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无双景候 / 第0001章 武渊候家的少爷

第0001章 武渊候家的少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0001章武渊候家的少爷
  景国皇佑五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帝都盛京的街头行人如织,车水马龙,一副生机勃勃,经济复苏的样子。
  自从新政施行,全国各地的行商贩贾活络起来,一股脑的涌向了帝都,似乎都有赶超前朝德昭皇帝在位时候的繁盛之像了。
  说起来德昭皇帝,他是景国民众心头永远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痛。
  尽管现在新朝已经都过了五年了,可是人们始终没有忘记他们伟大的君主一一景国德昭皇帝陛下。
  当年的景国在这位伟大的帝王的治理下,民富兵强,俨然已经有称霸天下气吞山河的气势了。
  就连雄踞在大陆北方的燕国,和南边以海军强盛的宁国,都在强大的景国的兵锋面前瑟瑟发抖。
  如果不是那一夜,这位伟大的皇帝陛下突然暴毙。
  如果不是皇储和被视为帝国守护者的二皇子殿下,为了争夺皇位而互相残杀,说不定现在景国已经扫灭燕、宁二国,雄踞大陆傲视天下了。
  可是,这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个“如果”。
  世上没有假设,时光也不会重新来过,这是历史的铁律。
  “那一夜”在帝国的历史上称之为“流血夜”。
  说起来真的很是让人扼腕叹息,帝王薨逝、将星陨落、柱石尽毁,宫城之内血流成河。
  据《帝国通史》记载,当夜流的血,把护卫皇城的金水河的水都染成了红色。
  可见当时的厮杀有多惨烈。
  “那一夜”是横亘在景国民众心头一道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口,而潺潺流淌着的金水河水,就是当夜的见证者。
  它似乎在悲痛的诉说着,当夜的情景,也告诫着景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引以为戒之。
  也正是那一夜,景国死敌燕国,突然发动进攻,马踏胭脂山,奇袭景国天堑之险平谷关。
  一击得手之后,连下景国二十八城。
  如果不是景国战神武渊候檐长风率领八万颍州铁卫,血战浏阳河畔,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阻止了燕国铁骑前进的脚步的话,景国危矣!
  是以,武渊候檐长风在景国民众的心中是除了前朝徳昭皇帝陛下之外,唯一的一个被镌刻在心头的人。
  同时印记在景国民众心头的还有,不过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军队——颍州铁卫。
  这支部队,是武渊候檐长风的直属部队,成员全部是从他的封地颍州招募训练出来的。
  当年浏阳河畔的那场血战,颍州铁卫的每一个人,都悍不畏死的擎着斩马刀冲向了燕国铁骑。
  一支轻装步兵,生生的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飞蛾扑火一般的血战一夜,硬是拖住了十万燕国大军的脚步,并且重创其主帅莫千愁。
  也正是因为那一夜的血战,才使得燕国退兵平谷关。
  当时损失惨重并且主帅都受伤的前提下,燕国不得不答应了景国的求和。
  签订了在景国民众心头,认为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平谷协定》。
  条约规定:割地一百里,外加二十八城。
  另外赔款三百万两白银,还要允许燕国商人到景国内地经商,边关不得征收商税。
  耻辱啊!这是高傲的景国民众心里的奇耻大辱。
  可是即便是这样,又能怎么样呢?
  帝国生变,没有轰然倒塌,就已经是要谢天谢地了,这份协定是不得不接受的。
  就这,还是景国裕亲王殿下,果断的拥立三皇子姬元庆为皇帝,迅速的稳定朝局的前提下才有的结果。
  试想一下,一个国家的朝堂不稳,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
  在帝国大厦即将倾覆之下,普通民众岂有完卵?
