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君临魏蜀吴 / 第二章 面子重要,汉室重要

第二章 面子重要,汉室重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好诗,好诗。”
  随着一声喝彩,刘基停了下来,但见院门走进来一位三十左右的男子,身着浅蓝色长袍,颇具威仪。
  “基见过子羽先生。”
  刘基虽然是魂穿而来,但那汉末的刘敬舆的记忆却没有消散。在他的印象中,这是父亲刘繇手下一位不得志的谋士是仪。
  此人虽然不为刘繇所重用,却被刘基看重。在数年前,曾经挖掘到是仪的墓地。
  他挖掘过的墓地大多都有被盗的痕迹,唯独是仪的没有被盗墓贼惦记。
  只因为这是仪实在是清廉,为政数十载,在东吴担任尚书仆射,受封乡侯。
  只是如此的高官厚禄,死前却要求孙权给自己节葬,墓地里几乎没有任何陪葬物品。
  是仪,字子羽,北海人氏,因至江东避难,所以投到了刘繇的帐下,但是刘繇唯独信任谋士许邵,故是仪不得其用。
  “公子此诗绝代风华,怕是司马相如在世,也难比之!”是仪夸赞着,实在是这首诗好极了,气势磅礴,世所仅有。
  刘基也没想到诗仙李白的一首诗文让是仪如此震惊,更不知道是仪居然在院落外。
  “不知先生在此,是要往何处去?”刘基躬身说着,不矜不伐,为人赞叹。
  是仪似乎想起了什么,叹了口气:“公子有所不知,横江一战孙策取胜,其孙吴二族在孙家颇具威武,足以招兵数万,故大人命吾等前去议事。”
  “孙伯符。”刘基喃喃自语的念叨着孙策的名字,他对这个人甚是不喜,杀害陆康,逼死刘繇,偷袭严舆,虽号称豪杰,实在是卑鄙无耻。
  刘基想着想着,突然想了起来是仪是谋士出身,历史上著名的关羽之死,世人皆知是陆伯言之策,吕子明之能,殊不知背后也有是仪的操纵。
  “先生以为此战如何?”刘基对着是仪问着,虽然才十二岁的幼龄,但却显示出一副上位者的气息,不禁让是仪暗自赞叹。
  是仪不禁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出了一番话:“张英、樊能,为将尚可,若守一方,必败也。”
  随之,是仪又叹了口气说:“若是主公能用太史慈,则孙策未必能攻入秣陵。”
  “太史慈?”
  刘基愣愣的喊了一声,随后陷入沉思,这是刘繇手中唯一的一位无双上将,也是历史上东吴能够与魏蜀两国抗衡的仅有将领。
  “先生的意思是父亲不愿意用太史慈,不知先生可知为何?”
  刘基当然知道太史慈历史上不得志,所以才投奔了孙策,但为何不得志却难知。
  是仪不知为何,竟然没有顾虑的全都说了出来,也许是刘基的那首诗让他震惊了吧。
  “太史慈与大人乃是同乡,俱为东莱人氏,本来大人对其颇为看重,毕竟我军虎将稀缺。”是仪赞叹不已。
  却又叹道:“但许邵却说太史慈只是莽夫,用之必败,故大人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
  刘基哼了一句:“世人皆言许氏兄弟有识人之明,原是如此眼盲之人,让人笑话。”
  “这还要从太史慈误伤许家的管家说起。”是仪解释着:“许邵大人本是不甚介意的,奈何其府上的管家说太史慈看不起许邵,所以才打了他,于是便有了这后来的矛盾。”
  刘基听着听着,微微点头。
  “父亲既然召集文武议事,不知许邵先生和太史慈将军可同去乎?”
  是仪略微思索道:“许邵倒是会去,但是太史慈不过一小卒,恐无缘进入。”
  “父亲糊涂啊!”
  刘基嚷嚷了一声,随后缓缓收上了佩剑,对着是仪说着:“还请先生派人去请太史慈入堂,你我同去议事,定要让太史慈去对阵孙伯符,否则我扬州必陷入其手。”
  “好。”是仪顿时感觉很是开心,刘繇虽然无识人之明,但却是极其溺爱自己的三个儿子,尤其是这长子刘基,生得威仪不凡,相貌俊朗,而且熟读诸子百家,被诸多名士夸赞,刘繇十分得意。
  大厅之内,林林总总的站着数位扬州的文武。
  厅上一人,四十左右的年纪,同刘基一般,年轻的时候定然是个美男子,虽然四十岁了却依然能够看出俊朗之容,这人便是扬州之主,州牧刘繇。
  “主公,前军司马太史慈,勇武众人皆知,可于前方御敌,抵挡孙策。”
  一名二三十岁的青衣文士躬着身子,青色长袍,显示出其的气质不凡。。
  刘繇甩了甩衣袖,轻笑一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也!”
  “父亲如此之言,儿斗胆下相问,是你那区区的面子重要,还是我大汉百年基业重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