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独皇孤狼啸 / 第十六章 金刀出动,奇诡命案 之始

第十六章 金刀出动,奇诡命案 之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宋捕头与薛文书在房间商议郡中公务,这是大事,宋安这样的小孩子不适合参与,就把他赶了出去。
  宋安跟着侍者来到厢房中,等了半个下午,喝下一肚子茶。见天色已晚,宋捕头又久久不出来。便自己一人独自回家了。
  宋捕头在衙门与薛文书谈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才回来宋府。
  回府吃过早饭之后,又急匆匆的收拾东西,准备出门。
  宋安见宋捕头打包好行李,准备出门,疑惑地问道:“爹爹,你要去哪?”
  “三山县发生一起命案,死伤数十条人命。渚郡多年不曾发生这样的大事了,巡抚和郡守大人大怒,令我带人去撤查此事,也好给郡民和上官一个交代!”宋捕头回答道。
  “爹爹,我也想去!你不是常说武者要保一方平安,否则练武就是白费工夫吗?我已经是武者了,也可以保一方平安!”宋安兴奋的说。
  宋捕头哈哈大笑摸了摸宋安的头,感觉自己的辛苦不曾白费,笑着说:“你还差得远呢,还是好好准备一年后报考玄黄的事吧!这件事有郡守大人,有巡案大人,还有我等一干捕头、捕快,还轮不到你一个小孩子来插手。你有这个心就够了!你就在家安心待着,看护好家里,我不日便回。”
  宋安听到宋捕头拒绝了他,心情有些低落,便道:“那爹爹出门注意安全!”
  又听到宋捕头的嘱咐,宋安接着郑重许诺道:“我会好好照看家里保护娘亲、妹妹和师弟的!”
  宋捕头虎目含泪,嘴带笑意,用力拉开大门,头也不回的走了,就像他平时出任务一样。
  宋捕头从宋府来到府衙,虽然昨晚一晚没有睡觉,但宋捕头仍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从府衙领了一批硕壮马匹,带着张、李两队直属捕快,共三十几人,出城向三山县而去。
  路上,宋捕头一直在归纳分析昨天晚上从薛文书那了解到的大致案情:
  大概在三日前,一伙商队共四十三人在路过三山县一个山谷时,被人截杀。截杀之人手法残忍,商队全灭,无一活口。
  后来一个砍柴的樵夫,偶然路过那个山谷,发现了商队众人尸身,才向三山县县丞报案。
  县城见此事太大,自己没有能力处置妥当,又将此事火速报给郡守和巡抚两位大人,两位大人知晓后,大怒。两位大人对此事极其重视,将它交给渚郡唯一的金刀捕头宋天放处理。
  趁着赶路,宋捕头讲这个案子梳理了一遍,宋捕头感到颇为蹊跷:
  首先是案件发生的地点——相州,相州处于九州腹地,西邻幽、封两州,北靠寒州,南边是江州富硕之地,而最关键的是东边滨临皇州。
  皇州乃是九州之统属——皇都的所在地,紧邻的相州是皇庭力量较强之地,治安向来不错。
  尤其是从二十年前的那任郡守大人和巡抚大人联手,清剿了渚郡的匪患势力之后,渚郡更加安定,除了几年前的飞马帮事件,就没有过其它大的匪患事件了。
  那么,这次截杀商队的贼人定然不是渚郡本地这人。这些人是哪里来的,为何专门与这样一批商队的商人过不去?。
  再有就是,商队为何会到三山县来。渚郡是渚江航路的起点,自是四通八达没错,但这和三山县一铜钱关系没有——渚江航路的起点在临渚县。
  三山县,便是因为境内有三条山脉而得名,地处渚郡西北端,与邻郡的黑山郡接壤。地形复杂且偏僻。
  为什么商队放弃走水路发达的临渚县,来到这偏僻的三山县?
  其次,渚郡虽为相州较为繁华的一郡,但放在整个九州中也算不了什么,若是商队是来渚郡与人交易,那么,会是与何人交易?在渚郡之中,又由何人能雇得起一个商队进行跨郡、跨洲的大买卖?恐怕只有那么少数几家。而这几家,平日里,也不存在商业、利益上的冲突。
  这支商队来历颇为神秘!
