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明首席御医 / 第六章一掷千金

第六章一掷千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感受着和煦阳光洒落在身上的微暖,江太仁感觉浑身充满了力气,脚步格外轻快。
  “爹,走慢点。”
  某个小短腿撅着小嘴,不满地提醒道。
  “爹一时开心,忘了。”江太仁露出歉意的笑容,俯身去抱儿子,却被江平安挥着胖爪子打断,“爹,我自己走。”
  刚立志要独立,要上学,转眼就被当小屁孩,这怎么行?
  “爹,还要走多久?”
  “书坊就在书院街,马上就到。”
  听到这话,某个小短腿心里踏实了。
  永城县不大,长宽不到三里路,若是成人,十来分钟就能从东城门走到西边的凤仪门。
  书院街相对清静,偶尔才遇到几个身穿月白儒衫的书生,或是大户人家出来采办的下人。
  大概走了半里路,街道两旁不再是大户人家,渐渐多了些商铺。
  放眼望去
  商铺林立,旗幡招展。
  小贩热情的吆喝声也多了起来。
  江平安好奇的打量两侧商铺,警惕性却很高,小胖爪死死护住胸口的兜兜。
  刚听老爹讲了,10两银子可是一笔巨款,若按现代的购买力,1两银子大概七百块,10两银子够三口之家一年的开销。
  “儿子,到了。”
  老爹的声音,打断了江平安的思绪,顺着老爹手势望去,前面左侧正是书坊。
  萃古斋!
  书坊的名字很有诗意。
  大门口左边挂着一块白幡,写着“书坊”二字,右边刻着一条竖匾,“古今名人文集诗词汇集”。
  “古今名人?口气倒不小。”江平安嘀咕一句,跟着老爹抬脚往里走。
  书坊布局很简单,古香古色。
  两个穿着儒衫的学子正坐在柜台左侧,安静地看着书籍,柜台内,店老板正在招呼另一名穿着绸缎的富家公子,后面则是一排排精雕细刻的酸枝木书架,一叠叠书籍码的整整齐齐,隔着几米远还能闻到一股清淡的墨香。
  江平安进门时,正好店老板取了个封皮,将书籍包好,满脸堆笑的道:“客官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完成交易,店老板心情愉悦,见江平安两人进来,并没有因为二人穿着朴素就心存怠慢,笑着招呼道:“两位这边坐,想看什么书?本店书籍诗集应有尽有,无论是大家心得,还是孩童启蒙,随便挑。”
  江太仁有些紧张,局促不安,说话也磕磕绊绊:“我们,想看些……。”
  “医书,县医学的医书。”
  不同老爹的紧张,虎头虎脑的江平安很放松,蹬着小短腿,爬上凳子,扭了扭屁股坐稳了,大大方方地回应。
  慌个屁啊!
  老北京的书城都逛个遍,网红店都打过卡,鼻屎大的小书坊还真不放在他眼里。
  店老板见江平安底气十足,笑容越发热情:“小郎君一看就知天资聪颖,是您要备考县医学吗?”
  “嗯。”江平安点点头,“小子请问,咱们县医学考试,要考哪几本书籍啊?”
  江平安的落落大方,让江太仁也放松下来,放下药箱,好奇的竖起耳朵聆听,事实上,他是个走街串巷的铃医,手上的方子还是祖上流下来的,没读过县医学,也不清楚医学的考试科目。
  店老板余光扫了一眼江太仁身边的药箱,看出是医户子弟,笑容越发热情,“小郎君,您问我啊,可算是问对人了,本店乃是老字号,在永城开了十几年,历届医学子弟都是在咱这买的书籍,我是一清二楚……”
  “莫吹牛,直接说。”江平安撇撇嘴。
  店老板笑道:“若是读县医学,只需买几本大经就可以了,若小郎君志在太医院,又手头宽裕,在下则建议你多买几本小经。”
  “何谓大经?何谓小经?”
  江太仁好奇的插话。
  “稍安勿躁,我给两位沏壶茶,咱边喝边聊。”店老板很善经营,返身从柜台摸出一团茶叶,摆上一套白瓷小茶盏,又从屋内取了一壶热水,给江平安两父子沏了两杯热茶。
  “大经就那么几本,《素问》、《难经》、《本草》、《脉经》,再加一本《伤寒论》。”
  “这么多?”江太仁忍不住咋舌。
  店老板笑道:“在下说的仅仅是方脉科,若是针科和疡科则有所不同。”
  “有什么不同?”
  店老板不急不慢道:“若是考针科和疡科,则无需买《脉经》,增加《针灸三经》即可。”
  “那其他科呢?”
  “咱们县就考三科,方脉科、针科、疡科,除非小郎君天赋异禀,有资格问鼎太医院,应天府那才会分十三科,那些书籍太冷僻,小店也没闲钱置备。”店老板笑道,又给两人添了一杯热茶。
  江平安呲牙,倒吸一口凉气。
  前一世,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就遥遥领先,课程也是恐怖如斯。
  没想到,明朝医学课程也巨繁琐。
  有点头疼。
  怎么选?
  事实上,从宋朝开始医学科考,太医院就开始分科,到元明两朝细分至十三科,后至清朝减为十一科。
  听店老板的口气,永城县医学是简化版,仅教方脉科、针科和疡科。
  方脉科包括大方脉和小方脉,大方脉就是内科,小方脉就是儿科。
  针科,自然是针灸一道。
  疡,是疮、痈、疽、疖的通称。
  (看到这几个字,是不是跟小平安一样头皮发麻?嘿嘿,不会读就对了……)
  “儿子,要不咱们先买一本?”江太仁搓着手掌局促地说道。
  “爹,咱带了银子。”
  江平安的小胖爪拍了拍鼓囊囊的口袋,底气十足。
  店老板笑容更加殷勤,“小郎君,我先拿几本大经,二位先过过目。”
  说完,转身走到那一排酸枝木书架旁,寻着格子下的标签,抽出几本书籍,在江平安面前逐一摆开。
  五套书,每套数册。
  书本很新,一翻开,纸张还带着一股清淡的墨香。
  两父子各拿一本,看的津津有味。
  江平安前一世,从小被爷爷逼迫背医书,对中医并不陌生,可看的却不是这几本,就连手上这本《本草》,还他娘的是《神农本草经》。
  至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要等200年才能面世。
  “二位打算买几本?”店老板等了许久,见两人看的入神,咳咳两声,善意提醒道。
  “全买。”
  江平安将10两银子重重拍在柜台上,豪气地说道。
  10两银子换成人民币都有6000块,别说买书,买个爱疯都没问题。
  店老板扫了一眼桌上的银子,似笑非笑地说道:
  “小郎君,《本草》就要20两……”
  噗……
  20两?
  甜水巷医二代,破解永城县疑难杂症的绝世猛人,分分钟赚10两银子的大明新贵江平安,当场喷出一口茶水。
  几本破书……
  居然比爱疯11P还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