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天元江湖录 / 第一章 金陵风云起

第一章 金陵风云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是夜,星辉月明。
  金陵城内静谧如斯,却隐藏不住这帝王州浓浓的肃杀气氛。
  忽地一个黑影掠过集贤书院正殿房顶,身形快如鬼魅,虽朗朗月光,但书院的守卫丝毫没有觉察。黑影通过正殿房顶,径直来到了这集贤书院的中枢之地——天机阁。
  话说这集贤书院自创建以来,凡天下遗逸图书,贤才之隐滞,不论儒道,无关雅俗,皆般征求。而这天机阁更是集贤书院藏书之精华所在。说来也奇,集贤书院创办百年历史已历经两朝,但是自从天元年来却突然名声大噪,俨然成了南梁圣地。不仅文人政客对此处心驰神往,欲一窥天机报之于庙堂,江湖中更是流传着这天机阁藏有绝世武学典籍。前有百越七煞强入集贤折损其六铩羽而归,后有西域特使贡夜明珠十颗欲入天机而不得。集贤书院如同一汪淡洁静雅的湖泊,湖底虽暗流涌动错综交织,湖面却平滑如镜,只是偶然荡起几道波纹。
  显然,黑衣人对集贤书院的内部结构很了解,甚至到天机阁楼顶都没有破窗而入,因为他深知这毕竟是天机阁的窗。他从房顶以极快的身法落到天机阁正门门口,正要抬步前走,忽然天机阁阁门被一股至刚的内力由内而外猛地吸开,阁内传出一阵苍老的声音。
  “你来了,进来吧”。
  这短短的六字浑厚庄穆,使听者如震雷霆,却又能使天机阁外围守卫不闻分毫,此老者内力之深已入化境。试问在这天机阁能有谁有如此能力?
  黑衣人也不答话,便循声而入,走进阁门,浓郁的书香气息伴随着书架的木香铺面而来。一鹤发童颜的老者坐在厅中正案上,手中拿着一本残破的古籍正在研读。
  “林公,能进入这阁门就无需藏头露尾,还望以真面目示之”老者说到。
  “不愧是集贤院首荀厚荀太傅,晚辈领教了,这传音入密的内力恐怕当世难有第二人可以施展出来。”说完黑衣人摘掉面罩。面罩之下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重面阔颐,相貌堂堂,虽年近半百,但丝毫掩盖不了其雍容典雅的英俊相貌和一身的凛然正气。
  “过奖,我已等候多时,十年来,除了陛下和老朽,你是第三个进入这阁中之人,你可知为何?”
  “在下深知自己本领低微,非太傅一合之敌,但却不知太傅为何放我入阁?”
  “原因有三,其一,姑苏林氏英名远播,老朽虽曾任太傅,但至今真正的弟子学生也只有陛下一人,而姑苏林氏自你曾祖起便开始了传道授业,堪称桃李满天下,人言‘姑苏童,五能诗,吴中翁,嬉皆文’,且南朝官员十之六七出于江南,而江南之文气首推姑苏,而这姑苏文脉正是由于你林氏薪火相传才得以延续,这是其一。”
  荀厚放下手中残破书籍继续说道。
  “其二,林氏念笙,不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姑苏林氏在你手中更是如日中天,虽然表面你不过问江湖事,但是江湖中关于你的传说几乎人尽皆知。天元四年,江南爆发大规模瘟疫,你暗中顷尽全部家当……”
  “太傅,这些自不必说,我林家立业至今,不为名利,所为之事也只是不违初心,我想这些年来肯定也不乏盛名之士来这集贤书院欲一览天机,如果太傅只是由于这两个原因容我进入天机阁,也未免太牵强了。”林念笙打断荀厚的话说道。
  荀厚微微一笑道:“林公果然非同常人,快人快语,那老朽也不拐弯抹角了。老朽近年夜观星象,北斗南移,紫薇黯淡,七杀、破军、贪狼即将在命宫中形成三方四正会照之势,此番星象,不要说老朽生平未见,数百年来也绝无仅有,天下恐又将发生巨变,江湖也会掀起腥风血雨。经过我数次演算,发现杀破狼三星中的贪狼星宫位暗合吴中之地,不出老朽所料,令郎便是这三星中的贪狼降世。”
  林念笙心头一震,顿觉不可思议:“太傅所言恕在下难以相信,犬子无衣出生之时就异于常人,先天患有三阴绝脉,身体羸弱嗜睡昏沉,自小就疾病缠身,无法修习任何武学,何谈贪狼转世?而今下更是昏迷数日,寻遍天下良医都无能为力,得遇蜀中离经门杜若杜神医的指点才特来集贤书院寻求良方,为犬子找寻一线生机。”
  “与子同袍,岂曰无衣,林无衣,好名字,不过这杜老头不是号称天下第一神医?外号活人不医,他竟也医治不了令郎?”
