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爷从山里来 / 第十二章 多么痛的母爱

第十二章 多么痛的母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府东院,崔氏端坐堂内,眼睛时不时的瞧着门外,边看边问身边的大丫鬟,“来了吗?”
  王府首席大丫鬟香菱笑道:“夫人,前院来报,小王爷正跟着三小姐朝这边来咧。看着时间,也快到了!”
  崔氏点了点头,“这孩子,当了山贼半年,也不知常回家看看。”
  “嘻嘻。”香菱掩嘴偷笑,“夫人对小王爷一向严格。当时您还让他没有成就就不要回来呢。小王爷多精啊,许是怕回来让您逮着立规矩咧。”
  崔氏瞪眼,“你又不是不知,当年我怀诞儿的时候,来生大师就说这孩子将来聪慧,但脾性跳脱,恐有灾祸。你也看到了,这孩子聪慧的紧,三岁便能熟背三字经,七岁便能帮助他几个姐姐。正印了来生大师的相命语。所以这些年来,我才对诞儿严格些。”
  “是。”香菱笑言,“知道您是为了小王爷好。”
  “嗯,一会儿严肃点啊,不能让这小子飘飘然。”
  香菱叹了口气,呢喃道:“可怜的小王爷哟……”
  人是不经念叨的,果然,崔氏和香菱刚说完片刻,李诞就和三姐姐进了门。
  一进门,李夏竹就笑嘻嘻的来到母亲身后,乖巧的给崔氏按着肩膀。
  “嘻嘻,娘,女儿来看您啦。”
  崔氏大笑,“好好好,夏竹真乖。”
  李诞看着母亲和三姐上演的母女情深,很是幽怨。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可为啥到了母亲这里,都快赶上围脖了。
  再想想母亲对自己的态度,呵呵了……
  “孩儿见过母亲。”
  孝道的基本礼仪还是必须注重的,三姐姐可以随意些,但作为儿子,因为崔氏的严格要求,李诞的在她面前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但凡有一点没做好,李诞下场都很惨!
  “嗯。”
  非常不咸不淡的嗯了一声。
  李诞很无语,他都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母亲亲生的。明明在儿时的时候,母亲对他可谓是爱之心切,无敌于旁人才对。可是,自从七岁自己各项能力突出之后,母亲反倒严格起来。这一严格不要紧,但可就让他吃了无数亏。
  从那之后,母亲隔三差五拿他立规矩,并且时常以揪耳朵大法表示对他的疼爱。
  这谁受得了?
  不过做父母的古往今来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一个唱红脸,那必然有一个唱白脸。
  是的,相比母亲的严格,父亲待他就如春天般温暖了。似乎,母亲原本的母爱,一下子给父亲的父爱添油加醋,使得如今成就了这幅样子。慈父严母!
  李诞恭敬道:“半年未见母亲,不知母亲身体可好?”
  刚说到这里,崔氏突然停下了和三姐姐的寒暄,立刻瞪着眼看李诞。
  糟糕。
  一看这个眼神,李诞就蛋疼。这是母亲收拾他的前兆啊!
  果然,崔氏冷声道:“过来!”
  多痛的领……呸,多么痛的母爱。
  李诞在心中为自己半年来养精蓄锐的耳朵默哀三秒钟。
  能咋办?当然是乖乖的送上耳朵了,这时候要是表现有一丁点犹豫,站在孝为先的角度上,母亲有一万种方法治他。
  李夏竹和香菱同情的看着李诞。
  香菱想的是,“小王爷,您要体谅夫人的用心良苦啊。”
  李夏竹想的则是,“哎,小弟真可怜,小弟当年难道是接生婆捡来的?”
  崔氏极为熟练的上手,一把抓住了李诞的耳朵。
  “呀,疼疼疼……”
  李诞疼的直咧嘴。
  “啊,你还知道疼啊?”崔氏教训道:“百善孝为先,虽说你子承父业,但整整半年居然一次都不归家?谁教你的孝道?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李诞很无语。
  半年前明明是母亲大人您说闯不出名堂就不要回来的话,这会儿怎么倒埋怨上我了?果然,无论时代怎么变,女人心都是海底针啊!
  无论前世今生,李诞都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千万别和女人讲道理,哪怕这人是你的母亲。
  当然,如果不孝子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错了,儿子错了,母亲饶命啊!”
  李诞立刻服软,认错态度极为诚恳。
  崔氏这才放弃了一百八度的高难度动作。到底是儿子,崔氏还是很心疼的,只是面上必须要严肃。
  “哼,下次再长时间不回家,试活着……”
  李诞捂着耳朵一个劲的点头。
  崔氏看了看李诞,“行了,舟车劳顿,你也回房休息吧。”
  说完,看也不看李诞,继续和三姐姐有说有笑。
  李诞很不平衡,为啥母亲自他七岁后,独独对他严格呢?搞不懂!
