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已长生万万年 / 第四十八章统一大业

第四十八章统一大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战起,秦国即借口援燕抗赵,开始对赵进攻。
  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但把进攻的重点指向赵国南部,以陷赵军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
  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冬,燕赵两国正在酣战之际,秦派王翦率军进攻太行山之战略要地阏与,使这个早为秦国垂涎的战略要地一举被秦拔除,从而打开了从西面进攻邯郸的通道。
  秦杨瑞和军进攻韩阳(阏与之北),也顺利攻克,这样邯郸的西北方向即失去了屏障。
  秦桓齮军从南阳出发,攻占邺邑所属之安阳。至此,秦军已推进到邯郸之南,仅与赵都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和少数城邑。
  各路秦军虽有30万之众,但由于受到赵20万大军的顽强抗击,在攻占上述地区后,即被阻于现地。后来,经过连续作战,秦始皇将原来由南北3支攻赵部队,编为1个独立作战单位,由桓齮统率。
  秦始皇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桓齮的新编部队,再度向赵南部进攻。桓齮避开正面渡河,改由漳河下游渡河迂回赵扈辄军的侧后,攻击邯郸东南的平阳。
  两军于平阳展开交战,赵军被击破,被斩10万人,赵将扈辄阵亡。赵王启用北部边疆名将李牧为统帅。
  李牧军曾歼灭匈奴入侵军10万之众,威震边疆,战斗力最强。李牧率军回赵,立即同秦桓齮军交战于宜安肥下地区,给秦军几乎全军覆灭的沉重打击,只有统帅桓齮带领少数护卫突围逃走。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因而形成了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经过秦国的多次打击,韩的土地日渐缩小,韩于是向秦表示愿为藩属。
  秦始皇十五年,赵王迁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又出动南北两路大军对赵进攻。
  赵军统帅李牧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取胜后,再攻击南面的秦军。
  李牧指挥的赵军机动灵活,风驰电掣,先给进攻番吾的秦军以沉重打击,跟踪追击,驱逐秦军退出赵境,立即回师南进,声势所及,锐不可当,漳河沿岸秦军闻讯,不战而走,上党等地秦军也纷纷撤退,不敢应战,秦军第3次大举进攻失败。
  赵军虽然在李牧统率指挥下,一再战胜,可是兵力损失后难以补充,单凭现有兵力无法对秦持久作战,必须立即寻求外援。而这时楚、魏业已削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齐,争取齐国人力物力的支持,才能与秦相抗衡。秦也察觉赵的这一企图,立即派遣一批策士到齐进行游说活动,极力破坏齐、赵的联合,孤立了赵。秦则不失良机,接着发动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秦始皇十七年,赵王迁六年(公元前230年),赵发生特大旱灾,秦就于次年再度发动对赵大举进攻。
  同年,也就是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为彻底灭韩,派内史腾率兵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内史腾指挥秦军攻克韩都,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这样,韩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亡之国。
  韩国灭亡,身为韩国公子的韩非因早年入秦为质,身为韩国人,一直想为弱韩贡献自身力量,可惜秦王一统六国乃大势,韩非更是不愿一身才学为覆灭家国而出,乃罪于秦王。
  韩非受罪获牢狱之灾,身为师兄弟的李斯见其才学在自己之上,为了自身前途,韩非在一日,总会压己一头,心中一狠,欲先斩后奏于秦王。
  备好酒菜,李斯亲自前往狱中送其一程。
  望着盘坐的韩非,李斯感慨不已,师兄好久不见啊!
  师弟真是好手段,看来是吾大限将至啊!!
  哈哈,不愧是师兄,李斯得意忘形,韩非你知道吗,从没有哪一天让我如此兴奋。
  自打在老师坐下听学以来,汝处处受到老师照顾,所有的一切汝都是最好的,什么都不如你,老师偏心,汝家世好,贵为韩国公子,锦衣玉食,凭什么吾处处受到批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