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聊斋之问道天涯 / 第一章 少年春衫薄

第一章 少年春衫薄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滔滔钱塘江水,日夜不息的从两浙钱塘府绕道,百转千回跌宕起伏,奔流入海。
  碧草如茵,远山含黛,燕子啾啾,绕树低飞,正是江南晓春三月。
  绍兴府投醪河畔,一排数十棵柳树娇翠欲滴,一少年书生倚在河畔小石桥头的栏杆上,望着桥下潺潺的水流怔怔出神。
  少年约莫十七丶八岁,着方巾襕衫,乃是一位秀才相公。身形如弱柳,鼻子直且高挺,方口薄唇,若墨画的剑眉有着飞扬的神采,只是此刻眼神迷茫。
  李天涯望着河面上自己的倒影,终于再一次确定了一件事,自己真的穿越到了大明朝。
  他是来自二十世纪的一个灵魂,原名何楚,原是南京大学一名哲学系大学生。在毕业典礼那天喝了个大醉,一觉醒来,就成了现在这副身体的主人。
  这个身体主人名字叫李天涯,表字子楚,今年刚满十八岁,去年五月底刚考上生员,成了一介秀才。
  由于长年苦读营养不良,读书又太用功,在放榜当天得知自己考中绍兴府道试第一名,兴奋过度,当晚又和一众同窗庆祝多喝了几杯,于是乐极生悲竟致一醉不醒。结果当晚两个灵魂融合,就变成是现在的他,当然,后世的灵魂是主宰。
  考上秀才以后,因李天涯学业出众,深受座师赏识,又知道他家境贫寒,就举荐他到府学宫社学当蒙师。
  明朝社学都是官办,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免费,社学蒙师由当地县令聘请,俸钱也由县署支付,学生除第一次拜师需要贽礼之外,一般也不再交费。绍兴府是文风鼎盛之地,社学办得较好,仅山阴一县就有社学近两百所,府学宫后的这一处社学近年因为有良师指教,儒童中考取童生、补生员的比其他社学多,所以来此求学的儒童竟有近四十人,而一般社学不过一、二十人左右。李天涯一边当蒙师,一边准备明年的乡试。
  一觉醒来回到了四百多年前,谁能淡定呢?
  一年多过去了,在这段时间李天涯想了很多,从心乱若狂到繁嚣落定,狂躁归静,回首前尘虽觉无奈,可既然到了这里,那就好好活着吧。
  社学儒童小的不过七八岁,大部分十三四岁,刚进学的课程是《三字经》,再学《百家姓》,然后是《千字文》《论语》等。
  现在这个时辰正是下午社学放学时间,李天涯叹了口气,准备回家,这身体主人父母双亡,家里还有一位小妹叫李小婵,两兄妹相依为命。
  多想无用,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没办法改变,就在这个世界活个精彩吧!李天涯摸了摸胸口的一枚银戒指,这枚银戒指是从穿越带过来唯一的物品,戒指有两层,外面一层可以转动,镂刻有六个黝黑的梵文,用一黑绳子挂脖子上。戒指是当年暑假期间李天涯去西藏旅游,临走时想搞个西藏的东西作记念,但是囊中羞涩,用两百块从一个藏民手中死皮赖脸弄到的。
  既然这个物品是陪伴我一起过来的,那就好好珍藏,作为我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念想吧。
  李天涯前世性格豁达乐观,很能随遇而安。
  心事一去,李天涯整个人感觉轻松了,投醪河两岸已是春花姹紫嫣红,芳草新绿如茵,踏在光洁的青石板上,入目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周围人来人往,活脱脱一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江南的春天真是诱人啊,李天涯边走边欣赏起周围的景物。
  快到家时,想起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自己精神恍惚,令小妹日日担忧,于是准备去集市买一些好吃的,晚上慰劳慰劳小妹。
  下午的集市上喧闹的很,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夹着高一声低一声唱歌似的卖小吃的吆喝,和着轱辘声,家禽牲畜声,构成一曲俗世的喧嚣。
  桥北有个庙,叫“东桥土地庙”,每年正月祀神庙会,俗名叫“增福添财会”。逢到会期,早早的就有各处商家赶来,错三落五搭起席棚,围着这座土神祠连绵起市,一二里地间耍百戏打莽式的、测字打卦的、锣鼓、小曲、滩簧、对白、道情、评话、打十番鼓的……喧嚣连天,今天虽不是庙会期,倒也热闹异常。
  作为前世见惯大都市摩天大楼汽车马路的穿越者,李天涯正饶有趣味地欣赏这古代充满古典韵味的繁华场景。
  “卖梨,卖梨,又脆又甜的大鸭梨呀,一文钱一大个呀!”一声吆喝声传入李天涯耳中,这粗犷的叫卖声显得异常的惹人注意。
  李天涯探头望去,路边一个粗壮的乡下人,身边停着一辆大车,车上堆放满了黄澄澄的大梨子,煞是馋人。
  此时边上已经围了一些人问价,乡人略带拘谨的应付着,不过价钱却是不低。
