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三国之王者之风 / 王锋的用人之术

王锋的用人之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锋这个人很懂用人之术,他之所以能够想到用臧霸一是看人的能力,二是看这个人的本事,三是看这个人的心里,臧霸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所以这次也是想到用这个人,就是觉得这个人的本事所在呢?
  刘虞这个人太有本事,自己必须要想办法对付他们这群人所在的地方。就算是自己对付不见他们,到时候也能够坐观成败,让他们知道自己这个人得手段,也让他们知道自己厉害呢?
  驭人之术即用人之道,所谓驭人,实则为管理人,使用人。
  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大凡千古名帝,无不精通这驭人之术,使得国泰民安、政通人和,造就太平盛世。就是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无须多少治国齐天下的胸怀与本事,只要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调解处理各类矛盾,就可以平步青云,功成名就。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既没庸人,更没废人。正如武功高手,无需名剑利器,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闲来看一下古代圣贤是如何阐述用人之道和驭人之术的。
  姜尚,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识才用人之道主要体现在《六韬》中。在《六韬》中,姜尚首先论述如何识才。姜尚指出,人有表里之别,人才有真假之分,所以姜尚告诫周文王,如果“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就容易颠倒黑白,“而不得真贤也”。另外,姜尚还提醒周文王,奸臣们往往用不正当手段博得众人的厚爱,同时乐于相互勾结以压制忠贤,若领导被奸臣所蒙蔽,“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那么“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因此,为了避免领导为奸人所蒙蔽,不能恰当的选拔人才,姜尚提出识别人才的“六观”和“八征”。所谓“六观”就是“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所谓“八征”,就是“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德,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另外,姜尚还强调对人的考察要克服片面化,尤其要注意了解其不易显露的另一面:“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必见其情”。
  在《六韬》中,对于用人方面,姜尚主要强调三点:
  (1)赏罚严明。姜尚指出:“尊爵重赏”与“严刑重罚”是相互依赖的两手。对于如何做到赏罚严明,姜尚指出:一要做到“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的原则;二要贯彻“杀贵大,赏贵小”的精神;三要果断行事,否则“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
  (2)领导以做出榜样影响人。姜尚指出,作为领导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好相趋。”二是领导要做到“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果能这样做,“士众必尽死力”。
  (3)善于利导。姜尚指出:“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固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
  不管结果如何,目的也只是怎么用人,到底结果如何还是要看的操作,王锋生性奸诈很聪明做法。毕竟他以后也是要用人呢?
  任何人,任何一项事业,一件事情,决其成败的主要因素都是大势所趋,力量对比,主要矛盾,全局大节。至于那些边边脚脚的细节和花絮,最多能影响到成败的时间早晚和程度,或使成功锦上添花,或使失败雪上加霜,就好比年三十打了只兔子,有他没他都过年。
  一个人去应聘工作,如果比较注重细节。譬如衣冠整洁,举止得当,能捡起地上的碎纸,自然会给人一种好印象,但最终是否录用你,还得看你的文凭,履历,和笔试面试的成绩。
  一个搞设计的工程师,即使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办公桌上收拾得干干净净,非常礼貌的对待老板和同事,甚至连随手关灯,便后冲水都堪称楷模,如果设计不出老板想要的东西,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上无竞争力,老板也会毫不犹豫的炒他鱿鱼。
  从军国大事,历史风云来看,更是如此。楚汉相争,最终结果取决于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指挥正误。霸王别姬的动人细节,至今还被人传颂,令人叹息。但无论别不别姬,怎么个别法,都无关大局,因为十面埋伏已经布好,四面楚歌已经响起,他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明亡清兴,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崇桢皇帝之死是巨变中的细节。他究竟是上吊吊死,喝药毒死,投水淹死,自焚烧死,都无关紧要,最多再添点戏剧性,改变不了最后的命运。戌戊变法的失败,有人说是细节不慎所致,譬如错用了袁世凯,因为他的告密和投机导致算盘皆输。其实,成败的关键在于保守派和维新派的实力差距太大。即使没有袁世凯,也有张世凯,李世凯,也必然导致其他细节上的失败。还是谭嗣同说的好: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相传***很注重细节,对许多小事都了然于心。人们常津津乐道于他的细心与周到,但别忘了,他还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他更关注国内外风云,要不然,他就不是一个指挥若定军事家,运筹帷幄的政治家,纵横天下的外交家。最多是一个细心负责的好管家。
  人们常说“棋错一招算盘皆输”,但如果能引起算盘皆输,就不叫细节了,而是大节,是关键。譬如失掉一个卒子,叫细节,丢了一个车,是大节,事关全局。所以,我们要注重细节,但不能夸大细节的作用。细节有时能影响成败的快慢,但不能决定成败的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过于注重细节,就回让我们变得谨小慎微,畏首畏尾,近而影响我们掌控全局的大眼光,大视野,大手笔。看待历史进程,倘若把细节抬到决定成败的高度,就会以偶然性代替必然性,最终势必陷入神秘主义,不可之论的泥潭。
  的确,细节以其生动,直观的特点显得鲜活,富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但无论如何不要忘记,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真理。这些道理王锋自己也是清楚明白,就看这次的结果。到底能够变成那样,这次的结果到底如何,还在后面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