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范丹老祖 / 第十二章 江湖老刀客

第十二章 江湖老刀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漕帮这边厨房,做菜倒是快,可惜了,果然如之前所猜测的,没有炒菜。
  是的,在铁锅没有普及之前,包括皇帝的餐桌,都没有炒菜,顶级的好菜,就是炖鱼跟炖熊掌。
  孟子馋的流口水,说了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桌子的河鲜,像白虾,都有巴掌大,拿热水烫了,非常好吃。
  可惜没有蒜泥,这个时代,芝麻、蒜都还是药材呢,孜然、胡椒、花椒,则是香料。
  一身孜然味,这都不是烤羊肉串的,这是超级大富豪,因为孜然与黄金等重。
  不只是这样,酸苦辣咸,都不容易得到,特别是盐是贵重商品,农耕时代,盐、铁之利百倍。
  可以说吃的阚泽没什么滋味,酒更不用说,筛酒,对于现代人可能陌生。
  他一个研究古文字的,还真熟悉,像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就是让伙计筛酒。
  古代是粮食酒,本身就过滤不干净,喝的时候,要过滤一下,而且度数低,别说五十六度了,三十二度都达不到。
  这也是古代人,几坛酒才喝醉的原因,什么千杯不醉,人说的也是实话。
  一个酒杯,只能放一钱酒水,差不多一百钱等于一斤,一千杯也就十斤酒。
  人说的确实是大实话,也就相当于十斤米酒,醉不醉的不好说,一个人喝,差不多能撑死吧。
  阚泽还是小瞧了,这时候酒度数低不假,不代表不醉人啊,没有经过现代酒的锻炼,他的身体也白瞎。
  就跟小时候没喝过牛奶,胃里没有乳糖菌,长大了多是乳糖不耐,吃不得奶制品。
  周浑连着敬了三碗酒,自己也有点上头,他们四人各是面对面的坐着。
  铁柱跟着喝了三碗,已经有点上头了,小脸红扑扑的,手里扒拉着虾吃。
  “石头兄弟,还有十三兄弟,可还尽兴啊,这春日酿,是咱们漕帮特制的好酒。”周浑说话都有点大舌头了。
  老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他周浑,年不过十八,正是青春年少,已经混出点名堂了。
  “这是喝起来了。”推门进来的就是许三,手里还提了两个纸包。
  说着把纸包丢桌子上,一个是烧猪肉,一个是烧羊肉,满满的两大包,打开纸包,香气扑鼻。
  这个时代,香料没有多少,调味品也没有,但是,就食物本身的味道,就做的非常可口。
  “三爷莫要怪罪。”周浑忙拿碗给满上。
  “我怪罪啥,这样,你自罚三碗。”许三端了周浑倒得酒,夹了一筷子的羊肉吃。
  周浑也不是啰嗦的人,自倒自喝,连着喝了三大碗。
  “三爷,我可都喝光了啊。”周浑说话彻底大舌头了。
  许三是故意灌他酒,想着酒桌上问些明白话,正好他的朋友也都在呢。
  “几位小哥,原来是客,相逢即是缘,老许在这里,敬上一碗。”许三事圆满。
  阚泽也端起酒来一饮而尽,看着醉猫是的铁柱,晕头晃脑的周浑,觉得好玩。
  “这位小兄弟怎么称呼啊?家是哪里人?这次到卢县,可有需要帮忙的?”许三趁着热乎劲,忙问问几个小子的来意。
  “小子牛十三,庐山人,跟着两个弟兄,寻人来了,我这兄弟,八年前,在卫城码头,与家人失散,想托人打听一下。”阚泽半真半假的说。
  “对,石头兄弟,八年前在卫城码头,三月三那天,被逃荒的人群冲散了。”周浑大着舌头说。
  许三看着清白,大致有点数,看来双方不是多么亲密,不然周浑早就帮着打听了。
  “这还不简单,现在跟船跑的,罗老狗,他负责运人十几年了,就跑卫城到江城。”许三吧嗒一口肉,滋溜一口酒。
  “那成,石头兄弟,你安稳的在这住两天,等船来了,到时候一问,结果就有了。”周浑已经半醉了。
  “好啊,那真是太好了。”铁石头端起酒碗,猛灌自己,接着就醉了,倒在桌上,不醒人事。
  “见笑了,我把他扶下去,铁柱,一块帮忙。”阚泽招呼铁柱,一块把铁石头扶到另外一个屋。
  “你在这看着他吧,小孩家的,喝这么多酒。”阚泽不喜欢小孩喝酒。
  三人不能都离了酒桌,于是阚泽又返回来,就见许三跟周浑对饮呢。
  “牛小兄弟,我看着,你也是习武之人?”许三看起随意的问。
  刚才就就看了,这兄弟三个都练武,气息悠长,手脚异常稳定,精气神也饱满,其中牛十三,可以说血气充盈。
  看着与他二十五岁那年差不多,那年他快刀大成,无论武功,还是体魄,都是最棒的。
  他这门快刀,在江湖上只能算三流功夫,只使得一门刀法,实际上,还是武技,练到最后,也没什么名堂。
  练武分四门:内炼、外练、外功,技击,四大类,凡是兵器使用的,都是技击法。
  而技击法不如内炼、外练,可以增强体魄,甚至增加寿命。
  江湖上甚至有“八十少拳师,三十老剑客。”的说法。
  拳师练到八十岁,依然是力壮如牛,拳脚无碍,只有临死前,才会气血衰败。
  这些使刀、剑、枪的,都是一股子血勇,凭的就是筋骨之能,差不多三十岁就到了顶峰,三十五岁就衰败了。
  “练过几手拳脚功夫,都是庄稼把式,难登大雅之堂。”阚泽也是客套,与人相处,最忌讳“财不露白”。
  后世大学生宿舍,有钱的舍友,总是被蹭吃蹭喝,即是这样,也不会落下好来。
  根源就是“财不露白”,除了惹人嫉妒,根本不可能留下好处。
  “小兄弟客气了,不知道家里做什么营生?”许三也是好奇,他这么个半大孩子,就出来闯荡江湖?
