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已长生万万年 / 第三章长平之战

第三章长平之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赵军取得局部胜利的同时,武安君白起的两路神兵,从天而降般于两侧偷袭赵军丹河东岸的大后方。
  第一路秦军,由司马梗统领两万五千人,从东北面绕到赵军百里石长城后面,切断长平赵军与邯郸以及北上党的联系。
  第二路秦军,王陵将军领五千轻骑兵渡过丹河,切断了长平赵军与大粮山的联系,大粮山是赵军屯粮所在,秦军由于兵力少,不能占领大粮山,但切断道路却是可行的。
  随着战况的深入,白起将军也对这两支神军不断增兵,力图困死赵军。
  形成了赵军撤退,秦军追击的反攻策略。
  在赵军撤退的过程中,王龁岂能让赵军安然撤退,他统领秦军对赵军展开压迫式的追击,不让赵军返回丹河东岸,也为两路神兵争取时间。
  赵军一面放火烧林,一面布置陷阱,用强弩兵断后,退得井然有序。
  秦军纵然能拖慢赵军的步伐,却未能大规模杀伤赵军,这种情况下,赵军渐渐有了起死回生之势!
  赵括指挥的赵军,在付出一定代价后,主力还是渡过丹河,又回到长平大营。
  在这一攻一撤的过程中,赵军损失不小,至少有数万人阵亡,秦军损失反而更大。
  凡事有利便有弊,虽然我军损失伤亡很大,但也为另外两路大军争取了时间,司马梗部攻克北部的百里石长城,王陵部则切断大粮山与长平大营的联络。
  秦军已经对赵军完成战略包围,将赵军限制在白里石长城、丹河、小东仓河谷这个三角区当中。
  如今赵军与大粮山的屯粮点失去联络,赵军若要打通粮道,必须控制住小东仓河谷。然而小东仓河谷河水虽不深,但两岸悬崖峭壁,乱石嶙峋,除偶尔冒出的几蓬杂草之外,别无他物。
  这就是战略,一个统帅的作用,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但白起身为名将,他的战略眼光无疑是强大的,深远的!
  赵军粮草不足,为了抢夺粮草,两军展开了生死较量!
  赵军奋力抢运粮食,秦军拼命阻击,两军在小东仓河谷展开激战,河里和岸上,一时喊声鼎沸,杀声震天。
  小东仓河谷中,尸积河道,血流成渠,极少数赵军血盈袍铠,也只扛了数袋粮草返回长平大营。
  白起令我军守住各个山口要道,修筑壁垒,将三十余万赵军困在长平。
  将军,此时赵括插翅难逃,赵国灭亡不远矣!
  白起摇头,赵括也是一代明将,怎会坐以待毙,他必然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
  哦,是末将疏忽了,小看了赵括此人。
  白起摇摇头“白冥啊,你记住,为将者任何时候都不可大意,也不可小觑他人,须知狮子搏兔,亦要尽全力,你的判断直接影响整个大局”
  白冥惭愧,末将知错!
  嗯,好好看我给你的兵书,平时多看多想!
  这时,白起大喝一声“白冥听令”
  末将在,白冥跪地听令!
  命你率领五千大军,埋伏在此处,务必留下赵括!
  白冥接令,不杀赵括,提头来见!
  随即率领大军埋伏,这时一小兵来报“白副将,敌军来了”
  轰轰,赵括率领两千精锐果然突围!
  赵括不愧为名将,刚到就发现有埋伏,不好,有敌军!
  哈哈,赵将军,本将恭候多时了,那里走,杀!
  白冥率军攻击,杀,将军相撞,肢体横飞,流血漂橹,锵,两剑相撞,撞飞了彼此!
  杀,一剑劈杀,不给赵括反应机会,一剑快过一剑,这是白起从战场总结的剑法,一招一式干脆利落,直取敌人性命!
  赵括你可以安息了,一剑而过,刺入赵括心脏,一代名将赵括,卒!
  来人,带回赵括尸体,厚葬之!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40万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
  于是白起用分批处理的方法手段,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这四十万敌军就在白冥眼皮子底下,一批接着一批被处决,而他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白冥疑惑,不解,为何将军要杀如此多的人,整整四十万啊!光挖坑就挖了很大很多,这是战争,不是儿戏,不得如此,留下赵军,秦军耗不起,秦国更耗不起,罪人就让本将来当,这是白起的话!!
  将军,加我一个,为了将军,为了大秦,末将无悔,遂杀俘明志!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秦军也伤亡大半,国内空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