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带上她的眼睛之救日三号 / 五 黑暗内核

五 黑暗内核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救日三号飞船第二十七次记录
  北京时间11:47
  深度:海平面下三千两百零七公里
  温度4637°C
  物质密度10.1g/c㎥
  物质呈流体”
  “中华一号”一项一项地播报出来,打破了死寂的气氛。
  我睁开了眼,周围一切如故,没有什么挤压、变形的痕迹,看来飞船的外壳真的顶住了这巨大的压力。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轻飘飘的,有点反胃……
  “关闭主要发动机。”“中华一号”自言自语道,屏幕上的数值在变化,顿时,飞船失去了动力,只有小烧熔发动机和小推进发动机在工作着。飞船以大约100㎞/h的速度向地心沉去。
  “伴随二号失联。”
  “伴随二号也损坏了。”许新峰坐在屏幕前说。“现在的温度高达4700多度,密度与压力又那么大,伴随飞船被毁是意料之中的事。”杨工喘了一口气道,进入地核后,周围的气氛压得人有些呼吸不畅。
  不久,最后一架伴随飞船也失联了,“救日三号”下到了海平面下四千九百三十公里的深处。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等我醒来,飞船已经进入了外核与内核的过渡层。所有人都开始紧张起来。
  “过渡层厚一百多公里,预计在一小时一十二分后进入内核,启动所有发动机。”“中华一号”一边播报一边控制着飞船,我这个指令长就如同虚无一样。
  “地航服冷却系统最大功率开启十分钟,飞船外壳一下极限范围内的原子材料进入全面中子态。”
  “中华一号”的话音一落,飞船开始了不可思议的改变:
  飞船机械自我产生的巨大压力竟大过了电子简并压力,使无数围绕着原子核转动的电子被挤进了原子核中,核中的质子吞没了电子“变成”了中子。由于电子的减少,压力抗阻也突然变小,这导致原子核不断胀大,到了一个限度,原子核终于装不下那么多中子了,中子相互挤压,一些中子被挤了出来,用自己的简并压力对抗不断的挤压,压力抗阻又开始恢复。这时,每一个因中子而膨胀的原子核都完全破裂,“碎成”许多中子,密度开始上升。
  飞船全速向前航行。突然,一阵晃动,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下面还有固体?难道是‘落日六号’?”我惊喜万分,望向全息电视,就这一眼,我便一辈子也忘不掉。
  我看见了黑暗,完全意义上的黑暗。我不敢相信,地球的内核竟是这么黑的东西。现在,它就挡在“救日三号”的航线上,它是如此的大,就连全息电视也无法描绘它的全身。
  “前面那是什么,是一个黑色的球体吗?”许新峰站在全息前,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画面上的东西。
  “不,应该不是黑色的球。准确的说,我们与内核之间被一个东西挡住了,是不是球我不知道,但我认为那黑色并不是它发出的,而是它投在后面背景上的阴影。”杨工揣度道,这个假设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但我很快作出了反驳:
  “如果照这样,这个东西就是透明的了,那我们为什么看不见‘落日六号’?”
  “我认为有三种可能。一就是它投下的背景太黑了,‘落日六号’虽然有可能在它里面,但因为离我们太远而很难看见。”
  “二是‘落日六号’可能已经穿过了它进入了地心。根据我刚才的假设,这个东西很有可能只是挡在我们与内核之间,‘落日六号’穿过它是有可能的,一旦穿过了它,就凭它投下的阴影,我们就无法看见‘落日六号’。”
  “第三个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但我自己认为它最有说服力。根据我刚才的假设,这个东西能够投下阴影而不发光和发射光,那它极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物质。”杨工此话一出,让我们震惊了不久。
  “这种物质没有强相互作用也没有电磁相互作用,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它。”杨工的目光落在手中的书上。。
  “如果真是这样,只凭我们的力量找到‘落日六号’是很渺茫的。”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