  李天涯想起小妹喜欢吃梨,于是也挤了过去,正想开口买几个。突然身边又挤过来一个人,李天涯定眼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道士,身上的道袍破损,三缕长须,脸容清癯。道士从李天涯身边挤进去对乡下人说:“大兄弟,请行行好,能否赏我一个梨吃,贫道已赶了好几天的路了。”
  乡下人厌恶地呵斥道士:“哪里冒出来的道士,快走,快走,我哪有梨送你吃,你还是去其他地方逛吧,别阻我卖梨。”一边说一边走过来挥着胳膊,意思让道士走。道士退了一步,继续乞求:“大兄弟,别这样小家子气,我实在渴坏了,你这么多梨子,就给我一个吧,好心有好报的。”但乡下人沉着脸只是不肯。
  道士又喋喋不休道:“一车数百颗梨,贫道只吃一个,对你也没什么大损害......”说着,就伸手去摸梨,他的手掌黑乎乎的。李天涯暗暗好笑,这个牛鼻子道士倒是脸皮厚啊,不但绕舌,还死缠烂打的。
  乡下人大怒,担心道士摸脏了梨,一个大踏步冲过去,猛力去推道士,道士轻轻一抬步避过,嬉皮笑脸道:“哎呀,别动粗,别动粗。”还顺手抹了一个梨子,只见那个梨已经留了一道黑印子。
  乡下人更气了,口里骂声不绝,追着道士不放,无奈道士脚步轻灵,身手敏捷,只是围绕车子转,始终追不上。
  李天涯见他们闹得不可开交,感觉那道士非等闲之辈,应该是在故意戏弄乡人,就不知乡下人哪里得罪了他。这时旁边的人纷纷劝乡下人说:“你就给他一颗不好的梨子吧,别弄的没完没了,我们还等买梨呢。”那乡人也死心眼,涨红着脸,执意不肯。不一会,这周围聚了一大圈人群,纷纷攘攘争执起来。
  李天涯等得不耐烦,担心家里小妹久等,就出声道:“你们别闹了,不如这样吧,我来买,给这位道长一颗吧。”说着,从衣袋摸出两个铜板,“来,我要两颗梨子!”
  乡下人和道士闻声一看,原是一位秀才相公,都停了下来,道士打量了李天涯一眼,这一眼精光逼人,打揖道:“这位公子好,贫道有礼了”。李天涯见他变得彬彬有礼,也不敢怠慢,回礼道:“道长好”,一边从乡人手里接过两颗梨子,递给了道士一颗,“道长,请慢用。”
  道士接过梨子,也不擦一擦,直接就塞口里,咬了一口,说道:“多谢这位公子,且别忙走,一会贫道送你梨子吃,加倍奉送。”
  这时旁边围观的人就讥笑道:“这道士,这会说什么混话,你刚才都要这位相公讨梨子,现在就说送人家梨......”
  “是啊,这臭道士,真能胡吹大气!”……
  李天涯也笑问:“道长既然有梨,怎么还跟他人讨梨吃呢?”
  道士神秘一笑道:“刚才贫道是需小相公的梨核做种,人能发善心,种下一颗善的种子,自然功德无量。想吃果还必要有因,因果因果,因果轮回,似简实深,似深实简,深深浅浅,可惜世人都不识啊,哎......”像绕口令一般说着,一边叹气一边摇头,又意味深长的看了李天涯一眼。
  道士说完就大吃大嚼起梨子来,黄橙橙的梨子,脆而多汁,李天涯看的眼馋,禁不住吞了吞口水,自从穿越过来,家境拮据,这样的好梨子他也是好久没吃过了。
  道士旁若无人的把梨吃完,将梨核拿在手里,随意走了几步,就当街在空旷的地方掘了一个坑,将梨核放进去,将土埋好。
  “哪位街坊好心?给老道端一碗水来?”
  道士奇怪的行为,身边早就围了一大圈看热闹的人,早有好事者,立刻从旁边的食肆店里借了一大桶水提给道士,道士伸手接过,倾倒下去。
  奇怪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那埋梨核的地方钻出青嫩嫩的细芽来,慢慢抽芽长大,不多时就长成一颗梨树,最后居然开花结果,结了满树黄澄澄的梨子,前后不到半个时辰。
  道士先摘下两颗最大的梨子给了李天涯道:“这俩颗就还给小相公了,以报公子刚才赠梨之德……”然后又对围观的众人说:“剩下的梨子……诸位可以自己取梨吃。”
  众人又惊又喜,一哄而上,而后在众人的哄抢中,这满树的梨子转眼间已被摘下来散发干净,道士见状哈哈大笑道:“好,好!梨尽了,果还了,梨树干还给老道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哎……”说话功夫,又叮叮当当将梨树干伐了,轻轻松松地扛在肩头,大踏步,口里还哼着歌,飘飘然而去。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之极。
  李天涯看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太神奇了!亲眼见到这种如同戏法的表演,令他大为震撼,他宛如做梦,禁不住揉了揉眼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法术吗?
  禁不住心里一跳,这个情景似曾相识啊,对了,这岂不是《聊斋志异》里的故事?难道我进入了蒲松龄的聊斋世界里?
  一下子,李天涯懵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哎呀,我的梨……?”
  突然传来一声嚎叫声,把李天涯惊醒过来。
  ——长篇小说《聊斋-问道天涯》为布衣天涯先生所著,小说情节除部分取之《聊斋志异》外,余皆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