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抛荒 / 6.开荒

6.开荒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夜好梦留人睡。小山村的气候当真怡人。萧远军十分钟情于这个冬暖夏凉的山村,虽说如此,冬季这里也能见到纷纷扬扬的大雪。
  萧远军今日就按照自己的规划实施了,做一个快乐的小花农。
  好在这地方石块很多,萧远军在平整完土地之后又用石块对土坎作了修饰,这样一来就算下雨也能漫步花园。
  忙活完一切,已经中午。萧远军打算去镇子上买些花苗。
  这一来一去,他花费了近三个小时,花苗如愿以偿地买来了。令他更为高兴的是,自己之前预留的室外mini健身区终于能够派上用场了。他买的一些器材到货了,自己去提货点找人送了过来,等待安装。
  还有自来水装置也设置好了,除了吃水用山泉水,生活用水都可以用湖水了,不用自己去打水了。自己预留的化污池也有了效用。
  整体步入正轨了。
  萧远军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如今居然过上了如此隐逸的生活,整个人心灵没有一处不畅快。
  他趁热打铁,把所有的花苗都种上了,如此,单他这个院落周边的几亩地区域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世外桃源:萧远军自然也种上了许许多多的桃树。
  相信明年春天,这里将是百花齐放,精彩非凡。
  萧远军忙活完这些,已经日暮,血色残阳铺在前方的湖面,实在美极了,当真应了那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他今日兴致很好,买了一些熟食回来,用微波炉热了一下就到院子西侧的小亭子去把酒赏落日了。
  小灰趴在他脚跟旁,已经长大许多了,皮毛也光泽起来。
  落日余晖,彩霞满天,湖水荡漾,动静皆宜。
  虫儿鸣叫,飞鸟归巢,夜即将到来。
  萧远军已经微醺,开始构思自己的小短篇来。
  这事他早就有了计较。
  关于点穴的故事,他最为印象深刻的还是这个:
  八十年代,国家严厉打击扒窃行为。有一天一个老人挑着自己种的红薯上街去卖,老远就看见了一个小偷在用刀片划一个妇女的口袋。
  老人故意从小偷身边路过,不经意在小偷手腕上点了一下。也没有揭露小偷的行为。
  小偷见事情有人知晓了,也就罢了手,只是心中很不痛快,于是把老人拉扯到街角,想要报复。
  老人不慌不忙,说道:“年轻人,有手有脚,饿不死,干点脚踏实地地活路。我就住在一望水村,你不出三天必来找我,万要记好我住处。”
  小偷一头雾水,想起自己打了这老头也没什么好处,于是骂骂咧咧离开了。
  就在第三天正午,一行三人来到了老头的住处,其中自然包含那个小偷:只是他已经口吐白沫,似乎瘫痪多时了。
  老人家一早就在等候了,此时迎了上去。
  其余两人不敢造次,客客气气请老人救命。
  老人家爽朗地说道:“偷盗不是正途,你们且改邪归正罢。这个小兄弟只是被我点了穴位,待我解开就是。”
  老头说完,看准一个地方,用力按压了几下。果然,奇迹发生了:那个口吐白沫,瘫痪在夹板车的男子恢复了正常。
  男子当下就服气了,带着两个小弟磕头告辞,并且立下誓言,回归正途。
  这当然是老一辈给孩子讲的奇谭故事。
  萧远军受此启发,决定写一个民国事情的故事。大概就是主角得了一本点穴密义,苦练多年终于成材。在动荡的时代里历经千辛万苦实现了人生价值,最后走上抗日前线,成为了战场上治疗圣手,大大降低了英雄们的痛苦。
  醉翁之意不在酒,萧远军真正想要的是借这个故事传达点穴密义:反正小说都是虚构的。
  想好了这些,他就开始下笔了。
  一直写到夜深,终于有了好的开头。
  这时他才刷刷手机,令他惊喜的是,自己的一些关于小山村的文章和视频逐渐有了一些平台推广,似乎有些流量了。
  有人留言甚至要来这里体验一翻。
  不过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罢,谁会大老远跑过来?
