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三国大衰神 / 第31章刘也挂帅

第31章刘也挂帅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追杀持续一夜,刘也带着手下一千士卒与鲜于银、鲜于献合兵一处,一直将叛军残余追杀了五十里,有些叛军实在累得走不动路,只能躺在地上,任凭汉军刀剑相加。见实在是人困马乏,特别是鲜于银和鲜于献的守城汉军,本就拖着疲惫前来追敌,刘也见他们实在跑不动了,自己兵力又太少,再追下去,收获也不大,在和鲜于银,鲜于献商议之后,下令撤军回良乡。
  良乡城头之上,等待着的刘虞来回踱着步子,心中不停祈祷千万别出什么意外。
  “报!鲜于银、鲜于献两位将军得胜回城,如今距城五里!”
  刘虞心中一喜,原本焦虑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从赴任这幽州刺史以来,这是刘虞听到的,最为舒心的消息。
  “快!快!备马,吾要亲自下城,迎接二位将军!”
  “喏!”
  小半个时辰后,刘虞伸长的脖子,总算是望见了有说有笑的,意气风发的鲜于银和鲜于献,以及身后志得意满的汉军兵士。唯一让刘虞感到奇怪的是,除了鲜于银和鲜于献,还有一位不曾蒙面的陌生面孔。
  鲜于银和鲜于献一眼望见骑马立于城下的刘虞,于是手中皮鞭一震,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末将鲜于银!”
  “末将鲜于献!”
  “不负使君所望,追杀五十余里,斩首万余,已将叛军全线击溃!”
  听到鲜于银和鲜于献汇报着战果,刘虞不禁眉开眼笑,“好好好!两位将军奋勇杀敌,吾定将上奏陛下,为二位将军请赏!”
  “多谢使君!”
  招呼完了鲜于银和鲜于献,刘虞将目光对准了一旁的刘也,“这位是?”
  见刘虞问起,刘也拱手答道:“下官右北平太守,扬烈将军刘也,拜见使君!”
  刘虞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刘也,虽年纪轻轻,但仪表堂堂,不禁升起一丝欣赏的神色。
  “想必方才是刘太守率军从叛军侧翼杀出,致使叛军大乱?”
  刘也点了点头,“正是!”
  “哈哈哈哈,果然英雄出少年,吾亦上表陛下,同为刘将军请赏。”
  见刘虞要给自己请赏,刘也赶忙深深行了一礼,“多谢大人!”
  刘虞欣慰的点了点头,“诸位驱敌五十里,想必早已疲惫不堪,今日且回去好生歇息,待明日,我等再齐聚县府,商议正事!”
  “多谢使君!”
  “哦,对了,刘太守远道而来,一定没有栖身之所,倘若不嫌弃,县府尚有空房两间,可供刘太守歇息。”
  见刘虞为自己安排好了,刘也便不再推辞,再次拜谢。
  “那就多谢大人了!”
  将鲜于银,鲜于献和刘也三人安顿之后,刘虞并没有时间放松,还有太多事需要他来做,刘虞又开始脚不沾地的忙碌了起来。
  而刘也这边,将所带来的一千士卒安顿好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和周仓三人钻进梦乡,毕竟自从离开了涿郡城,就没有一天睡觉的时候头上带过顶,睡眠质量可想而知。
  隔壁的呼噜声此起彼伏,竟然丝毫没有将刘也吵醒。
  第二日天明,总算睡了一个安稳觉的刘也精神焕发,早早的来到县府正堂,由于刘也出席的是官员之间的议会,周仓三人被刘也打发去清点伤亡人数。
  刘也刚行至正堂,便见到鲜于银和鲜于献坐于堂下等待,仿佛等候了许久一般,让刘也深感敬佩。
  互相寒暄一阵后,刘也寻了个位置坐下,三人一齐等待着刘虞的到来。
  “哟!诸位都已经到了!”
  并未过多久,只见刘虞快步朝正堂走来,三人寻声而望,纷纷站起身,恭敬行李。只见刘虞满眼通红,一看便知,昨夜忙活了一整晚。
  “都入座吧。”
  刘虞招呼着三人,并独自坐于上堂。刘虞搓了搓脸,试图驱赶疲惫。
  见刘虞如此疲惫,鲜于银于心不忍,“大人先去歇息吧,我等之议会,晚上再议。”
  刘虞摆了摆手,“无妨,无妨,今日之议会要与诸位商议商议接下来的对策,如今围城已解,我等该何去何从,诸位有何良策,尽可道来。”
  见刘虞既然已经发问,三人随即陷入了深思,随后鲜于银第一个表示自己的想法。
  “大人,末将以为,如今良乡虽胜,但亦是惨胜,先后折损两员大将,死伤更是不计其数,如今当厉兵秣马,修整军心,再图战机!”
  鲜于银的说法有理有据,刘虞和鲜于献不禁点了点头,表示支持。眼下的汉军,虽胜但损失惨重,确实需要补充兵员,并好好整修一番。
  “鲜于银将军所言甚是,昨夜吾连夜统计伤亡,仅仅重伤阵亡者就超过了八千,如今可战之兵不足一万,士卒疲敝,确实需要好生休养一番。”
  刘虞虽然以下定策略,但看到一旁还在深思的刘也,出于礼貌,便随口问了一句,“刘太守,可有良策?”
