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用武功在三国练兵 / 17、郡史 张辽

17、郡史 张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又跟典韦他们,在练武场,练了一会儿之后。休息了,一会儿就又出门了,去太守府。说是去太守府,其实是去找蔡邕,一方面蔡邕适合教学,另一方面嘛!蔡邕的女儿蔡琰青春靓丽,需要多沟通。好吧!邓武承认是看中了蔡琰‘龙母’的天赋。邓武还是有点想法的。
  当邓武来到太守府,找到蔡邕的时候,他正在专注的刻映书籍。看到蔡邕在竹简上刻印书籍,邓武第一想法就是把纸张给做出来。来到三国已经快三个月了,一直在忙武功和兵马。对于21世纪的好多东西,邓武都没有时间好好的思考。比如造纸,治盐,治铁等好多、好多。“嗯,不急,等过段时间再好好的规划规划。”邓武心里想到。
  “文渊,文渊。”
  “啊!哦,伯喈先生。不好意思,看着先生专注的在那雕刻,武不由得走神了,到是让先生见笑了。”邓武从沉思中被蔡邕叫醒,连忙道歉道。
  “文渊在想什么呢?如此入神。”蔡邕说道。
  “某,在想先生为什么?不交由下人来雕刻?而是自己亲自动手。”邓武说道。
  “下人手生,又粗手粗脚的。老夫不放心啊!”蔡邕说道。
  “若,让外面的学子,知道先生亲自雕刻的竹简书籍,将会以得此书简为荣啊!”邓武恭维的说道。
  “呵呵!文渊,缪赞了。哦,对了,不知文渊这次过来找某,有何事?”蔡邕呵呵笑问道。
  “啊,就是问问先生。谋,上次求先生给学生所写的书信,不知可有回信。”邓武问道。
  “呵呵,哪有这么快啊?我的学生中,几个有才华的。路途都比较遥远,书信往来一次,快则一个月,慢则半年有余啊!文渊不要心急啊!”蔡邕解释道。
  能不心急吗?不趁早招揽这些人才,我怕他们投靠别人啊!就比如张飞,关羽这些猛将。基本上黄巾之乱,就被大耳朵招揽了。就算现在不来,也要在他们心里多留下一个选择。也要让他们知道,在大汉的边关,还有一个太守在对他们翘首以盼。
  “呵呵,先生在这住的还习惯吗?”邓武岔开话题的说到。
  “习惯,还要多谢文渊的照顾。除了刚开始有点水土不服外,在这住了大半个月,也都快习惯了。”蔡邕说道。
  “习惯就好,伯喈先生有什么需要,尽可找某和志才。”邓武说道。
  “说道志才,这可是一个大才啊。论经意,论治理地方,论军略,他都能有独到的见解。实属难得啊!”
  “是啊!志才之才,在当今天下也是名列前茅啊!我得志才相助真是三生有幸。”邓武感概到。
  邓武很幸运,本是去颍川招揽荀氏家族的人和郭嘉。没想到会招揽到戏闫这样的人才。
  “爹爹,女儿来给你送点心来了。”门外蔡邕的女儿蔡琰说道。
  来了,等你半天了,邓武来找蔡邕的主要目的就是蔡琰。
  “昭姬见过太守大人。”蔡琰进门后看到邓武真的在,敢忙行礼道。
  蔡琰过来的时候,老远就看到门口的典韦。就猜测太守在里面了,毕竟现在典韦可是太守大人的贴身护卫。基本上典韦在哪?太守就可能在哪里。
  “昭姬,来给伯喈先生送吃的来了。”邓武说完又对着蔡邕说道:“先生也是,都快申时了(下午3时至下午5时),怎么还没用饭呢?”
  “呵呵!邕带来的书简,有很多都是孤本,早日刻录完成,某也早日心安啊!再加上昭姬,也可以帮帮忙。”蔡邕说道。
  “哦!没想到昭姬,不仅才华惊人,还有这门手艺啊!”
