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穿越大明成伯温 / 第四章 收养子取名沐英

第四章 收养子取名沐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从老汉家离开后,又沿着南下的官路走了一个时辰左右,就到了涿州城。涿州城人丁稀少,街道简单,唯独一个宽阔的街道从城北,一直连接到城南。
  我和玉儿一直沿着街道走着,一边采购些生活用品和食用品。说实在的,古代唯一能带在路上的无非就是腊肉,烧鸡,大饼和美酒。想到越是南下,灾情可能会越严重,所以又买了匹好马,专门驮着大量的口粮。走到一家衣料店铺时,我驻足停了片刻,“玉儿,走老爷给你换件衣服。”
  玉儿不解地看着我,但又不敢询问,就乖乖地跟着我进去。
  掌柜的看着有人进来,就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二位客官,想要布料还是衣服?”
  我摸了摸摆着的布料,心想:这他妈不就是麻布嘛,穿在身上还不膈应死人。“老板,找一身衣服,上好的布料做的。符合她穿的男装。”我指着身边的玉儿。
  老板打量了一圈玉儿,然后从里面取出两套绸布衣服出来,我看上了其中一套,就带着玉儿在后房换上。玉儿这时才不解地问道:“老爷为什么要让玉儿穿男装呀?”
  我打量着穿好衣服的玉儿说道:“这年头世道不太平,带着一位美女太招摇,还是这身打扮合适。”
  玉儿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沿着这条大街,一直从北城门走到了南城门。顺着城门外的官道,又继续南下。我们的目标是经过沧州,实则就是想看看大都附近的重镇还是否太平。
  相比于第一天,我们加快了骑马的速度。主要是我有些经验了,骑起来也不必身子来回衬托着劳累了。一路上会零星的碰着几个难民,一经询问才得知是从霸州走出来的,欲往大都逃难。我和玉儿加快了速度,远远看着行动艰难的难民就直接从马上丢下些口粮不做停留。
  到了下午就已经抵达了霸州,可是还没进城一幕幕惨状就令人震惊不已,路边到处都是倒下或饿死的行人。更让我悲天怜悯的是,看着一位身着破衣,佝偻着腰一走一摇的老人,一手拄着拐棍,一手牵着一个孩子,我的天,回想着这种情况只有在电影《一九四二》里看过,此刻最真实的一幕展现在我的眼前,莫名其妙地心痛不已。我立即跳下马,大步跑着朝那位老人奔去,来到老人眼前,有些老眼昏花的老人,怔了一下,以为挡住了我的去路,用本就摇摇晃晃的身体强拉着消瘦的孩童往路边走。我的身心被什么东西锥着般剧痛,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喝一声:“苍天啊,你要是长了眼睛,请看看这无辜受难的百姓吧,我刘伯温谢谢你,给你磕头了。”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一刻不再是故弄玄虚般地演戏,而是内心酸痛的表达。
  听我大喝后,老人呆住了,也立马扑跪在我的面前颤抖地艰难开口,“大人,求求,,,,你给我孙子,,,,,,,,,一点东西吃吧,老妇死不足惜,可,,,这孩子,,,,,才七岁啊。”
  我看着这羸弱不堪的小身板,眼泪却再也止不住地如塴堤溃坝般地喷涌而出。玉儿上前抱着了我也痛苦起来。逃难的众人都惊呆了,不知道究竟是他们惨,还是我们惨了。
  那股心酸劲过去后,我理了理衣服,然后抱着这个瘦小的孩子,站在一个被放倒且没有了树皮的枯树上大声喊道:“受苦的百姓们,我刘伯温绝不会对你们的生死置之不理。都到这里来,我给你们一口粮食填充肚子。”
  话音刚落,一群人哗啦啦地都朝这边奔来。
  我让玉儿取下马背上所有的粮食,对着众人说道:“大家排好秩序,小孩和老人优先。”
  大家彼此相望后自觉的排起了长队。
