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初唐咸鱼 / 弟六章舅父来访

弟六章舅父来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云兄,月娘,我买了些香烛纸钱,你我兄妹三人用膳后一同去祭拜下父母如何?”李寒放下碗筷问道。
  “云兄前些时日回村时便有此想法,三郎如今回来了,你我兄妹三人今日一同去祖地祭拜父母。”李云说道。
  “云兄,寒兄,我们快些启程吧,”李月娘轻声道。
  “嗯,早去早回。”
  “三郎月娘你们去备些酒菜,我去叔公家拿些香烛纸钱。”
  兄妹三人用膳后带着香烛纸钱去祭拜父母,李云父母就葬在后山祖地中,不一会三人便到了祖地。
  李云取出酒菜,将香烛纸钱点燃,说道了一番后,待香烛纸钱燃尽,三人往山下而去。
  …………
  丑时,刘玄来到李云家中。
  “三郎,听你表兄说道,你在长安拜了位名士为师,舅父今日带了些薄礼前来,还望三郎莫要嫌弃。”
  刘玄说道,他口中的薄礼是几匹蜀锦,一块美玉,一份地契,在他眼中看来这些的确只是薄礼罢了。
  “长所赐,不敢辞,三郎断然不敢嫌弃。”李寒说道。
  “三郎他日若是长戟高门,莫要忘了我这位兄长,以后还需仰仗三郎提携云兄一二。”李云笑了笑说道。
  “若没有云兄,便没有三郎今日,云兄这些年栽培之三郎恩谨记于心,又何来相忘一说。”
  李寒正容亢色说道,长兄如父,长兄在军中脱不开身,他自小便被长兄托付与李云,在他眼中,云兄就如父亲一般。
  “二郎见过舅父。”李云与刘玄打了声招呼。
  “安儿,快些来见过表兄。”
  刘玄微微闭眼暗示李云,他口中的安儿是他次子,名为刘安,平日里喜武,不尚文,一心想去做游侠儿。
  他言下之意是让李云开导一番刘安,让其断绝想做游侠儿的心思。
  李云去拜访舅父之时,时常听到他提起自己这位不成器的次子,自然只知晓舅父心思。
  “刘安见过表兄。”一位约莫十七岁的少年说道。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塞外之地黄沙漫天,蓬蒿中尽是游侠儿的白骨,表兄也知晓你心思,难道你想同那些游侠儿一同化为蓬蒿中的白骨不成?”李云在刘安耳旁说道。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外的确如王昌龄诗中所云,漫天黄沙,一望无际,数百里内荒无人烟,蓬蒿丛中尽是些白骨。
  前身曾经也做过游侠儿,亲眼目睹过这一切,游侠儿多半是些富家子弟,有些则是四海为家的亡命之徒。
  听了李云一番话后,刘安愁眉不展,内心怅然若失。也难怪父亲会骂他是个不成器之子,原来父亲早已知道其中凶险,一直阻拦着他去往幽州一带。
  刘安不禁苦笑了两声,如今他虚岁十八,可以说是文不成、武不就,一时间有些困惑,难道他以后只能靠着父兄萌荫不成?
  李云看出了他心思,拍了拍他肩膀道:“莫要灰心,而今突厥频繁频犯我关中之地,前些时日突厥更是倾尽全部兵力入侵关中,而今秦王已率军前去与突厥交锋,你可去与舅父商议去投身军旅。”
  “待回去后我去与父亲商议此事,先在此谢过表兄一番指点。”刘安心悦诚服说道。
  “你若是觉得军中之行太过凶险,学文又太过枯燥,你可学表兄靠着父兄萌荫,整日闲赋在家。”
  李云打趣道,别人对他的评价,他早已不以为然,靠着父兄萌荫又怎样,他日说不定还能让三郎照拂他一二。
  “云兄还是这番模样,喜欢打趣我们兄弟几人。”刘安起身往院外而去。
  哎,二郎自小聪慧,只是太过懒惰,也不知他何时才能将这性子转变过来,安儿如今迷途知返,这次还得好好感谢他一番。
  刘玄与三郎月娘兄妹二人交谈了一番后,辞别离去。
  半路上,刘安想了想说道:“父亲,我想去从军。”
  “安儿,从军太过凶险,为父也是担心你安危啊!若是如今四海归心,天下太平,再无战事,为父定不拦你去从军。”
  刘玄叹气道,他这位次子性格,决定的事情谁也劝不住。
  “父亲,若是四海归心,天下太平,再无战事,我们这支彭城刘氏何时才能大兴?你我父子也无颜去面对先祖。”刘安说道。
  刘安句句诛心,刘玄低头沉思着。
  他父亲曾经教导他,要让他这一家兴盛起来,如今他也是这么教导自己子女,这句话在他家中代代相传,已成祖训。
  “为父让你去从军,不过你要答应父亲先娶妻,给自己留下几个后人。”
  刘玄最终决定让次子去从军,他这一脉早就不复当年光景,堂堂刘发后人竟成一县小族,说来也是惭愧。
  “好,还望父亲给我寻个好日子。”刘安顺从父亲意愿。
  “三郎人很好,不论家世如何,待谁都一般无二,对于违心之事最为不齿。他日三郎若是长戟高门,还望父亲莫要用前情逼迫他做些违心之事。”
  刘安不禁有些担忧李寒,他三郎日后官居高位了,父亲会旧事重提,让他做些违心之事。平日三郎对这些事最为不齿。
  “安儿放心,我刘安再无用,也不会利用自己亲外甥。”
  刘玄说道,他再无用,也不会去利用自己亲外甥去做棋子,若是利用自己亲外甥做棋子,他百年后有何脸面去见五娘与妹夫。
  “这一趟不枉此行……”
  刘玄回到家中,抚须感慨了一番,如今他也老了,剩下的也该交给自己几位子女了,他忙碌了半生,也该好好歇息一下了。
  “父亲,明日我便要调去邻县赴任明府,今日来与父亲辞行,孩儿不孝,不能长伴在父亲身边尽孝。”
  一位约莫二十五六,身穿青色官服男子说道。
  “道儿,光宗耀祖便是最好的孝道,为父身体还算硬朗,你且去邻县赴任,好好闯出一番名头。”刘玄将一块玉佩交与男子。
  男子名为刘道,刘玄长子,这块玉佩代表着家主,如今长子已二十有六,也该将这个位置交给他了。
  “父亲您这是何意?还请父亲收回成命,道儿如今资历不足,尚不能担任家主之位。”刘道请求自己父亲收回玉佩。
  “道儿,你办事,为父放心,这位置早晚都得传与你,你今日若是不收下,便是不孝!”刘玄呵斥道。
  古时皆以孝道为先,唐朝也不例外,刘道只能收下家主之位。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