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民国鞋王 / 第四章:花鼓戏

第四章:花鼓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看着老神棍连滚带爬的狼狈身影,小少年仰着头,乐得哈哈大笑。
  哈哈大笑一阵后,小少年又呜呜呜哭了起来。
  “爷爷!孙儿给您长脸了,爷爷您放心,孙儿以后还要给您长脸,孙儿一定要让您成为洪桥镇最有脸的人……”
  哭了一阵后,小少年擦了擦眼泪,然后背着猎枪,推着独轮车,借着月光,又开始赶路了……
  这个年代,很落后,农村里面是没有电灯的,晚上的照明工具都是火光。
  像那种家庭条件好的地主或者生意人,他们会用蜡烛照明。
  而像那些家庭条件不怎么样的,都是用煤油灯照明。
  而且,为了节省煤油,他们通常不会点很久。
  但夜晚又是漫长的。
  因此,为了打发时间,村子里的左邻右舍们、通常搬凳子会聚在一起。
  然后大家互相磨嘴皮子,拉东扯西,各种八卦。
  磨嘴皮子磨到夜深的时候,大家便搬着凳子,各自回家睡觉。
  ……
  月儿走,我也走。
  数着星星到村口。
  小少年一边推着独轮车,一边时不时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皎月。
  夜风习习,蟾鸣起伏。
  不知不觉,他经过了几个山村。
  走到这个时候,小少年已经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了。
  也没法打听。(这个年代由于受路况和交通工具的限制,一到晚上,村民都足不出村)
  但他知道,自己离洪桥镇依然不会太远。
  最多二三十里地而已。
  又走了几里地之后,小少年的眼前又出现一个小山村。
  这个小山村里很热闹,村里面锣鼓喧天。
  还有哭声,有打杀的声音。
  貌似是戏班子在唱戏。
  小少年从小就喜欢看花鼓戏。
  每当洪桥镇以及镇周围的村子里有戏班子唱戏,他都会让姐姐早早的炒一些豆子或者花生瓜子之类的零食,然后,跟着爷爷和姐姐一起去看戏。
  像那些《刘海砍樵》、《朱买臣休妻》、《孟姜女哭长城》、《秦香莲》等等之类的戏剧,他都看过。
  当然,小少年虽然喜欢看戏,但更喜欢凑那个热闹。
  在这个娱乐节目极为匮乏的年代,不管是哪里,每次只要一有戏班子唱戏,看戏的人就会特别多。
  什么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都有,黑压压的一大片。
  而许许多多的年青男女,也会将这种场合视为谈对象的好机会。
  小少年被戏子们抑扬顿挫的声音吸引住了。
  他推着独轮车,小心翼翼的进村。
  进了这个小山村之后,小少年又循着声音找到戏台子。
  只见在一个院子前面的坪里,搭建着一个戏台子。
  戏台子上的戏子们化着妆,穿着古代的服装,在唱《武松打虎》。
  戏台子前面聚集着数百人。
  大人们在聚精会神的看戏。
  孩子们则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打打闹闹。
  这部戏小少年曾经看过两三次,讲的是北宋年间,一个叫武松的好汉打老虎的故事。
  小少年很喜欢这部戏,觉得里面那个武松特别厉害,空手赤拳,竟然能把一只大老虎给打死。
  他记得,姐姐也很喜欢这部戏。
  姐姐曾经说,她以后想嫁一个像武松这样的男人。
  每次一想起姐姐,小少年心里就隐隐作痛。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美丽善良对爷爷十分孝顺的姐姐会跟人私奔。
  想到这里,他又有点恨姐姐了。
  不过,今晚在皇岳山埋爷爷的时候,那个神秘的老妇人声音又说姐姐没有跟人私奔。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小少年发誓,一定要弄清楚。
  由于已经很晚了,因此,戏班子把《武松打虎》唱完之后,就没有再唱了。
  这时,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但没办法,也得散场。
  在散场的时候,小少年问他旁边一个长相老实的大伯。
  “大伯,打听一下,这是哪个村?”
  “你是外地来看戏的吧?”
  “是的。”
  “这是苏家坳。”
  “苏家坳?”
  “是的。”
  “那今晚这戏是谁请的?”
  “听说是这个村里的保长请来的,保长的老母亲八十大寿。所以,请了个戏班子,来给自己的老母亲祝寿。”
  “大伯,您也是外村来看戏的吧?”
  “没错。”
  “喔,原来咱们都是外村来看戏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