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修仙从祈祷开始 / 第二十章 白给

第二十章 白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哥七哥小武,怎么跟我开这么大的玩笑。”
  王大明端来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个茶壶和几个大碗,心惊胆战地看了眼屋外正在和王小三玩耍的两只大虎。
  大家给自己倒上一碗茶,陈小暮喝了一口,甘甜爽口,是他童年的记忆,不由赞道:“好茶。”
  王大明笑道:“乡野人家哪有什么好茶,就是清明雨后在后山野茶叶树上摘的,一没蒸二没炒,晒干了自己泡着喝。”
  作为王武的邻居,王大明可以说是看着王武长大,虽然最近没怎么回过家,但也村里来了一个外乡人,上次回去的时候还见过陈小暮一次,倒不算生人。
  喝完茶,王大石开门见山地道:“大明,这次过来,是想借你的后厅会客,有些生意要找人谈,不知道你这里方不方便。”
  王大明坐下来笑道:“都是兄弟,有什么方不方便的,反正今天也没开门做事,你们随便用就是。”
  “那好。”
  陈小暮便对王武和王大石道:“你们去邀请镇里的大药材商过来,就说有大生意做。”
  王大石纳闷道:“不应该先去找周郎中吗?咱们这根人参还没鉴定,万一是个好货色,被他们坑走了怎么办?”
  “无妨。”
  陈小暮笑了笑:“一切都在掌握中。”
  他来之前,忽然就想好了这次卖买该怎么操作了。
  高端药材不像低端药材那样走量,30两银子的卖买,对于那些顶级大药商来说肯定不会看在眼里。
  但枫叶镇本来就不是个什么大地方,这里驻扎的都是大乾王朝几个药材商的分号,主要交易大批普通低端药材和中端药材市场。
  因为乾浮山的灵气浓郁,种植产出来的药材质量非常好,使得有大量药农在山下开垦药田。
  药材商们的渠道来源,也基本都是种植药材。毕竟药材的需求很大,野生药材生长周期慢,纯靠进山采药走不了太多量。
  因此枫叶镇的药材市场,主要是以种植药材形成的低端药材市场。然后就是以山民们进山采到的野生普通药材,形成一定量的中端药材市场。
  高端交易自然也有,一般都是当地人进山采普通药材的时候,偶尔采到一株名贵药材,或者是中如村这个隔绝在深山老林的村子卖给他们,量少又贵,很难形成市场规模。
  陈小暮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其中的市场空白,以前药材商们要想获得珍贵药材,就只能靠运气,一颗百年野山参,品质即便不高,也能卖到20两银子一根。
  如果运到县城、州府甚至北上进京,价格只会成倍地往上翻。
  毕竟任何东西在原产地价格便宜属于常识,因为当某件商品从原产地运往外地的时候,中间就会产生运输、人工和销售商利润等等成本,就如同内陆地区海鲜贵,海边便宜是一个道理。
  现在靠着自己的能力,陈小暮可以在山里肆无忌惮地寻找珍贵药材,源源不断的珍惜药材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如此就能形成一个高端药材的产业链,他们的药材就能迅速占领高端市场,做到垄断地位。
  陈小暮之前问过,中如村虽然也出高端药材,但数量稀少,绝对无法满足市场要求。
  这显然是一个机会。
  王大石见陈小暮心意已决,便招呼王武两个人出去了。
  如果是以前,陈小暮要如此当一意孤行主导地位,性格强势的王大石肯定会不满。
  但现在一是药材他找的,二是收服了两只猛虎,王大石也不得不服气。
  从王大明的杂货铺出来后,他们就先去找药材铺。
  乾浮山是个产药重地,不仅仅是枫叶镇,邻近十多个镇子,乃至南安县城,都有大量药材铺子。
  源源不断的药材,会从山里挖出来,然后运往南安县城集中,再送去有南方药都美誉的浔江州府城里,最后运往大乾王朝各地。
  因此枫叶镇的药材铺不少,王大石连续找了几家,说是一根地枝、十几斤七星花和一根不知年份的野山参,有兴趣的不少,但听说要去镇西的某个杂货铺里面谈,就都意兴索然,说是不去。
  归根到底,这些东西虽然不错,但离让这些药材商们亲自上门的程度还差了些。只有周郎中的老板和几个规模较小的商号掌柜愿意,加上随从和鉴定人员约有10余人。
  王大石带着人过来,王武则先回来报信。
  得知药材商们已经过来,陈小暮就坐在客厅里等着,很多时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毕竟陈小暮的样子看着非常年轻,不过是个少年,对于这些商场老油条来说难免轻视,不认为会是什么大生意。
  因此扮相和气势就很有必要。
  待掌柜们和随从进来的时候,都是吓得脸色发白,差点拔腿欲走。
  就看到一个俊美的少年坐在客厅主位上,他慵懒地撑着左手,倚靠在旁边的茶几上,右手则垂下来,缓缓地摸一只大猫的脑袋。
  初看时只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猫,再仔细一看,那猫转过头来看向他们,所有人都吓得魂飞魄散。
  这哪是大猫,分明是一只大虎!