  “家里耕田过活,来,三爷,我敬你”阚泽实在觉得烦闷。
  这人就像查户口一样,各种盘问,实在让人厌烦,跟你很熟吗?
  许三陪着喝了一碗,知道自己问的有些多了,刚才实际上,他是把对方当孩子了。
  这个年龄的还有,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必定吹嘘一翻,没想到这孩子,这么老城。
  “周家小子,说到练武,你最近可是不正干了。
  江湖人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怎么着?你是打算荒废?”许三倒转话题,对向周浑。
  这小子啥都好,也肯钻营,场面话也说的,事也办的,就是练武这一块,他有点看不上眼。
  “打打杀杀的,有什么好的?我这辈子,就学程二爷,以后能当个坐堂的大爷,这辈子就值了。”周浑半迷糊的。
  这话也是他的心里话,漕帮不是全都打打杀杀,也有钱粮师爷,负责贩卖粮食,运输粮食。
  比如这卢县,就开了六家粮食店,也买的、也卖的,码头上往来不停。
  程二爷,就是卢县的钱粮师爷,这边坐堂的大爷,他们这些人,都归他管。
  “你小子,人不大,心不小,想当坐堂大爷,手上功夫差了,是没可能的。”许三没想到,这小子这么有志气。
  “莫非这里面还有啥门道不成?”阚泽看着许三有意调拨,周浑有点半醉了,就顺着接话。
  “门道不门道的,到是没有,可是有一点,坐堂的大爷,都得是帮里指派。
  这派出来的,都是帮里的内门弟子,咱们帮的内门都是习武的。”许三的话仿佛意味深长。
  阚泽有点半懂,这管事的,必须选知根知底的,特别是重要的地方,内门,就是漕帮的人才培训基地。
  就跟西汉立的规矩,“非军功,不得封侯,非刘氏,不得封王”,这就是维护统治的手段。
  “内门?我怎么没听过啊,三爷,你老给好好说说。”周浑这才明白,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道道。
  “跟你说说也没啥,不是啥秘密,咱们漕帮,是翁、钱、潘三位大爷,依着前朝皇榜,奉了皇命,在民间督办。
  为的就是,运送钱粮,如今新皇也认了咱们,可谓是身受皇恩。
  当年三位大爷,都收有门人,负责管理帮务,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咱们漕帮在九江地叫漕帮,往西,叫客帮,往东叫青帮,到了北方,又叫漕帮。
  就是因为吃水上饭的人多,各地有各地的人员。
  后来就立个规矩,坐堂大爷必须由帮里指派,指派的必须出身内门。”许三是边吃边说。
  一旁的周浑是第一次知道,漕帮竟然这么厉害,而坐堂大爷还有这样的规矩。
  阚泽听了,就觉得,漕帮竟然是堪比清朝晚期了,这可是一两千万帮众的大帮了。
  要是按人口算,估计能称得上,中土第一帮派了吧?
  “三爷,怎么才能进内门啊?我想进内门。”周浑眼热无比。
  许三抄起酒碗,是一饮而尽,进内门,他也是只听过,没见过。
  “想进去,也简单,也难,咱们内门叫罗门,是秘密祭坛,内门也不显露,每年都有当家人,选拔青年弟子。
  到时候内门派人来教授武功,传授规矩,咱们九江,往东是清帮,往西是客帮,每年选的弟子,格外的多。
  不过到时候,不是往东,就是往西,很少有留在九江的,到时候,人离乡贱。”许三说的不冷不热的。
  他当年就有进内门的机会,可惜放弃了,只学了一门快刀,到了如今年龄,反而后悔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