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不是村长 / 第二章 奇葩问题

第二章 奇葩问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赵老三话音刚落,坐在院子里的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发出了阵阵笑声,好像看到赵本山与宋丹丹联合出演的爆笑小品一样。
  有含蓄不好意思的,抿嘴而笑。有当着几位领导的面,需要注意形象的,微微一笑。有率真无所顾忌的,咧着嘴哈哈大笑。也有那笑点极低,一点就着的,笑得前仰后翻,差点便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胡哓荷先是一怔,旋即左手和拿着蒲扇的右手都按在了肚子上,弯着腰,看这模样,似乎是笑到肚子痛。不过一想到副县长王余和村长在这里,连忙忍住了笑,只是憋着的模样,又惹得别人哈哈大笑。
  作为村支书的谢刚却是一脸愕然,看着赵老三一脸认真的表情,半响说不出话来。
  副县长王余也是一笑,自觉失态,旋即忍住了。
  陈珂看得一脸不解,小声的问副县长王余道:“这位大伯刚才说的什么啊,我一句都没有听清。”
  王余看着还是大学生的陈珂,语气有些严肃,一本正经的道:“少儿不宜,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陈珂白皙的脸上飞过一抹绯红,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笔,问道:“那这记还是不记?”
  副县长王余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都说了少儿不宜,你说记还是不记?
  不过这话他没有说出来,因为陈珂,是省里直派下来的高材实习生。从来没有见过农村的陈珂,天天吵着要去基层了解情况,所幸她听不懂地方方言,王余副县长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前面已经说了,哇,是说的意思,姑者,就是本地方言老婆的意思。这三个字凑在一起的意思是:讨个老婆。
  贫困户有找村委会要油要粮救济生活的,也有要小猪小羊养了发家致富的,找村委会要老婆,还是新娘子上轿————头一回,这完全是破天荒的事情,彻底刷新了大家的认知,不让大家捧腹、愕然才真是怪了!
  赵老三知道左邻右舍会笑他,但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开口,也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继续一本正经的说道:“我们这个地方,要山要山,要水有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双手赚钱,那是最实实在在的劳动人民,不说特别伟大,起码最是光荣,但就是哇不到姑者。谢支书你想啊,老人们常哇成家立业,成家立业,这姑者都没有一个,叫我们这些光棍怎么立业?”
  赵老三四十多岁,由于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从外表看起来,和城里七十多岁的老人差不多。
  但他说的确实是本村存在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偏僻山区的缘故,村里的光棍很多,并且随着外面经济快速的发展,女同胞们的择偶标准对于男性越来越高,村里的光棍人数逐年上升,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全省第一的光棍村。
  这一点作为村支书的谢刚不是不知道,但是取个老婆这种事情,叫村委会如何帮忙解决?自己堂弟的孙子都六岁了,眼看自己儿子也快三十岁了,女朋友都没有一个,自己哪还有心思替别人解决娶媳妇的问题。
  但自己说的话又不能收回去,只能有些尴尬的打着官腔说道:“你的这个问题啊!全村都很严重,我们村委会已经多次开会讨论过了,但是一直没有统一意见,不过你放心,我们会想办法帮你和大家解决的。”
  这本是一句极其普通的官腔客套话,但纯朴的山里人却把他当了真。
  “什么,村支书还帮忙解决娶媳妇的问题?”五十多岁的吴梅花正坐在角落里拿着澡盆搓衣,听到这话,好像自己六位数保护着四位数的银行卡上忽然进了十几万一样,心头一亮,精神也为之一震,立马甩了衣服,大步快速的跑到谢刚面前,满是雕牌洗衣皂泡沫的手一把拉住谢刚的手,神情极是激动,扯着大嗓门只差泪流满面的说道:“谢支书啊,你可比我亲爹还亲呀,我家狗娃三十多岁了,一直单身,有你这话,婚姻大事解决了,娃他爸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了。”
  任是见过一些场面的谢刚如何应对老道,面对着吴梅花只差跪下来磕头的激动神情,一时间也不知所措了起来。
  胡哓荷在村里多年,看到这情况,立马走过去,一把拉住吴梅花,边走边说道:“妹子啊,有问题一个一个来,支书会帮你解决的,今晚还有别的事呢!你说要是耽误了正经事,岂不是你的事也很难办?”