  宋捕头现在还在去往三山县的路上,这些疑点他还无法得到答案。
  但并不妨碍它进行一些有趣的猜测——比如——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截杀!而不是一次偶然的匪徒洗劫商队事件。
  而且,这支商队应该是被迫偏离了路线,贼人也尾随这改变了路线,最终在三山县截杀了商队!
  但是,贼人是如何准确得知商队动向,商队又是贩运的什么东西,而引来了截杀?
  这些现在都不得而知。
  但宋捕头敏锐的察觉到——这个案件中,应当藏有更大的秘密!
  宋捕头揉了揉太阳穴,拍了拍自己有些发疼的脑袋,从无尽思绪中清醒过来,专心赶路。
  数个时辰之后,捕快队伍已经出了渚郡郡城的直辖范围。
  宋捕头见天色已晚,便决定沿途找一个驿站休息一晚,明天再接着赶路。
  两队捕快,风尘仆仆。来到驿站,他们不是宋捕头。一天的奔波实在是累极,到了房间,倒头就睡。
  宋捕头精力仍然饱满,先找到了驿站主管崔纵,询问清楚这是哪里。他不是薛文书,不可能把每一个驿站都记在心里。
  崔纵道:“此地已是渚西县管辖范围了。”
  “渚西县,那次地距三山县还有多远到?”宋捕头了然的点了点头,问道。
  “三山县,就是据说发生了凶杀大案的三山县?诸位是从郡城来的大人吧!”崔纵倒是有几分聪明,通过只言片语就猜到了宋捕头一行头的来历。
  宋捕头见已经被人家才到,便大方的承认道:“在下宋天放,只是的一个捕头。我们确实是从郡城而来,前往三山县正式为了那个案子。”
  “原来是金刀宋捕头当面,小人失敬失敬,由我驿站出发,延管道前往三山县,还需五日路程。”崔纵恭敬起来。
  “这怕是有些久了,可有近些的路?”宋捕头心中叫苦,本来收到消息就已经过去了三天,再花五天在路上,那到三山线是只怕尸身都已下葬,那还查个什么?还不如打道回去好了!
  宋捕头抬头看向崔纵,发现崔纵嘴角含笑,捏着胡子,再回想一边刚才崔纵的话,发现他好像话里有话。便道:“崔管事可是还有话没有说完?”
  “哈哈,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宋捕头的火眼金睛!在下在此地当管事多年,往来商户不少。从商户口中,在下知道了一条小路,走这条路可以让宋捕头三日之内到达三山县。”
  “哦?仅有这样的事?还请管事不吝赐教,宋某感激不尽!”
  “宋捕头不必如此,您在渚郡十六年,渚郡治下,安稳太平,您有护佑之功,受无数百姓敬重。能帮到大人,实是下官荣幸。只希望送大人次次破活大案,能念及下官指路之功,在郡守大人面前为下关美言几句,下官便心满意足了。”
  宋捕头眉头轻皱,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向来喜这种官场中事,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护佑一方平安便心满意足。
  这种“美言”说白了就是“举荐”,而举荐这种事,大多是费力不讨好的。
  多年不得晋升的人,若不是与上官有隙,就是德才不配位,真正怀才不遇之人始终少之又少。
  而冒然去“举荐”又容易得罪上官,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但转念一想,这崔管事此次确实是有功。若不是他,只怕自己到三山县时,已经为时已晚,一些重要的证据只怕已经消失了,那时,查案的难度必然加大。
  如此说来,为他举荐一番也在情理之中,到是未尝不可。
  宋捕头思量一番,还是决定答应崔纵:若是此次成功破获案件,便向郡守请他指路之功。
  如此,此次会谈结束,双方皆大欢喜。
  崔纵得宋捕头保证,自己的前途便是有了一分希望。至于宋捕头会不会骗他,这是不可能的,渚郡人人都知道:送金刀好侠义,一诺前景。
  而宋捕头得到近路的路线图,节约下了宝贵的破案时间。
  宋捕头带着捕快们沿着崔纵给的路线图上标注的小路,一路前进。。
  由于捕快们的身体素质大多强于常人,竟比意料之中行进的更快一些。
  于从郡城出发的第三日——驿站歇息后的第二日——的傍晚,宋捕头一行到达了三山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