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修仙从祈祷开始 / 第五章 人情味

第五章 人情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武觉得自己的手抓不下了。
  王小三脸涨得通红,本来只能抓一只野鸡的小手,硬是要搂两只,差点没把两只野鸡箍死。
  陈小暮作为伤残人士,拄着一根粗大的木棍,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
  倒不是他手没力气抓鸡,而是发功后,头现在晕乎乎的,能勉强走路算不错了,根本没那闲工夫再抓只活物。
  王武现在很后悔没从隔壁三爷家借个布袋,鸡太多,弄得他们不得不把工具都扔了,自己费劲地抓了四只野鸡,王小三抓了两只,总共才弄了六只。
  如果有个布袋的话,他就能多带一点回去。
  为了照顾陈小暮,王武决定先自己带四只鸡回去,王小三慢慢地陪着他走,等把四只鸡带回家关起来,再过来接他们。
  山里的孩子不敢说飞檐走壁,但在如履平地还是没有问题,飞也般往家里冲。
  由于心情太过激动,王武跑得飞快,只花了5分钟不到就跑了两公里山路,就可以想象他的速度有多快。
  察觉到王武一个来回只用了几分钟,陈小暮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早就发现这个世界不一样,或许是因为存在灵气这种东西,这里的人身体素质远比地球上的人强太多。
  王武只是个贫困人家16岁的少年,虽然长得高壮憨厚,但只能说底子比较好,实际上由于经常把好吃的让给弟弟,常年吃糠咽菜导致营养不良。
  即便如此,他也曾亲眼看到王武将一块几百斤重的大石搬起来。
  王文才10岁,力气已经不比正常成年人小。
  就算是8岁的王小三,也是每天要打几十斤猪草回来,剁碎煮烂喂猪,一系列流程做得不比普通人差多少。
  总而言之,这是个经过灵气增强的世界,陈小暮的力气在这里,顶多算个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有些孩子的力气都比他大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王武他们总觉得陈小暮受了无比严重的伤,过于虚弱的原因。
  实在是陈小暮瘦弱的不像样,看着年纪比王武他们大一点,可身体素质,还不如王小三这个8岁小女孩。
  回到家,王武已经从隔壁三爷家借了两个鸡笼罩子,就是用竹子编成的一个半圆形大框,上面会有个孔,用木板盖着就可以防止野鸡逃跑。
  “6只野鸡,两雌四雄,四只留着配种,两只雄的一只可以卖,一只用来吃,如果能再买一点调料就更好了。”
  看着鸡笼里6只活蹦乱跳的野鸡,王武甚至已经盘算起来,心里美滋滋地想着。
  王小三在一旁流着口水道:“现在就杀鸡吃吗?”
  “还是等娘回来吧。”
  王武犹豫。
  陈小暮却笑道:“熬鸡汤要小火慢炖才好喝,当然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白吃白喝你家那么久,今天就让我来大显身手,做一锅美味的鸡汤。”
  “好,我听你的小暮哥。”
  王武不再迟疑,开始对陈小暮言听计从。
  主要是他想着反正有6只野鸡,杀一只宰了吃也没什么,除了王小三和王文长身体以外,陈小暮这个伤员也很需要营养补充元气。
  稻香村大部分女人在镇子里秀坊做工,男人上午忙完仙田,下午还得打理自家农田。
  王家的田地在父亲重病的时候卖掉了,十几两银子也仅仅只是为王父多续了半年的命。父亲撒手人寰,王家就没有了自己的田地,勉强帮乾浮山的仙田工作换口吃的已经不容易,哪里还有能吃野鸡的时候?
  陈小暮在王家找了半天调料,葱姜蒜这类东西倒是有,谁家村人不在屋后的菜地种一点?就是酱油醋料酒这类调味品完全没有,想也知道,王家穷成这样,怎么可能会有这些。
  有点盐和油算不错了。
  这点猪油和食盐还是王小三辛苦养猪,过年的时候乾浮山的后厨管事来收猪,见猪猡膘肥体壮很是满意,大发善心送给他们的。不然就这年月的油价和盐价,王武辛苦一年攒的钱也买不了多少。
  其实做鸡汤也不需要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鸡汤本就鲜美,味精都不需要放,弄点葱姜就行。王武还特意去三叔家要了点淮山天麻之类药材,山里药材多,普通药材不值什么钱。
  陈小暮挑了只肥大的雄性野鸡,本来想割喉放血再烫开水退毛,没想到被王武制止,说是这样做会破坏了野鸡五彩斑斓的毛发,就不能放到市场上去卖了。
  于是陈小暮就把杀鸡的工作交给王武处理,自己则躺在屋檐下继续晒太阳。主要是头有点晕,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要多休息才行。
  忙活了一个下午,王武才磨磨蹭蹭地把鸡杀好,手法倒是很干净,鸡毛被他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陈小暮按照自己的习惯开始煲鸡汤。
  这些年在外漂泊的经历早已经让他养成了一手好厨艺。
  鸡汤炖在锅里,王小三在灶前时不时用铁钳夹着柴火,闻着扑鼻而来的香味,心儿早已经不知道飞到了哪里去。
  傍晚时分,稻香村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
  由于山里的地势不同,村子的排序并非是整齐划一地列在一起。
  按照小河上下游和田地分配进行房屋建造,王家在小河下游,偏南一点的位置,最近的就是三爷家,也有约二十几米的距离,房屋与房屋之间隔得很远。
  虽然距离远一点,但人心很近。
  三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上午侍弄仙田,下午种自家田地,小儿子在镇上做小买卖,两个儿媳也有营生,孙儿甚至还能去镇上读书,家境比王家好上不少。
  这些年若不是三爷和村里人时常接济,王家的日子恐怕早就过不下去。傍晚一到,和镇上一起做女工的三爷家媳妇就和李大婶一起回来。
  两人有说有笑,在三爷家门口分别。
  李大婶还没到家门口,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味。
  这让她愕然许久,甚至上下看了眼,确定是自家破旧的土木老房。
  “娘!”