  无疑,签订这份条约,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最为明智的选择。
  否则的话,假如燕国再次调集兵马来攻,景国就有灭国之危险。
  好在的是他们的新皇帝,没有让他们失望。
  战后五年,新皇励精图治,景国又复苏了,毕竟景国强大的经济根基还在。
  现在的景国,无论是帝都还是边城都在一天一天的向好着。
  经历过战乱的景国民众,在废墟上重新建起家园,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总之,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向好的一方面变化着。
  百姓事生产,则仓廪足;商贾走西东,则税赋满。
  一个国家,有了粮食,有了钱财。
  在一切都无忧的前提下,他们最先考虑就是尊严的问题。
  是以,在景国的上层人物,尤其是军方人物之间,都在考虑怎么废除当年的《平谷协定》,洗刷当年的耻辱。
  说白了,这是压在景国民众心头的一块巨石,是整个景国的耻辱!~
  尤其是武渊候檐长风,一直在厉兵秣马,准备收复失地,一雪前耻。
  作为百姓们心中无比崇敬的战神一一一武渊候檐长风。
  无疑是极度受尊敬的。
  如果不是他,在当年的那场血战中击退了燕国,守护住了景国,现在他们都是亡国奴。
  可是战神一样的武渊候,在百姓们茶余饭后,谈及时,却都摇头叹息不止。
  为何?
  这源于武渊候爷的独生子檐流。
  可以想象,战神一样的铁血侯爷,怎么着后继之人也得是英勇无双的吧?
  可是武渊候爷,却生了个残弱多病的儿子。
  而且据小道消息说,武渊候家的这位少爷出生的那天命犯紫微星君。
  出生那日,天狼、破军、七杀三星聚首,这是天煞孤星的命啊。
  还据说武渊候夫人,在难产血崩,自知存世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嘱咐武渊候好好养大儿子。
  假如不是武渊候夫人的这番话,恐怕武渊候早就把小少爷给摔死了。
  还有,武渊候给小少爷起名字的时候,看到了寒冬腊月屋檐下滴水成冰的情景,随口说出了:檐流未滴梅先冻,一朵清孤不等闲的名句。
  小侯爷的名字也应运而生。
  这本来应该成为佳话的,可是……
  讲真,在景国民众心中,老天爷对武渊候,真是太过分了。
  儿子一出生就命犯天煞,从而克死了母亲,这简直就是对武渊候爷的一个沉重打击啊。
  都知道武渊候夫人性格温婉、心地善良,在帝国为难时刻没少接济穷人,可是到头来却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这或许真的就是传说中的命吧?
  不过,景国民众还是深深的被武渊候夫人的爱子之情感动到了,不管小侯爷怎么样,那也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在所有人都认为不详的情况下,她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拼劲全力的亲吻,并且嘱咐武渊候,要好生的把儿子养大,否则她死不瞑目。
  这才有了小侯爷平安的活到现在。
  武渊候夫人是多么受世人尊敬,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每逢清明时节,武渊候夫人的墓地堆满了鲜花和祭品,就是证明。
  这或许是景国民众对她的仅存的一点怀念与敬仰了吧?
  依照推算,现在檐流少爷也已经八岁了。
  死没死不知道,但是所有人都不希望他能长命百岁。
  因为命犯天煞的人,你活的时间久了,那么身边的亲人就会有报应,活不久的。
  国人没有一个希望小侯爷檐流克死老侯爷的。
  檐长风是他们的守护神,是景国的中流砥柱。
  如果武渊候不在了,那么景国也完了,这是景国所有人的共同的认知。
  前几天听侯府的下人说,武渊候把儿子送回到封地老家颍州去了。
  真是幸甚啊,要不然一直留在身边,一准儿会克死武渊候的。
  那样的话,他们就要永远的失去这位守护景国的战神侯爷了。
  可不能那样,景国需要武渊候,民众需要战神,那位该死的小少爷,最好永远也不要回来,一直老死在颍州才好呢。
  关于这位“天煞孤星”的檐流少爷,还有这样的一个流传:那就是帝国皇家大供奉云雨大先生,亲自出手给檐流诊治过。
  曾经下过断言,此子在胎中经脉受损,恐怕活不过十八岁。
  这个消息才使得人们对武渊候感觉到一丝欣慰,他们甚至在暗地里诅咒这位檐流少爷,早日归天,不要祸害他们心中崇敬的战神武渊候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