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光明或者黑暗 / 第十七章 不期而遇

第十七章 不期而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城外,荆州的众多官员都来送永王离开,而李太白同永王王一齐出发。
  他们一行到了长安城下,竟然有士兵在盘问,听说要搜查逆贼李太白。
  “大胆!连永王都要查?”
  “左相之命,不得违抗。”
  李太白不得不先离开,走之前对永王说道:“等殿下见到秘书监贺知章贺大人时,帮我带一句话给他。”
  “什么话?”
  “李太白没有背叛使命。”
  永王记下后,便先率领众人进入了长安城内,时间已经是下午,李太白独自一人在夕阳下由一个点,逐渐变成一条线,线镶缀在了夕阳上。
  李璘到达京城中,先见到了太子李亨。李亨叮嘱永王说:“现今朝政暗流涌动,动荡不安,不能不小心,稍有不慎,就会失去性命。你要千万小心再小心。”
  “是,谨遵皇兄教诲。”
  “去吧,去宫中探望父皇吧。”
  永王离开后就到了宫中,直接走到养心殿,请求觐见玄宗皇帝。
  李璘到玄宗皇帝卧榻前:“愿圣躬安康。”
  玄宗皇帝让别人退下后,把他叫过来,说道:“原先孱弱,不能托付给你大事,现今你贤能足够了。”
  永王当即跪下来,不禁额头冒汗,衣襟竟湿润了起来,说:“儿臣定竭虑报国,虽死无憾,大唐必定能够强盛安定。”
  李璘自小在宫中深居,有幸出游四方,从未听过这样的花,一时竟怔在了那里,稍缓过神来,才退了出去。
  这话说来容易,听起来也简单,太子李亨和左相李林甫相争,需要做一个明智的决定,权衡他们,而永王就是玄宗皇帝用来权衡他们的一颗棋子。
  且说左相李林甫,权欲心极大,想要所有人都听从他的控制,问道:“有李太白的下落了吗?立刻除掉他!”
  “暂时还没有搜查到李太白的下落。”
  “什么?!”李林甫怒道,低声着说:“看来事情有些不妙,李太白死不了,那就让封常清彻底变成死人吧!”
  那黄门侍郎封常清被发现时,还有一口气,持续昏迷着,被移到了府中。
  朝中势力错综复杂,永王一人不知该怎么应付。暗中来到了秘书监贺知章的府中,因为贺知章见多识广,举止有度,必定能教诲永王。
  永王让那一名随从去通报,自己随处走着。忽然有一个人,那个人笑着出来说:“让永王等待多时了。”
  李璘观察了一下,是贺知章,只见他仪表不俗,气宇不凡。慌忙下行了礼。贺知章也把永王请到了堂中。
  永王来到贺府中,贺知章请李璘到屋内,分宾客和主人座位。永王看到桌架上都是书籍,窗外种植着松树和竹子,剑放在石板上,感到脱离了世俗。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喜欢喝酒,有“清谈风流”之誉,还信奉道,所以才会这样,好像仙人一样。
  只听见永王对贺知章说:“大人知道李太白吗?”
  “翰林学士,圣上派遣议和的人,是老夫亲自举荐的,想不到现在竟然成了朝廷天字一号通缉犯,听说他盗走金银财宝,圣上已经下令海捕李太白了。”
  “您相信是李太白的所作所为吗?”
  “虽然只有其中李太白一人逃脱,未必就策划了这场行动,我不能相信,发现时,黄门侍郎封常清还没有气,只有他活过来,一切答案都会揭晓。”
  “李太白托我给您带句话。”
  贺知章突然抬起头,眉头一皱,说道:“什么?李太白?”
  “李太白本来随我一起进入长安城,不想,城下有人搜查,暂时不能进入长安城,他想说,李太白没有背叛使命。”
  听到这里,贺知章深深地叹了口气,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想着什么,一会儿说道:“只是因为朝中奸佞作祟的缘故?”
