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明首席御医 / 第六十八章神童

第六十八章神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请夫子出题。”
  略显稚气的声音,在讲堂内回荡,带着明显的稚气,可所有人脸上没有轻视,反而神情一震。
  尤其是两个抄录学生,更是一脸钦佩的望着这个比自己小四五岁的小胖纸,眼睛都快冒出小星星来。
  小神童要接招了。
  众人都很期待,傻子都知道,裘富贵看江平安的眼神就没带善意,用屁股猜也能猜到,他出的题目,可能简单吗?
  裘富贵厚着脸皮道:“县医学,传授四本大经,你知道是哪四本吗?”
  “知道。”
  “既然你信誓旦旦的言明,能跟上众人的进度,那老夫就出个简单的题目,《素问》看过吧?”
  “看过,请夫子出题。”江平安肃然道。
  裘富贵玩味的笑了笑:“《素问》第七卷,经脉别论篇,第一篇,汝可记得?”
  两名学生一听,脸色大变,《素问》用词晦涩,最是难记,居然还抽中间那段最难记的,便是他们,也没有十足把握……两人不由替江平安捏了一把汗。
  谁知,江平安轻轻一笑。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㥣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
  朗朗上口的声音,再度在讲堂环绕,这么晦涩的古文都能流畅的背出来,众人心底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裘富贵显然也没料到,他精心挑选的题目被江平安轻松挤破,愣了两秒,恼羞成怒道:
  “那这一段,做何注解?”
  这……就为难人了吧?连两个学生都看不下去,用鄙夷的眼光斜视台上的裘夫子。
  谁不知道,《素问》这本大经,注解深奥,颇难理解,没有夫子的讲解,谈何注解?
  可江平安开口就来:“黄帝问道:人居住环境、活动情况、体质强弱,会对经脉之气血产生影响吗?会有改变吗?岐伯答:通常来说,惊恐、恼怒、疲劳等因素,皆可造成人体经脉和气血的变化……”
  一番对答,没有丝毫停顿。
  这得益于戴老送那几本注解过的医书,若是早几日裘富贵问他,江平安定然哑口无言……想到这,江平安内心忽然升起一股对师傅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戴思恭师从朱丹溪,医书注解大气磅礴,怎么可能有错?
  那两个学生,也被震撼了,都忘了记录,掷下笔,目瞪口呆的望着江平安,眼中泛起崇拜的光芒。
  这可是《素问》……
  想一想,当年他们入学时,就被夫子拿着戒尺,每天摇头晃脑的背着经书,不知抄坏了多少草纸,不知挨了夫子多少戒尺,才勉强背过关,至于注解,比起江平安差了不是半点星点……
  裘富贵也惊的下巴差点脱臼,田臧则是目瞪口呆,就连一直板着脸的阎峻,也忍不住合着江平安稚气的节奏,轻轻击节。
  眼眸中,更是闪过一抹欣赏。
  真是一颗好苗子啊!
  可惜,太可惜了……
  阎峻瞳孔一缩,眼中的欣赏稍纵即逝,又变得深邃起来。
  洋洋洒洒数百字注解,江平安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就连有心找茬的田臧和裘富贵也无奈的发现,江平安的注解完美、无懈可击,完全挑不出刺……
  一瞬间,气氛变得有点尴尬。
  原本,两人存心刁难江平安,信心十足,自认为会将江平安问的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现在是骑虎难下、下不了台……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从江平安身上,转移到阎峻身上。
  汤头歌背了,完美。
  《素问》也背了,无懈可击。
  总不能,让一个六岁的孩童,去实证看病吧?那传扬出去,会让人笑掉大牙,也会让同行所耻笑。
  众人皱起眉头,一脸困惑的看着阎峻,猜不透他下一步如何处理?是顺着台阶,收其入学?还是继续出题?
  顷刻间,讲堂无比寂静。
  针落可闻。
  阎峻眯着眼,目光深邃,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数息……
  十息……
  不知过了多久,阎峻才幽幽一叹:
  “《本草》可曾读过?”
  “小子读过。”江平安平静道。
  “人参那一节,背来听听。”阎峻声音平淡,听不出息怒。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江平安气定神闲,温声细语的说出。
  “好,一字不差。”众人心中微微赞赏,这小胖纸,恐怕就是那种传言中的“过目不忘”的神童。
  然而……前面两位夫子出的《素问》都难不住,为什么阎夫子还出这道题?
  没道理啊?
  没让众人困惑多久,阎峻就缓缓开口:“我辈行医,死记硬背乃是落了下乘,唯有结合实证方为正道,来人啊……”
  阎峻面无表情说着,朝那两个抄录学生挥挥手。
  两人一愣,一头雾水的走到阎峻面前,恭敬的听着阎峻吩咐,可听着听着,脸色就变了,偶尔还偷偷瞄一眼江平安,眼神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去安排吧。”阎峻淡淡说道。
  “是,夫子。”两学生恭敬的回应,然后匆匆离开讲堂,似乎去筹备什么。
  正当田臧和裘富贵一头雾水,不知道阎峻葫芦里卖什么药时,两位学生快步回到讲堂,手上还捧着一个药匣子。
  “小娃娃,药匣子里面有三支药材,你来告诉老夫,哪根才是真正的人参?”
  说完,那两学生走到江平安面前,在桌上铺一块红色绸布,慎重的将三根极其相似的药材,逐一铺在红绸布上。
  “高,实在是高……”
  原本还忐忑不安的田臧,看到桌上的三根药材,恨不得抚掌大笑,裘富贵见状也是眼前一亮,忍不住抚须微笑。
  裘富贵是惠民药局掌管药材采备的,自然清楚,下面三根药材,看似相同,其实分属于不同品名药材,哪怕是有十几年采办的老药师,也未必能辨别真伪。
  “这下子,高枕无忧了。”
  裘富贵手扶白须,一双鱼泡眼斜视江平安,眼中爬满了无尽快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