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如何平淡的生活 / 第十七章 选择物理

第十七章 选择物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今天父母睡得很早,陈辰很开心。
  这意味着他可以在床前呆坐很久而不用担心被打断思路。
  他急急忙忙的准备好一切,例如:洗漱、放好书包、准备好一杯微热的水、拿出草稿纸、关照明灯、打开小灯球、然后又关掉、拉开窗帘……
  然后,
  开始
  发呆。
  陈辰珍惜一切可以发呆的时间,他记得前不久为了消磨时间看的那本书上也说过:发呆是最优美的生活。
  这本书似乎叫《如何平淡的生活》,作者什么名气也没有,在平板上看完那本书的最后一章,他就把这本书抛掷脑后,除非他会有再次阅读的想法。
  陈辰很气愤,气愤这个不知名的作者,怎么可以把他的感想就那么直白的写了出来,一点都不委婉,还不严谨,容易被喷。
  怎么也要学一下尼采嘛,【发呆这事,如果做的好,那就是深沉。】
  看,尼采说的多好,即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还让那些喷子无处下口。
  陈辰看过网上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案例:一个青年在一个网站中写道:【我觉得世界上最好的水果是橘子】然后,就被言论轰炸,人肉搜索,人身攻击,乃至抑郁。
  那天是星期五,是初一的星期五,他记得很清楚。
  因为初一的周五下午没有例外的都会放一部电影,然后大家会讨论很久,直到放学。初二就变成两周一次,初三开始就渐渐减少,直至学生们大多都适应了中考以及认为学校里总有很多事要做、电影可以放在以后很久以后、就自然而然的取消了。
  发呆就这样,总是会跑到其他地方。
  陈辰记得那部电影,那部老掉牙的印度电影,老到已经失去版权保护,流入到公共领域。《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是电影的名字,陈辰看了很多影评,很多人的关注点都在主角、讲述人、或者校长身上,很少有人把关注点完全聚焦到那个因为压力而自杀的青年当中。
  死亡永远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为什么而死,以及为什么而活。
  史铁生先生在几年前就问过陈辰,写在书上。陈辰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回答老师的,只记得那个答案很规范。规范到,一下课就忘记了。
  世界很静,偶尔会有汽车疾驰而过的声音,深夜的时间是最不引起人们注意的,这是陈辰的生活体验,他觉得因为这个原因,一些老板才觉得深夜加班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工作的人也不会常常去注意现在几点了,而会把注意力放在手上的工作中。
  “夜晚的时间近乎接近无限,只要你不准备休息。”
  很遗憾,这句话也是那个啥名气也没有的作者写的。
  但里面总有那么几句话说到了他的心坎,让他又一次觉得有些生不逢时。
  “所有看往事的人都会觉得生不逢时。”
  这句话不是那个没名气的人写的,但也来自一个没有名气的作者写的一篇三区学术论文,或许正是因为论文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些像这样太过绝对,却无法有效证明的语句,这篇论文只是在某个三区期刊中发表,陈辰会看到,是因为这篇发表于几十年前的论文被称为是最像小说的论文,在每个答辩季点击量、阅读量都会猛增一下。
  陈辰一开始不了解,后来知道了,那些苦于写论文的都在通过这篇文章减压。
  陈辰一度为那些通过这篇论文减压的人无奈,因为那篇论文的致谢是这样写的:
  【……
  最后,笔者感谢自己。
  笔者会在本文使用大量的绝对化语句,因为在笔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中,已经能够证明这些绝对是有道理的,哪怕暂时无法用公式来证明这种绝对。
  因为查重的苦吃的太多,笔者这次改了一些查重时标着鲜明红色的名词,用通俗易懂但没有那么规范的语义来表明。
  笔者在写完全文后发现,这篇论文必定会引起一些波澜。但当笔者知道这篇论文无法发表在1区时,笔者就无所谓这论文的表述方法这一类跟笔者写这篇论文无关的事。】
  第一次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陈辰觉得:兄弟,你证明不了的我来帮你证明。
  现在,陈辰觉得就这样吧,给普遍是灰黑色的写论文世界一抹不一样的色彩也不错。
  陈辰感觉到自己的双眼皮在打架,打得很激烈、不分彼此。
  陈辰感觉到自己有点老了,但很快的自我反驳了,并找到了一个即合理又能说服自己的理由:今天的发呆没有什么好的中心,明显是在排遣心中的落寞。
  可是,明明今天第二节晚修前就已经做好了决定“只参加物理竞赛”这个决定了。第二节课也很静心地背了一节课的单词以及一小节的练习。。
  难道还有什么大问题没解决吗?
  这是陈辰躺在床上脾气眼睛前,最后一秒的想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