  “确实因为这样,才导致成这个局面。”
  “听闻永王贤能,但是如果没有朝内势力相助,是很难成功的。”
  “我也曾经尝试全力争取,可惜没有成效。”
  “很多人之中一定会有忠实可靠的人,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我比较愚钝,希望给我指见。”
  “现在恐怕是晚了。”
  “左相李林甫目中无人,看待百官如同草芥,社稷早晚会落到他们手中。”
  贺知章激愤地说道:“我虽然势力小弱,但是愿意竭尽全力,除掉逆贼。”
  晚上,夜很深的时候,露水重重的,长安城的城墙上有一个飞影穿梭在各个角落,时而在那边的城墙上,时而又飞跃到了另一边。
  往近处看,原来那个影子就是李太白,再睁大眼睛望向那里,又不见了它的踪影。
  透过月光的照射,仔细观看,似乎可以看到影子留下的一丝痕迹,似乎是诗的痕迹,那么此人必定是李太白。
  这天晚上,月亮有点昏暗,而李太白站在高处俯瞰着整个宏伟的长安城。
  本以为进入长安城,被玄宗皇帝供奉翰林,可以一展宏图,今日竟落得个这样的局面,暗自悲叹了起来。
  时而有几阵冷风,吹得整个长安城“嗖嗖”的响,长安城的各个门前把守得非常严,见到李太白立刻诛杀。
  李太白只能在漆黑的月夜之下翻墙进入长安城,正待李太白兀自悲叹的时候,忽然见到长安城中有一处红光,照亮了四周。
  长安城中,怎么会来一处红光,整待望向那里时,不是别的东西,竟然是有一处人家府庭的房屋着火了。
  大火发出的光照耀着周围,李太白沿着那处光的方向走近,着火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黄门侍郎封常清的房屋。
  李太白走到那里,正想要翻墙进入,忽然见到有一人从屋檐下跳将了下来,那人一身黑色,此事必定和他有关系。
  且说那人跳将下来后,见到了李太白,也不说什么话,只把手紧紧地放在了腰旁的剑柄上。
  李太白刚开始有些惊奇,后来想到,前往西凉议和的人中,封常清因为是鲜卑人,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在随行的队伍之中。
  因为封常清气力不凡,在与贼人争斗时,躺在了血泊中,没有咽下那最后一口气,最终才被救了下来,想必眼前这个人的目的就是要杀封常清的,李太白问道:“火是你放的?”
  “那又如何?反正你即将也是个死人了!”
  李太白也把手握住了剑,那人这时早就已经抽出了腰旁的剑,直接迎向了李太白。
  可惜李太白的剑正在剑鞘之中,一时不能发出,只把剑鞘连同着剑奋力抵挡。
  “哐当”一声,金属碰撞的声音不断地传来,再望向李太白手中的剑,剑鞘竟碎在了地上,一时碎得零零散散,不可描状。
  李太白挥出了手中的剑,只见那人急忙倒在地上,一个闪躲,那剑扫过了背后,差一点就挨到了。
  那人见状,立即又用力把剑往下刺去,用尽了全力,剑却扑了个空,刺在了地上。李太白见机翻滚了几下,到一旁,使出了一剑。
  那人的剑刺地上正深,一时间拿不起来,李太白抓住了时机,直接刺向了他,直接刺到了那人的胸膛,剑却停在了那里,刺破了衣服,衣服内竟然是层层麟甲。
  等李太白反应过来,剑却失去了锋芒,望向那把剑,竟断成了碎片,此时,李太白早就已经形神慌乱,再望向地上那个裂缝时,原来地上的那把剑早就已经落在了那人手中,而那把剑正准备刺向李太白。
  此时,夜晚的风正凉,李太白的手中是断剑,有一句话说:一寸长,一寸强。常人用断剑自然是落在下风,而李太白剑术非比寻常。
  突然,风轻微了起来,李太白把断剑收在了残缺的剑鞘之中,一阵重重的声响,那人也不知怎的应声倒地此时,原来却是不经意间中了李太白一剑。
  李太白急忙离开这里,翻过强,想必封常清生命遇到了危险。
  只见火势蔓延了整个房屋,此时府院中早就已经乱作一团,都在胡乱的泼水救火。
  纷乱的人群当中,有一人从中走了出来,那人正是李太白,只见李太白径直奔向了那间着火的房屋,后面有人喊着:“你不要命了!”
  李太白独自一人推开门,此时,火已经染得到处都是,烟雾弥漫了整个房间。
  火蛇环绕在柱子上,攀着墙壁向上走。在浓烟之下,不能够分辨清楚,更何况眼睛也难以睁开,呼吸也是不能够的。
  李太白扫了一眼,发现墙角有一人昏迷在床上,那人正是封常清,李太白就直接扶起封常清转身离开,径直走出了着火的房屋。。
  李太白救出并留下了封常清,众人都想留住他,报答一下,而李太白却独自一人走出了府院。
  第二天,京城的大小官员都会晓得这件事情,然而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人为意,秘书监贺知章贺大人知道了,明白其中的道理,悄悄把封常清接走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