  萧远军也没有在意,构思明天应该去开荒了:自己家的那几亩地已经荒废多时,自己要学着种地,第一步就是开荒啊。
  其实萧远军最想的还是种上一大片油菜花,这样来年春天整个小山村一定美不胜收。
  他也在思索着,应该种种麦子,玉米,红薯,水稻,这样自己一年下来就能知道这些主粮如何播种经营了。
  自己比较想种的,还有西瓜。
  小时候自己最爱吃西瓜,小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种,有的就是自己吃,有的是拿到镇子上去卖。
  最痛快的就是跑到自己瓜地里,看上哪个摘哪个,摘回去放在流动的山泉水里冰着,等到吃过晚饭再一边看电视一边一家人分享。
  这也造就了萧远军识别西瓜成熟与否的小窍门:就是把耳朵贴着西瓜,然后用手轻轻按压。要是听到像水流一样轻微的“沙沙”声,那么这个西瓜就熟了。如果是闷葫芦,就没有熟。他自然还能根据按压力道大小和“沙沙”声的强弱来判定西瓜的成熟度。太大声的已经过度成熟,空心了,称为“翻沙”,不太好吃了。
  萧远军每天都带着充实的劳动成就感睡去,心中格外宁静。这是城里的生活无法给予他的。这里得每一个改变都有他的付出,他已经把心血播撒在了这里。可笑地是,如果没有那五千万,他可能还在继续找工作,还贷款?
  事情绝不像这样发展:他就算没有五千万,也已经打算卖掉房子回家乡城市谋生了。
  萧远军这次是被快要长大的公鸡叫醒的,心中十分惬意。
  已经快六月了,天气将要热起来。萧远军趁早拿了一些工具就急匆匆去开荒了。这里都是自家的土地啊,虽然不多,但是以他的实力,估计要用上一到两周才能完成工程:这还是在他买了一些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
  不过为了让自己不太劳累,反正自己也不是指着这个吃饭,没有压力,就当体验体验陶渊明所说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心情。不过他更在意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态。
  萧远军有足够的时间来打理这片土地。他并不是胡乱开垦,他为了方便,在其间还修了一些石板路,这样一来,工程更加浩大:虽然也才几亩地。
  前前后后一个多月时间,土地终于被规划和整理好了。萧远军现在看着这垄沟分明的土地,心中十分满足。也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吾不如老农。
  这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初,农历六月上旬了。正是萧远军之前心心念念的野地瓜成熟的时候,乡间都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六月六,地瓜熟。
  这种野地瓜十分挑生长的地方,在平整的土地上似乎很少见,倒是在山坡上、道路边十分常见。它们也是长着藤蔓,匍匐在地上的,贴合十分紧密。结的果子也都是在泥土里若隐若现,是淡红色的,约有小时候玩的玻璃珠大小。
  成熟的野地瓜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让人口舌生津。它熟透了是软软的,用手撕开表面的皮就可以吃里面的果肉。
  萧远军没有太早出门,而是等太阳差不多晒干了露水才出发去刨地瓜。
  小黄狗已经长成大黄狗了,萧远军还是一直称呼他为小黄。小黄一直跟萧远军形影不离,好在小山村本来就不大,一声呼喊就能听见:小时候经常弥漫着大人呼喊小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萧远军在道旁专心致志寻找起来,不一会就有了不小的收获。他不经意间回头,看见了自己的院落,当真是美极了:栀子花已经初放,洁白一片,就像给屋子献上了飘带;牵牛花朝着太阳的方向挂在藩篱上;月季花也争奇斗艳起来,颇为灵动;还有那美人蕉,大大的花朵映衬在小斑竹里,格外雅致。
  远远地就能看见再前一点的两棵看门树:一棵是核桃树,已经结满了核桃了,青绿色,沉甸甸的;另一棵是柿子树,也是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
  陶潜的乐趣萧远军此刻终于有了更切实的体会。
  他带着胜利的果实,又在西侧的小亭子里享用了。
  这一个多月来他除了开荒,小说断断续续也写了十多万字了,已经快接近尾声了,点穴方法也基本透露得差不多了。没想到的是,借着他公众平台号的流量积累,他的小说也有了一些读者,不过他可没想过靠这个有什么利益收获,他最希望的还是推广自己的小山村、小院落。
  这不,这一天午后他正在小憩,正好小说也完本了,自己不费脑力了,就连那本密义自己也研究透彻了,十分具有自豪感:自己当个赤脚医生绰绰有余。至于点穴,他发现最为有用的还是止血、止痛两个用途,也就熟练了这一套方法。
  有一个人突然给他留言了:作者您好,我想到您村做调研,可否告知具体地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萧远军自然和留言者沟通起来。
  来访者只是定了大致时间是12月,只有自己一个人来访,到时候需要萧远军接一下。。
  反正还早,这才7月呢,萧远军也不推脱,同意了。
  正要闭目养神,微信里突然来了一条消息:小兄弟,还记得大叔么?正好我路过你市,要停留几天,能否聚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