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独皇孤狼啸 / 第九章 宋安“玄黄”初印象

第九章 宋安“玄黄”初印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宋捕头抱着匣子,随意从街上一位人家讨来一截灰布包裹,脚步匆匆的回到宋府。
  开门的还是数十年不曾变过的宋伯,但这次宋捕头去罕见的没有给宋伯打招呼,急匆匆的回到书房。
  宋捕头越过前院、穿过院间的矮墙,径直来到书房。关上房门,点燃灯火,郑重将抱在胸前的灰布包裹打开。只见这包裹中的匣子大约四寸半长,三寸宽,颜色玄青,通体没有什么精雕细琢的花纹,也不存在设计精妙的机关,看起来就完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黑匣子嘛!
  但在宋捕头眼中,却不简单。
  宋捕头本人乃是“玄黄营”在渚郡的一名明探,所谓明探,是相当于暗探而言的,不必特意隐瞒身份,光明正大的履行“皇庭”监察责任的人。而先前街上的人乃是相州“玄黄营”的特使,特使专程前来,只为递送一个如此普通的匣子?特使临走前敲击四下小匣子,意指任务等级更是高达“玄”字四级。宋捕头此前就没有接到过这么高等级的任务,最高的时候,也就完成了个“玄”字三级任务。这一桩桩事件,显得此次事情如此不同寻常。
  宋捕头刚才见特使时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在回府的路上,结合郡里最近太平无事细思,现在自是更加加肯定:没错,必是那件事……
  抽开匣子盖板,宋捕头发现盒子里有一张卷成圆筒状的黄纸,外面用一根红色丝线捆扎,从侧面看去,似能看到文字。取出黄纸,宋捕头并没有现在就打开,只是放在一旁。在黄纸下方,宋捕头看到一枚巴掌大小的令牌,白色晶莹令体,有光晕流转。取出来,握在手里,圆润光滑,不知是什么材质做成。透过灯火看去,令体中隐现“玄黄营”三字。
  “果然是此物!”宋捕头大喜,“我得去找安儿,给他说说……”
  宋捕头将两件物什原样放好,塞进抽屉,又用几本书压着,这才吹灭烛灯,出了门。看看天色,已近日落,宋捕头知道:宋安一定仍在练武场。
  修习武学需要刻苦专注,持之以恒才能够成功。事实上,做任何事都要有这两种精神才行。
  宋安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他也有不得不努力的理由。
  在他心中仍然时刻牢记,身负被人灭村的血海深仇。每每午夜梦回,他总会想起以前在林家村时的欢乐时光,也会回想起林家村众人的他的殷殷照料。人总在失去之后学会珍惜,在回忆煎熬之中不断成长。对于宋安来说,三年时间,并没有长的让他放弃那刻骨铭心的仇恨,反而是他不断变强的动力。
  如果在遇到宋捕头之前,宋安或许会只存在报仇的念头来变强。但遇到宋捕头,不得不说是宋安的幸运,宋捕头的出现即时弥补了村子被灭,父亲消失时的心理空缺,仿佛在宋安无尽黑暗和迷茫的心中,洒下一道光芒。保护妹妹和保护这个来之不易的家,成了他刻苦习武的理由。在宋安不知不觉之间,这个理由慢慢生根发芽,变得比前者更加重要了。只是他此时或许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被仇恨蒙蔽,没有看清自己的的心。
  宋安从来没有在妹妹和宋家人面前表示出仇恨。在宋府众人眼中,宋安是一个阳光的大男孩:对妹妹,照顾的无微不至;对丫鬟仆从,也从不轻看一分,颇有宋捕头的风范。虽然有时会显得比其他孩子少年老成,有时也调皮捣蛋。那也只是一个正值天真烂漫年华孩子。
  只有宋捕头知道,报仇对于宋安来说,那是头等大事!
  修为突破已有三天,宋安每日都会来练武场,不奢求再次突破,只愿能有所精进。
  宋捕头找到宋安时,宋安正好完成今日的修炼,从练武场出来。
  “安儿,有件大喜的事要告诉你!”宋捕头拉住宋安道,“跟我来书房!”
  “好的,爹爹。”宋安随意的洗了一把脸,飞快的道。
  宋安心中对宋捕头充满尊敬与爱戴,两兄妹皆是如此。相处三年,宋捕头的为人宋安已经清楚了。
  宋安跟着宋捕头向书房走去,并不知道半路上,有一道人影绰在后面……
  “安儿,此时我所说的话事关皇庭机密,绝不可外传!”宋捕头上来便先给宋安打一针预防针。
  “孩儿知道!”
  三年来,宋捕头就在这个书房给宋安说了许多不可外传的“皇庭机密”。宋安知道,宋捕头这是真的把他在当继承培养,否则不会对他说这么多的秘密。接下来,他只需要安心当个听众便好了。
  宋捕头点点头,对宋安很放心,这三年宋安确实守口如瓶,没有对外泄露半个字。宋捕头接着说:
  “先前已经告诉过你,九州乃是人皇治世。下设有‘皇庭’,辅佐人皇治理天下九州,今天要告诉你的好消息与‘皇庭’两大秘密组织之一的‘玄黄营’有关。”
  宋捕头只说了个开头,便提起了宋安的兴趣。宋安正襟危坐,以前就曾在听宋捕头述说“皇庭”辛密时猜测过,宋捕头是否就是出身于“玄黄营”。
  “在‘皇庭’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皇庭撑起生民天,玄黄洪荒国两柱。玄黄皎皎剑光寒,洪荒莽莽擂战鼓。’这两句话中说到的‘玄黄’和‘洪荒’就是皇庭的两大秘密组织。其中‘洪荒’是为军队培养冲杀,运筹,指挥类人才的地方,所以招生的对象也大多是有军方背景和贵族子弟,很少面对平民招生。‘玄黄’则不同,它兼招平民子弟。”
  宋捕头看见宋安正在全神贯注的认真倾听,宋捕头喜欢宋安认真的样子,便又接着说:“‘玄黄’之中,三教九流,无一不包,各色人等,俱是齐全。因为‘玄黄’所培养的,是监察天下的探子,皇庭耳目,也是皇庭手里的刀剑。‘玄黄’探子有两种:‘明探’与‘暗探’。而我是一名‘玄黄明探’。”
  宋安听到宋捕头直接阐明自己出身,以往的疑问得到解答,真相浮出水面,与自己的猜测相印证,不由得有些欢欣鼓舞。同时也有些好奇宋捕头出身的“玄黄营”来,要知道,宋捕头曾经多次有意无意的对自己出身感到自豪。宋安很想知道能培养出宋捕头这样的人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宋捕头看到宋安好奇又憧憬的样子,知到火候差不多了。俯身拉开抽屉,取出先前的小匣子,从小匣子里摸出那块令牌,轻轻地放在桌上。
  宋安被宋捕头的动作吸引,也转头看向桌面的晶莹令牌。一时间,目光竟被吸引,无法移开,心中震撼它的精美。半响后,抬起头,向宋捕头递去疑问的眼神。
  宋捕头接收到宋安递来的目光里蕴含的信息,便解释道:“此乃‘玄黄营’的特招生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