  在屋外整理鸡毛的王武看到母亲回来,连忙站起来汇报情况:“今天陈大哥抓了6只野鸡。”
  “啊?”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李大婶震惊得不轻。
  “快来屋里看。”
  王武喜气洋洋地招呼。
  李大婶进了堂屋,看到堂屋里有两个鸡笼罩子,左边三只,右边两只分别关押了5只野鸡。
  “真的是野鸡!”
  李大婶大喜过望,这5只野鸡拿去镇里卖,最少能换600多文钱。
  要知道,王家辛苦一年替乾浮山养那么多牛羊,一年下来也才一两贯。
  这些钱要用做一年的开支,到了年底可能所剩无几,甚至要借钱才能维持生计。
  现在多了这600多文钱,对于王家来说,无异于意外惊喜,可能接下来好几个月,日子都会过得好一些。
  “娘!”
  坐在灶前的王小三向门外的李大婶挥了挥手,高兴地道:“今晚有鸡吃。”
  李大婶一愣,跑去厨房一看,锅里煮着鸡汤,好悬没气死,拍着手掌痛心疾首地道:“你们杀鸡做什么,全糟蹋了,留着卖啊。一只野鸡可以换两只家鸡,再换点鸡仔,我们就可以自己养鸡,以后就有鸡蛋吃了。”
  不得不说,李大婶的精打细算听得大家伙一愣。
  对啊。
  之前怎么没想到野鸡可以换家鸡这一招呢?
  就算没换到家鸡,卖了钱可以买鸡仔,养大了也好啊。
  以后就天天有鸡蛋吃,逢年过节还能杀只鸡打牙祭,哪用得着天天上山逮野鸡?
  就连陈小暮这个正经农村出来的孩子都没想到这一茬。
  小时候的记忆对于他来说,还是过于遥远。
  看老娘急得眼泪都快下来,王武忙上去偷偷在她耳边道:“娘,野鸡是陈大哥抓来的。”
  “啊?”
  李大婶被野鸡冲昏了头脑,才想起来鸡不是她家的。
  陈小暮赶忙道:“没事,我的命都是小武救回来的,几只鸡算什么。现在杀都杀了,急也没用。剩下的5只就按大婶的办法做,明天让小武拿去镇上卖了,买鸡仔回来养。”
  王小三举起手自告奋勇:“我来养,保证把它们养得白白胖胖,不让它们饿死。”
  “那多不好意思呀。”
  李大婶收住眼泪,一脸不好意思地道:“当然,既然是小暮一片心意,我要是再推辞小暮心里恐怕也过意不去,我就替小武说声谢谢了。”
  陈小暮:“???”
  您真就一点都不客气一下呗?
  当然。
  严格来说,在把陈小暮救回来这一点上,王家除了搭上一点米粥,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损失。
  但本身一条命的价值远不是这样衡量,要不是王武把他背回来,陈小暮恐怕早就曝尸荒野,被豺狼虎豹咬得连个整尸都不剩下。
  所以几只野鸡而已,陈小暮一点都没有想着计较。
  李大婶不是坏人,只是穷怕了,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度日,抠门一点,精打细算一点不是坏事。
  看到这个家庭因为几只野鸡忽然变得喜气洋洋起来,陈小暮笑道:“鸡汤快炖好了,饭也差不多煮熟了,准备起锅吃饭吧。”
  “我去喊二哥。”
  王小三嗖一下从灶前跑出去,往翠湖去喊王文了。
  李大婶对王武道:“这些年你三爷对咱们家多有照顾,咱们现在有口鸡吃,也别忘了邻里,你去给他们家送半边过去。”
  “好嘞。”
  王武一口应承下来。
  陈小暮却道:“送半边我们就没剩多少了,不如干脆就送一只活的过去。”
  “那就只剩4只鸡了,怕是买不了多少鸡仔。”
  李大婶皱起眉头。
  陈小暮笑道:“您放心,今天既然我能抓到6只,明天就能抓到更多,以后咱们天天有鸡吃。”
  李大婶愕然道:“真的吗?”
  “当然。”
  陈小暮拍着胸脯承诺:“大婶,不信你可以问问小武,我有独特的抓鸡技巧,要不是咱们今天带布袋,抓得更多。”
  王武忙点头道:“是啊娘,我亲眼看到小暮哥挥手就招来几百只野鸡,抓都抓不过来。”
  刹那间,李大婶就感觉被幸福包围。整个人瞬间变得豪气起来,大手一挥:“既然如此,就给你三爷家送一只,还有你三叔,七叔他们,都送一只过去。”
  这些年,也的确欠了村里人不少人情债。
  一只野鸡或许不算什么。
  但这已经是他们能提供最有限的回报了。
  王武提着鸡出门。
  远远的,就看到三爷家的大孙子端着个碗向他们家走来。
  三爷人善,经常会让孙子送些做好的饭菜过来。
  两个人路上遇见,相视一笑。
  村里人。
  可能会缺钱,缺衣服,缺粮食。
  但永远都不会缺人情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