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从前有座元鼎山 / 第一章 采艾悬户,可禳毒气

第一章 采艾悬户,可禳毒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五月初五,端午节。
  天刚麻麻亮,元鼎山下一个小乡镇,镇里靠山边的一个村子,一间屋顶上飘起了缕缕炊烟。
  一个十多岁的消瘦少年正在按照习俗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据说艾草和菖蒲中有奇特的芳香,可以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是少年从小村药铺里一本医书上看到的:“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这也是村里老人口口相传,流传已久的习俗。对少年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少年姓徐,单名一个来字,据说名字还是他自己取的。
  徐来是村里的一个姓李名虎的单身猎户在村口捡来的。
  捡来时一副病泱泱的样子,且一直昏迷不醒。
  当时还有人劝过猎户,将徐来放回去,只是猎户没有答应。
  从那天起,猎户除了打猎,还开始采起了药。
  幸得村里就有位医术高明的大夫,请来给徐来瞧了病,扬言诊金需要猎户所有的积蓄。
  猎户虽犹豫还是同意了大夫无理的要求,一个月的精心照料,徐来终于醒了过来。
  这原本是个皆大欢喜的好事情,可徐来醒来的第二天,猎户李虎进山打猎就再也没回来。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养活自己都困难,又加上李虎的遭遇,谁也不愿意将一个病秧子领回家里。
  五六岁的徐来刚有了家,却又没了家人。说是家,倒不如说是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
  按理说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是很难将自己养活到这么大的,更何况还是是个病秧子。
  天意虽弄人,人间有真情。小村里的人虽然有着算计,但从不缺良善,如李虎一般的人,从来不在少数。
  每天早晨,徐来或多或少都能从院子里捡到吃的,鸡蛋,蔬菜,还有一袋袋装好的栗米,甚至于能捡到可以穿的衣服和鞋子。
  正因为如此,徐来才熬过了最难的那段日子。徐来也将这一切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忙完这一切,徐来进屋揭开了灶头上的盖子,用筷子夹起了两个粽子。
  剥开外面的一层叶子,香味扑面而来,徐来食指大动,顾不得烫,没几下就吃完一个。
  看着桌子上的另一个粽子,眼神透露出意犹未尽。
  吞了吞口水,背上背篓锁好门,出了院子。
  背篓里是徐来半夜起来就采好的艾草和菖蒲,送去村口的药铺,拿来换治病用的草药。
  村口的药铺是镇里唯一的一间,因为药铺老板是这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大夫。
  大夫姓王,叫王不医,有个外号叫王一两,其实王不医也不是本名。
  王不医是个外来户,不知道为何在小村安了家。一到村里就开始四处宣扬他定的规矩:身无分文者不医,大奸大恶者不医,自寻短见者不医,达官显贵者不医,还有一个看不顺眼者不医。。。。。
  因为规矩太多,没人记得住,又不知道他本名,大家干脆就叫起了王不医。
  王不医的医术高明,无论是谁,大病小病只要被他一瞧便能药到病除,绝处逢生。
  王不医大概是觉得在这小村子里自己定的规矩派不上用场,便只留下了一个,不论是谁都得先付一两银子的诊金,他才开始给人看病。
  村里人觉得他不近人情,认钱不认人,便给他取了个王一两的外号。
  当然表面上还是叫他王大夫,背地里叫他王一两。
  原本药铺也不卖这艾草和菖蒲,毕竟不是什么稀罕物,山间河边随处可见。
  看着正将艾草和菖蒲拿进药铺的王一两,少年徐来想起了刚来村里的那年。
  虽然被救醒,不知为何,却始终体弱多病。
  吃的穿的有人关照,可这治病抓药却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事情。
  治病抓药就得花钱,五六岁的徐来那有什么钱,更何况是一两这样的巨款。
  不知是不是凑巧,当时也正值端午,徐来听说艾草和菖蒲是药,便舍了命的采。
  采艾的同村人看到徐来舍命的架势,这艾草和菖蒲哪能治得了他的病,放下已经采好的艾草回了家里。
  从那天起,跟徐来同村的人开始从王一两的药铺买艾草和菖蒲,当然镇里也会有些人,所以徐来也就多了个采药的差事。
  当然不仅仅是采艾草和菖蒲,而是所有能用到的药,报酬就是王一两会免费给徐来治病抓药。
  王一两捡完背篓里的艾草和菖蒲,丢给徐来一大包中药和一本书,正是记载着挂艾草习俗的那本《荆楚岁时记》。
  “今天可以不必上山采药,如果去了记得早点回来,村里的学堂只有上午授课,下午镇上会有划龙舟比赛。”
  听到王一两的声音,已经走出药铺的徐来有些惊讶,王一两今天居然跟自己说了这么多话。
  相识已经快十年,王一两跟自己说过的话,徐来差不多能够数的清。总感觉王一两对自己有些排斥和嫌弃,或者说有些惧怕,那种担心跟自己扯上什么关系的怕。
  可真要说陌生吧,王一两这十年里可是教会了徐来不少的东西。
  让徐来看了不少医书,现在能认清所有医书上记载的植物和动物,当然还有书上的所有字。甚至有时候还直接让徐来在药铺里给人抓药看病。
  都让徐来有了一种错觉,自己好像也能当个大夫,或者做个教书先生,虽然他迄今为止没有正正经经上过一次学。
  这些都是托了王一两的福,可王一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徐来是真说不清楚。
  从外貌看来,王一两人高马大,孔武有力,红唇皓齿,面色白皙。
  可要夸他好看吧,嘴上留着八字胡,下巴一绺山羊须。
  气势上来讲,走路带风,说话带着丹田气。
  可你要夸他声音好听吧,半天从他嘴里蹦不出一个字儿,白瞎了这副好嗓子。
  讲真话,徐来觉得王一两如果去学唱戏,秦淮河上都只能听到他的声音。
  就这么一个人,长相英俊,声音好听,还有一手好医术,却有个认钱不认人的坏毛病,徐来想想就觉得生气。
  徐来看着忙着整理药材的王一两,突然惊醒,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