  “是的,杜神医言犬子并无疾病,之所以身体羸弱嗜睡昏沉乃是先天体质,只有在集贤书院找到《黄帝内经》,从中寻求易筋换脉之法才可根除。”
  荀厚若有所思,回答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我早知林公近日会来我这集贤书院,亦知令郎体质欠佳,但没有想到会如此严重,也罢,老朽有一提议,不知林先生可否同意?”
  “太傅但说无妨。”
  “我虽为这集贤院首,但是这毕竟是皇家书院,未尽陛下许可,院中一书一物我不可擅自借出,再者《黄帝内经》中是否有易筋换脉之法也未可知。如若林公不弃,可将令郎无衣送至集贤书院,我愿收他为关门弟子,一者可尽我所能寻求医治之法,二者我已日薄西山垂垂老矣,陛下身份有别,所学皆为帝王之术,而我出身江湖,一生其他所学也需有一人继承,不知林公是否同意?”
  林念笙急忙单膝跪地,抱拳言道:“犬子何德何能,如能得太傅收留,定能脱离苦海,真乃我林氏家门之幸!我先行谢过太傅。只是太傅乃当今皇帝陛下的尊师,且我林氏祖先也曾立下重誓,林氏子孙终生不得卷入朝堂纷争,更不得入仕为官,否则必将……”
  “林公放心,令郎既为我关门弟子,我自会向陛下秉明,林氏家训我也会向陛下明言,定然不会让其进入朝堂。”
  “太傅大恩,犬子得遇贵人定能逢凶化吉,明日我便着人把无衣送至集贤书院,以后无衣就交给太傅了,”说时,便欲行跪拜之礼。
  荀厚一把拉起林念笙,“林公不必如此客气,我有一言在先,无衣送至我这集贤书院,十年内不得返家,林公可应允?”
  “只要能保犬子周全,一切但凭太傅做主”。
  言罢,林念笙与荀厚又各自寒暄几句,便离开了天机阁。
  的确,荀厚乃何人?太傅荀厚之名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幼年出生草莽,少时与太祖皇帝萧定权相识,共举义旗,凭借一杆画杆描金朔驰骋疆场,所向无敌,推翻昏庸无道的后周统治。建立梁国后,又弃武从文,整顿吏治,一扫前朝之颓靡。毫不夸张的说,梁国只所以有今日之势,荀厚居功至伟。但是荀厚深知兔死狗烹之道,正当南梁一切欣欣向荣之际,却选择急流勇退,欲辞官归隐,太祖皇帝明白荀厚是怕功高震主,但新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急需人才,如若放荀厚辞官又恐寒了天下名士之心,便任命荀厚为太子太傅并领集贤书院院首,不问政事。太祖辞世后,太子萧世聪登基,国号改为天元,凡每遇踌躇难断之事,便来集贤书院问策荀厚,而荀厚更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因而每每都能让这位幼年皇帝逢凶化吉,梁国也是渐鼎盛。而在江湖中,更是流传荀厚为南梁当世第一高手。
  但南梁才历二世,就出现北斗南移大凶之兆,让这位已逾花甲之年的老太傅坐立不安,他不想在人生的最后几年留下遗憾,更不想自己穷极一生征战之天下转手易主他人。。
  这一晚,荀厚又翻开床头那本残破的古籍,古籍末页赫然八个大字。
  “北斗南移,风云惊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