  我撕下一整个大鸡腿先给抱着的孩子吃,更让我感动的是,孩子却跑过去,把鸡腿递给了奶奶。那一刻这孩子的孝心再次感动了我。
  我和玉儿尽量把肉食和大饼分碎,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能吃上一口粮食。分完了所有的口粮,看着众人狼吞虎咽的吃下,就当心情有所释怀的时候,人群外又传来一阵阵哭声。我跑去一看,刚刚的那位老妇已经一动不动了,小男孩哭泣地抱着奶奶的头硬是拿着鸡腿往老人嘴里塞,老人却带着微笑离去了。我他妈真的受不了了,泪水再次夺眶而出,我拉着孩子跪在老人身边,“老大娘,你就安心地去吧,我会照顾好你的孙子。”众人看到这一幕也都震惊地纷纷对着我下跪,声音杂杂乱乱地喊着:“刘大人是好人啊,感谢刘大人的救命之恩啊,刘大人你是我们的恩人啊,,,,,,,”我跪对着众人喊道:“我刘伯温何德何能承受的起百姓们的跪拜,我有负民怨天道,我心中有愧。”众人又是一阵痛哭。
  冷静下来之后,我想了想如果不能给百姓指条活路,单单一两顿的救济又能顶什么用。想了想后,把玉儿叫到身边交代一番后,让她进城,可是玉儿却死活不肯,“老爷,此刻正是人多混杂,我不能离开你半步,如果你有个万一,,,,那该怎么办。”
  我指着身边做下来的众人说道:“如果我刘伯温的这副身躯能换来这百十号人的性命,我刘伯温死又何惧。”众人又齐刷刷地站起来喊道:“我们宁死以护刘大人周全。”玉儿才放心,骑着一匹,牵着一匹马向城内奔去。
  不多时便拉着满载货物的两匹马回来,玉儿表示道,这是城内和相亲们那里,所有能买到吃的东西了。我又站起安排百姓,“百姓们,我刘伯温给你们指条活路,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上两天左右就能到大都,我给你们每人分得两天的干粮,坚持下去就有希望。”众人听后一阵欢呼雀喜。
  分完所有口粮,看着众人拜谢远去后,我才带着玉儿和这个孤苦的孩童踏进了霸州城。
  古代的社会现象就是:只要城里不打仗,土匪流寇不进城,那么有钱的人总能依旧逍遥快活。所以在还算稳定的霸州城内找家客栈还是没费太大力气的。在客栈我亲自给这个小孩洗过澡换件干净衣服后,才跟男孩询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男孩摇摇头。我立刻反应了过来,在元朝,汉族的穷苦人家是不配拥有名字的。
  玉儿开口道:“老爷,你才识学广不如就给他起个名字吧。”
  我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然后点点头,“他即生在元末,又被我赏识,心中充满了生的渴望,我也想把你培养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元末去一头剩下木,生的渴望象征着水,那就取三点水,好男儿就是英雄。那你以后就叫沐英吧,做老爷的养子。”
  玉儿赶紧教着男孩跪在我的脚下,“谢谢父亲大人的恩赐,我以后就叫沐英。”然后又学着玉儿的动作给我扣了三个响头。
  我抱起小孩子在额头上亲了一口,然后又指着玉儿教着说道:“好儿子,以后这位就是你的姨娘。”
  玉儿也兴奋地抱着孩子一个劲地喊着:“咱们有名字了,咱们以后就叫小沐英喽。小沐英,以后要做个大英雄。”
  听到玉儿说出的沐英大英雄,我突然脑海中想起一个响当当的明朝英雄:云南沐王府,沐英。我大吸一口长气,心想着,我这是在无意中造就了一位大英雄啊。但是我心中明白,真正造就沐英的并不是刘伯温,而是统一江山的朱元璋。此刻朱元璋究竟在哪呢?起义了没?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心中清楚的明白:磨难才刚刚开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