  “啊!”
  见刘虞问向自己,原本在白日梦游的刘也灵魂被生生拉回了躯壳。
  刘也一脸发蒙,脑海中飞快分析了一下目前的战局,随后起身拱手道:“回大人,下官以为,我军惨胜,需要修整,叛军与我等想法势必如出一辙,守卫势必松懈,然我军如今可战之兵尚有万余,倘若趁机出征,叛军必定措手不及,各郡百姓身于水火,久盼王师,如今叛军初经大败,士气低落,人心不附,正是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
  见刘也有相左的意见,刘虞不禁陷入沉思,目前的局势确实如同刘也所说的一样,叛军主力为两只,一只是败退的张举,一只是正与南下的南匈奴作战的张纯,其余叛军皆为草芥,如果此时趁势追击,趁着叛军新败,军心不稳,收复郡县,想必也是个大好机会。
  可是,派多少兵?这个问题,就难住了刘虞,派多了,手上将无兵可用,一旦失败,涿郡将无兵可守,派少了,又翻不起多大的动静,更别提收复郡县了。
  于是,刘虞将这个头疼的问题,抛给了刘也。
  “那刘太守以为,收复郡县,所需派遣多少将士?”
  刘也比划着伸出一根手指,“多多益善,少则一万,兵少将寡,虽能袭取一两郡县,然倘若叛军主力回援,须有一战之力,故而少则一万。”
  刘也自然希望多多益善,要是有个十万汉军,平推叛军不在话下,但现实情况是,哪怕是最少的一万人,刘虞都捉襟见肘,拿出来用来出征了,那整个涿郡便无兵可守,一旦叛军主力再次袭来,依靠着仅有的郡兵,是不可能守得住的。
  于是乎,刘虞将这个头疼的问题,又抛给了刘也,毕竟想法是刘也提出来的,解决方法什么的自然要找提出方法的人。
  “刘太守之策虽好,然吾之账下,如今可战之兵,尚不足万余,倘若尽数出动,整个涿郡便无兵可守,刘太守可有对策?”
  没兵?简单!大耳兄一穷二白怎么起的兵,借啊!借谁?谁富借谁!
  想当年,大耳兄弟最为贴心,你穷的时候,根本不来打扰你,公孙瓒雄霸青幽,大耳兄来投,借得幽州铁骑,陶谦拥领徐州,大耳兄来投,借得丹阳锐士,曹操虎据中原,大耳兄来投,借得中原铁甲。
  怎样才能最快的获得兵员,当然是借了,不仅数量多,而且无需操练,质量有保障,简直不要太方便。
  “回大人!下官以为,大人与冀州刺史王芬同朝为官,幽州与冀州又互为唇齿,如今幽州有难,而冀州太平,尚无战事,大人可修书一封,向冀州刺史借兵,若借得一万精锐可保涿郡太平,若借得两万,可挥军北上,收复郡县。”
  借兵?
  刘虞愣了愣,刘也的策略好是好,但还是不禁叹了口气。
  “刘太守有所不知,吾上任幽州刺史并无多少时日,与那冀州刺史王芬交情尚浅,如此唐突修书借兵,那王芬怎可轻易相借?”
  面对这个问题,自己连见都没见过王芬,更别提交情了,刘也摊了摊手,表示这个问题,自己也解决不了。
  见刘也也没辙,刘虞陷入沉思。
  思绪片刻,刘虞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拿出这张老脸,豁出去了,支援北上!
  “右北平太守刘也听命!”
  “下官在!”
  “命你领本部千人和吾之麾下可战之兵,合兵一处,由汝任主帅,挥师北上,收复失地!”
  “啊?”
  啥玩意儿?让我挂帅出征?
  刘也虽有些蒙圈,但还是硬着头皮先应了下来。
  “鲜于银,鲜于献听命!”
  “末将在!”
  “命尔等速速清点士卒,将能战之士卒交接予刘太守!供其北上!”
  “末将领命!”
  “诸位且先行退下,吾这就修书冀州,请冀州刺史发兵援助,为了幽州百姓,吾这脸面豁出去了!”
  见刘虞要离去,刘也连忙站起身,“大。。大。。大人,可有将领与下官同行?”
  让自己一个人出征,刘也心里多少还有些虚,原本道出这个计划,是留给公孙瓒,阎柔等一票良将用的,再不济也是鲜于银、鲜于献挂帅出征,论资排辈怎么也不该是自己。
  这话问得刘虞有些挠头,鲜于银、鲜于献要协助自己固守涿郡,公孙瓒、阎柔,齐周均身负重伤,如今可用之将,捉襟见肘。若不是看着刘也略有战功,这主帅,刘虞自然也是万万不会想到刘也,哪里来的多余的将领?
  刘虞摇了摇头,“刘太守且尽快出发,待吾借到冀州援军,不日便来协助刘太守。”
  还能说什么?还能怎么说?刘虞的表情摆那里在!
  “下官领命!”。
  哎。。。。。。。。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