  “伯喈先生,辽来给先生送竹简来了”
  就在邓武刚夸完蔡琰,门外就响起一个声音来。
  “哦,文远来了,快进来。”蔡邕对着门外说道。
  蔡邕说完,门外就进来一个‘大汉’,说他是一个大汉吧,他又穿着一身郡史的服装。穿在她身上,显得格格不入。在看他,面若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虎腹狼腰。郡史的服装穿在他的身上,也能看出肌肉的轮廓。倒不像典韦他们那样,穿件衣服在身上,肌肉就好像要把衣服撑爆一样。
  “张辽,张文远拜见太守大人。”张辽进门之后看见邓武,拱手行礼道。
  “嗯!”邓武应到。
  张辽跟邓武见过礼之后,又跟蔡邕地区空白的竹简。
  看着跟蔡邕交谈的张辽,邓武心中大呼侥幸。原来,邓武到雁门时,也想要找张辽。后来,想想还以为,现在张辽应该在丁原帐下效命,也就没有认真的寻找。还想,以后有机会找丁原把他要过来。没想到,张辽居然就在自己的太守府。看着眼前的张辽跟蔡邕在哪交接,邓武趁这个时候,吩咐系统扫描张辽的属性。
  “张辽字:文远
  武力:93
  智力:85
  统帅:88
  政治:79
  技法:张家家传刀法(精通)、基础刀法(小成)、基础枪法(精通)、基础弓术(精通)、基础骑术(精通)、基本拳脚(熟练)、骑兵战术(精通)、三十六计(熟练)。
  物品:虎头钩镰刀,全套软袍甲(包括双肩,双臂,护腿和披风),《孙子兵法》残篇。《三十六计》手抄本,上品战马一匹。
  天赋:坚毅、忠义
  坚毅:对自己下的决定和追求不会轻易的动摇。”
  哇!这才是真正的将帅之才。在邓武看来,一个真正的大帅之才。首先要求的必须是高统帅,其次是智谋和政治,武力高低反而决定作用不大。高统率决定是否能统领大军,连自己手上的大军都统治不了,也就没有大帅之才了。智谋和政治一样重要,比如:统帅大军,智谋不高。带着大军傻逼逼的往人敌人圈套里面钻,结果……不言而喻。政治也是一样,最好的例子就是历史上的岳飞。打仗就打仗,还要喊口号?喊口号也就算了,你也不想一个好一点的口号。口号是什么?雪靖康耻,迎回靖康二帝。你让当时的皇帝怎么想?
  言归正传,张辽这完全就可以独挡一面,都不用配军师的那种。虽然高顺的统率非常高,智力也还可以,就是政治才刚刚踏入三流水平。如果让高顺带兵出征,还得给他配一个高政治,高智谋的军师。
  看着张辽跟蔡邕交接完,邓武对着张辽说道:“看文远的体型,也应该是身怀绝技的练武之人。”
  “禀,太守大人。辽,自幼习练家传武艺,至今已有16个春秋有余。”张辽回道。
  “哦!既是自由习武,为何不投军?”
  “嘿…嘿,辽这不是听说,蔡大家到了这呢嘛!就先到蔡大家这儿来学习学问来了”张辽有点尴尬的回道。
  “呵呵!不知,文远是哪里人士?”邓武明知故问道。
  “辽,乃是:雁门马邑人氏。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马邑之变后。改名换姓,隐居马邑。”张辽说道。
  “文远,是个可造之才。我准备收他为弟子。”旁边的蔡邕说道。
  “哦,这是好事啊!既然文远是可造之材。那某在此,就先恭喜先生了。既然先生还未用饭,那某,就先告辞了。”邓武说完又对着蔡琰说道:“多帮帮伯喈先生,可别让先生累着了。等忙完了,我让你做雁门的太史令(史官)”说完对着蔡琰眨了眨眼睛,看着蔡琰双颊爬上两朵红云之后,哈哈大笑的带着张辽离开。
  开玩笑,离开的话肯定带着张辽。看蔡邕这架势,有可能想招张辽为婿的想法。对邓武来说,蔡邕这种想法必须掐灭,哪怕只是一点苗头。
  说实话,张辽是真的帅。用邓武的眼光来看,张辽是要文采,有文采,要肌肉,有肌肉。又长的一表人才。如果蔡琰没有‘龙母’的天赋,邓武再把张辽招揽到麾下,邓武到也能乐道其成,甚至撮合他们。但是,蔡琰有这个天赋在,那么张辽就有可能是他的情敌。邓武是绝对不允许,蔡琰嫁给别人的,哪怕是用极端的手段。
  不可否认的是,张辽绝对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就这么把它给消灭了,邓武又有一点舍不得。
  拉出张辽,邓武问道:“唉,文远,你有什么志向?”
  “辽的志向是,做我大汉冠军侯。光大我张家门楣,在磨练自身武艺。”
  “嗨,志向的倒是跟我一样,我也想做大汉的另一个冠军侯,这个我可帮不了你,得靠你自己。不过对武艺磨练方面嘛,我倒是可以帮帮你。”邓武说道。
  “哦,太守大人,如何帮我?”张辽问道。
  “呐!看到那个黑大个没有?他是我的侍卫统领,叫典韦。字:耀祖,有万夫不挡之勇,你有空可以找他切磋切磋。”邓武望着后面的典韦,对着张辽说道。想想又急忙说道:“唉,择日不如撞日,来跟我去军营校场,你们练练。”说完拉子张辽就往门外走去。
  邓武拉着张辽,心里面打着小九九。看张辽也就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崇拜强者的时候,这个年纪在前世,就是一个叛逆青年。虽然张辽说话文质彬彬,谈吐清晰,相当有礼貌,但是邓武就不相信他没一点傲气。先拉去军营,让典韦好好的打一顿再说。对付张辽这个年纪的叛逆青年,邓武表示经验不要太丰富。简单直接的,打一顿方便后面的招揽。然后想办法把他留在军营,杜绝他和蔡邕接触的机会。
  邓武表示,一切都是为了成功招揽张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