会虔诚祈福,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那个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
  小时候吧……木槿也曾经想过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性格什么模样,不过随之时间流逝人的成长好像她也不再去憧憬什么,毕竟这么多年她和母亲都过来了,有没有父亲重要吗?甚至有时候木槿觉得自己那个父亲可能是一个负心汉吧,才不会来找母亲找自己……可是每天看见母亲为他祈福的痴情模样,木槿又有些不是滋味。
  吃来晚饭后,把碗筷收拾好了,母亲也已经念完了祈福的经文这时候便到了木槿给自己那个爹爹祈福了。
  还记得六年前那时候的木槿还是一个小孩子,母亲呢?很多时候是一个魂不守舍的恍惚模样,后来街道巷子外的神算子“瞎忽悠”住了进来,没办法母亲思念成疾,然后木槿与子慕予商量一番,还求了瞎忽悠一阵便是要给母亲给忽悠住。
  最后瞎忽悠便各种忽悠,然后不知怎么地便请了一尊神像回家,每天为自己那个不知名的父亲祈福。也不知道祈福有没有用是不是真的,但是至少自己母亲算是恢复正常了,再说……就算是假的,好像也没什么。万一真的能祈福呢?还能给那个“负心汉”攒些福运,让他能来见母亲一面呢。
  刚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母亲一个人给那个“负心人”祈福,后来……便不知怎么了,她也得给那个“负心人”爹爹祈福了。
  少女摇摇头也不去思考那些琐事,规规矩矩地插了三根木香,恭恭敬敬地虔诚一礼,便于跪垫上认真地诵经祈福。虽少女内心里各种咒骂自己那个“负心人”父亲,但是祈福的时候还是那么认认真真。母亲也未曾告诉她,父亲长什么样子,是哪里人干什么的,为什么不来找她们。木槿很气,越是生气就越想见见自己那个不负责任的爹爹,这便是所谓的矛盾心理吧?
  完成每天都祈福工作,少女会帮着母亲做一些女红的东西。
  琴棋书画女红礼仪木槿都需要学习,母亲也很认真地告诉她要好好学,要像一个大家闺秀。木槿对此不以为然,自己一个贫民丫头孩子,学那不能吃不能喝的琐碎玩意儿作甚?后来木槿自行猜测,可能自己父亲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家族中人而自己母亲就是他随意包养在外面的女人,母亲可能希望父亲来接自己的时候,自己能配得上那个有钱有势的家族吧?!
  不过木槿却没有那个心思,就是父亲来了她也不会跟着他走的,她就在这里陪着母亲哪也不去,至于学习那些礼仪书琴的东西一来为了母亲的高兴,二来也是为了提升自己,就是以后有了喜欢的人自己也配得上他不是……喜欢的人?少女脑海中浮现了那一身黑衣的清秀少年。
  两间相邻的院子一边是灯火通明,一边是一片漆黑,连油灯都未点,不过……对于白衣女子这种修行者来说,点灯或不点并未有太多区别,即便不用眼睛她亦能看清外物。不过,终究是少了些人情世故的温馨气息。
  且说黑衣少年与小胖子出了院落,关了门自往东去!
  小胖子所说的御剑比赛位置在城东的那九曲回肠地乡道上,一来弯多二来人少甚是适合做御剑这种速度型运动的比赛场地。
  话说整个洛阳城东西距离得有二十里地,从天空鸟瞰便可发现,洛阳城中现在西边的平民区是一片漆黑寂静,南北稍微有些灯火始终少了些繁华的热闹气息。最热闹的还得看城东这边可以说繁花簇锦,加上城里的那些娱乐场所风月之地都在城东,所以洛阳城东基本上便是不夜之地。
  在洛阳城中除去那些官家之人,谁都是不允许在城中御剑的,便是小胖子那种在洛阳有势力的家族也不过是坐马车罢了。所以二十里地的距离走起来也是要费上一些时间。
  感受渐渐入眼的繁华,黑衣少年有些追忆,毕竟故乡也很繁华……不,是比这种百万人的城市还要繁华,不过现在都见不到了,子慕予有些感喟。
  路过那些风月场所时候,黑衣少年隐隐约约可听见那悠扬婉转的琴声,与那些于楼上揽客的少女们莺莺燕燕的脆铃声音,一切都好繁华好奢靡,想想便不知道多少人在这些地儿醉生梦死呢。
  黑衣少年唏嘘,想起了两句诗词。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话说三十年前唐国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国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国长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民疏于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短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随后洛阳这种繁荣城市沦陷,连都城长安都落入叛军之手,唐王逃往西蜀。。
  历时七年经三代唐王的努力才平定战祸,七年的天宝之乱祸及整个中原,使得唐国锐减了六成人口,唐国从此一蹶不振,经现第四代唐王的励精图治到现在也不过勉强在中原大地再次站稳脚跟罢了。
  才短短二十年,现在的人便已经没有了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了,真……令人有些可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