  “掌柜们且慢。”
  陈小暮见鸿门宴的气势已经达到,笑嘻嘻地道:“不要害怕,这虎是我的宠物,不会伤人。”
  母虎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划归到陈小暮的宠物行列里,张开血盆大口,打了个哈欠,眯着眼睛倚靠在陈小暮的脚边,不断地蹭来蹭去。
  “小兄弟真是好本事,居然能降服这么大的虎,刘某人佩服。”
  一个有两撇山羊胡的中年人拱手抱拳,强自镇定,坐在了陈小暮左侧客座上,选了第二个位置,不敢靠得太紧。
  见他坐下,其他人便也坐下来,这里大多数人并不是商号老板,而是驻扎在这里的分号掌柜。
  不过这位山羊胡中年人例外,他是众仁堂东家的嫡孙,叫刘宸善,执掌众仁堂在南疆的生意。这次刚好来枫叶镇查账,听说有人卖珍惜药材,顺道过来看看,没想到一进门,就差点吓出魂。
  “我这个人是急性子,闲话和废话我就懒得多说了,我姓陈,叫小暮,大家唤我小暮就行。”
  陈小暮笑眯眯地说道:“今天邀请各位掌柜来,是有桩大生意谈。”
  “大生意?”
  有位掌柜纳闷道:“一根地枝十几斤七星花也算大生意?”
  “当然不是。”陈小暮一挥手,王大虎便把竹篓拿出来,掀开布盖,露出里面的药材。
  众人伸头去看,之前那位掌柜笑道:“地枝和七星花的确稀罕,不过在座的各位都见过,每个月也不是没有经手过几根,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吧。”
  陈小暮指着竹篓里一个土疙瘩道:“那一根180年份的野山参呢?”
  “180年?”
  众人大惊,这可就真是稀罕东西了,野山参的数量本来就少,有年份的就更少,100年的普通品质就价值20两银子,年份越高,价值越大,180年,最少得值50两银子了。
  刘宸善将那土疙瘩从竹篓里拿出来,小心翼翼地取了一根参须,细细观看。作为药商世家,又非纨绔子弟,鉴定药材的本事还是没有拉下。
  “不错,珍珠斑密集,根须粗壮,最少150年以上。”
  半响后,刘宸善点点头,看向陈小暮道:“这根参的确值得出手,小兄弟打算卖多少钱?”
  “不卖。”
  陈小暮看着众人,露出一口大白牙:“只送。”
  只送?
  几个掌柜糊涂了,互相看看,不解其意。
  陈小暮大方地一挥手,“这些药材,我愿意送给在座的各位。就当是见面礼,给诸位压压惊。”
  这话一出来,王大石他们差点炸了锅。
  价值几十两银子的药材就这么送?
  败家也不是这么败的吧。
  而且你就算要送,也可以送给我们啊。
  送给外人算什么事?
  但他们还没说话,陈小暮继续说道:“不过以后的药材,就不止是这点价值,以后不仅是180年的野山参,280年,380年,乃至500年,800年的名贵药材,都有可能出现在这里。”
  “所以召集诸位前来,一是想认识认识,混个脸熟。二是以后当我再次召集诸位的时候,就是大家带好银两,准备参加拍卖的时候。”
  拍卖?
  刘宸善不解道:“小暮兄弟,恕在下见识浅薄,何为拍卖?”
  陈小暮笑道:“很简单,我把东西摆在这里,大家觉得可以买,就拍价,价高者得。若三次叫喊没人买或者无人再竞价,则东西归买主或者流拍。”
  “这不就是唱衣吗?”
  “原来是唱衣,不过如果真的有数百年年份的名贵药材,也的确值得唱衣。”
  “几十两的东西当作见面礼,小暮兄弟这份气魄的确了得。看来今天的东西只是开胃菜,以后还有更好的东西。小暮兄弟请放心,下次你若召集我,我必欣然赴约。”
  唱衣的来源是古代寺庙僧人拍卖自己的衣服,后来逐渐演变为拍卖会。因此自古就有拍卖一说,只是假托唱衣之名而已。
  众人心中了然,这是陈小暮在借用这次聚会,发起一个小圈子的拍卖会。
  不过前有大老虎吓人胆魄,后有挥手间送出价值几十两的药材,一时间陈小暮在诸位掌柜的心目当中,威严而又充满了神秘。
  如此形象一旦树立,自然令人不敢轻视,恐怕以后真有唱衣会,他们也会欣然前来,看看是否真有更好的药材。
  陈小暮见基础已经打下,便笑了笑:“如此,大家便约好了,待我下次召见大家的时候,就是诸位花光银子,买走那些奇珍异宝的时候。我就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王武,送客。”
  端茶送客,掌柜们纷纷起身告辞。
  陈小暮给了王武一个眼神,王武有点不情不愿地提起地上的竹篓,将掌柜们送出去后,把竹篓推给了刘宸善带来的随从,至于掌柜们怎么分这些药材,就是他们的事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