  吴梅花瞧了瞧胡哓荷,心里一琢磨,也对,笑靥如花的继续搓洗衣服去了。
  谢刚向胡哓荷投来感激的目光,心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在和老百姓打交道这一块,后浪没有前浪强,新姜没有老姜辣,这要学习的地方,可就多了。
  临时出的这事让谢刚有些尴尬,为了避免继续尴尬下去,立马对着早就商量好的张和田说道:“和田老板,你是见过世面的,又做过大生意,你看我们村要如何发展,才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张和田,三十多岁,小学毕业,一米七八的个子,长得大腹便便,满脸横肉。今天穿着一件崭新的白衬衫,打着大红的领带,头发像被村前赵六家养的狗舔过一样,笔直发亮。黑色的西裤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但平时都舍不得穿的,结婚时才买的红蜻蜓皮鞋,在昏弱得用了十年仍然舍不得换的、仅有10瓦的电灯泡下,刚擦的黑色皮鞋显得闪闪发亮。
  不知道张和田的人,只看张和田的外表以及听村高官谢刚老板、老板的称呼,定会以为张和田是一个家里有矿的暴发富。但是赵家塝的人都明白,张和田是他们村里希望小学负责炒菜的厨师而已。
  之所以穿成这样正式,出现在不是他家屋场的赵家塝屋场会上,是村长谢刚的有意安排。
  原因很简单,赵家塝的人也心知肚明。张和田一直想进村委会,但是一没文化,二没水平,纯朴的大山村人,完全看不上他私下里的几包黄鹤楼烟,在上一届村民的选举大会上,全体村民一致一人一票否决了他。所以他急切需要在村里的一些公共场合表现自己,树立自己的形象,好在即将换届的村委会选举上,能够进入村委会混个副职当当。
  说实话,在大山村里,能人不是没有,有本事的都在外面做事业,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些人自然看不上村里这点工资,所以留在村里的,都是些佘老太君带领的娘子军,清一色老人妇女和孩子。眼看村里的两个副职干部马上就要退休,再不补充年轻力量,谢刚非得成为光杆司令不可,于是挑来选去,也就张和田勉强凑合。
  张和田学历不高,没有文化和水平也不要紧,人不坏就行,不懂的总是可以慢慢教。
  最为重要的是,张和田烧得一手好菜,乡里县里领导尝了,没有不说好的,还特别能喝,在“村长是打出来的,乡长是喝出来的”不和谐言论中,一个村委会若没得一个会喝酒的,早晚得解散与别村合并。
  得知王余副县长今晚亲自过来听取村民意见的消息,谢刚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立马打电话叫张和田好好准备,希望他好好的在副县长王余面前表现一番。
  张和田听到谢刚点名叫他,心领神会,将谢刚早就告诉他的话如背书一样毫无节奏的背了出来,说道:“有位领导说得好,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这大山,别的没有,就是杉树楠竹多,若是能好好利用一下,将山里的竹子运出去,加工成各种竹制品,也能换不少钱。”
  赵家塝四十五人一听张和田这样说,都来了兴趣。
  说实话,大山里的人不是没有想过利用竹木赚钱,可是竹木在农村根本值不了几个钱,做出家具什么的,不是没有人要,而是需求量极少。
  谢刚一看众人若有所思的样子,心想只要再加把劲,张和田入村委会的事情就多了一些希望,立马侧身佯作吃惊的对副县长王余说道:“王县长,这个主意似乎不错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