  香菱从来没往外说过来生大师当年为夫人相命的话。
  李诞如果知道,一定第一时间找那秃驴算账,好歹是小王爷,谁还没点纨绔子弟的手段?
  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几年后,李诞无意中得知这一真相,还真扮演了一次纨绔公子哥的形象,大闹众生庙!当然,这是后话。
  李夏竹这会儿也不好找小弟叙旧,她还有些生意上的事情找弟弟商讨。不过看母亲的架势,她此刻是走不成了,只好另寻时机。
  李诞出了东院,就朝着自己的小院走去。
  沿途遇到很多王府正在忙碌的家丁丫鬟。
  “小王爷。”
  “小王爷回来啦。”
  “嘻嘻,小王爷,长高了呢。”
  “小王爷,待我长发及腰,您……”
  在王府,除了小白,下人们都叫他小王爷,这是礼制。而小白叫他少爷,也是李诞三令五申强制让她改口的,以前她也叫李诞小王爷。
  “哎,打住,打住啊。”李诞无语的看着小丫鬟,“本少爷年纪还小,小姐姐可不能带坏少爷我哦。”
  “哈哈哈。”
  李诞此举,逗笑了沿途的丫鬟家丁。
  当然,这归功于李诞这位小王爷不端架子的原因。
  作为地球人,最起码对人的尊重还是有的。
  虽然,在这个世界,如若打着人人平等的招牌,定是不可能的。但,对所谓的下人好一点,说话随意一点,这也没人说闲话。反而会夸他是个体恤下人的十大杰出小少爷的典范罢了。
  是的,多年来和下人们打成一片,以至于他在下人们面前拥有极高的人气!
  前面就说过,李诞在王府这些年,金句频出,因此,下人们会些俏皮流行语,多是出自李诞之口。
  一府之内的下人们传播度是非常高的,又因为李诞是小王爷,长得还眉清目秀的。如同前世追星,李诞无形中成为了下人们心中的巨星。
  一路和沿途的下人们调笑打趣,更是说的一两个长得不错的丫鬟咯咯直笑。
  家丁丫鬟发现做山贼半年的小王爷果然还是那个他们心中的巨星啊,一点没变。
  终于,在一路被吹捧问好的李诞,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这个小院是他自己取得名字。
  王府各个院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比如,前院就叫前院,东院就叫东院。
  因为他的院子住的是个二层楼,所以他给自己的院子命名书院,而小楼命名为为二层楼!
  听着就高大上的感觉。
  那可是书院二层楼啊!
  当然,很多人并不理解他,但李诞无所谓,自己明白就行了,将来把这个故事让三姐姐的说书人流传开来,那时候他们就知道小爷我取的名字多么高大上了。
  对于李诞来说,四个姐姐院子的名字那叫一个俗。
  大姐李春兰,院名:春来楼!
  听听,这特么什么名啊?大姐那么英姿飒爽的女将军,从小住着的却是如同青楼般名字的小院,你敢信?
  二姐李秋菊,院名:秋凉阁。
  李诞不懂二姐取这名的初衷,秋凉?天凉好个秋?
  三姐李夏竹,院名:夏荷居。
  嗯,李诞认为三姐的取名字还是有一手的,跟自己有的一拼啊。
  四姐李冬梅,院名:冬雪屋。
  李诞对四姐取名字的能力噗之以鼻,都有冬雪了,这屋还能住人吗?
  不过,想到四姐,李诞还真有些想了。
  四姐只比他大三岁。严格来说,李诞童年的玩伴就是四姐姐。
  虽然说,四姐姐很不着调,而且经常欺负他。
  但,做姐姐的欺负弟弟这不是正常的嘛,再说了,那些都是玩闹。
  半年前,李诞出走的时候,四姐姐还信誓旦旦的说他回来就给找个媳妇。
  结果,上个月家中来信,皇帝赐婚,四姐姐去京城准备明年春的婚事了。
  所以,李诞这次回来才没有见到小时候跟他在一起时间最多的四姐。
  李诞叹了口气,没办法,皇帝下旨,不去也得去。
  他当时就其实有写信给父亲,让他不要早早的就将姐姐嫁出去。
  但是,没办法,在这女子动辄十四五岁就成婚的时代里,他的话遭到了家人一致反对。
  往前看,前面三个姐姐也都是十六七岁左右成婚的。
  其实,总比十三四岁就成婚好多了不是吗?
  回到书院,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望着院子里的小池塘,李诞顿时有从前的感觉了。
  熟悉的院子,熟悉的小楼。心里有一股:小船儿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的愉悦心情。
  这时,小白回来了。
  李诞一愣,小白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小丫头跑的气喘吁吁的,“少,少爷,三爷他,三爷他……”
  李诞猛的站起来,“三爷他怎么了?”
  小白说道:“少爷,我在门口的街边遇到的三爷,三爷坐的马车,我没赶上。此刻三爷已经回来了,在前厅,他还带了八个女子一起进的王府。”
  “什么!”
  李诞瞪大了眼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