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互联网创业时代 / 要对前面的剧情做一次修改

要对前面的剧情做一次修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2000年7月23号,上午十点。
  早上八点,高考查分热线就已经正式接通,但是直到两个小时后,李星灿才打通了查分热线,挤进这个队伍着实不容易。
  “考生李星灿,准考证号××××××××××。”
  “语文128……”
  “数学140!”
  李星灿听着电话中带有些情感波动的语调,觉得还是有些意思——蕴含在分数的语调中似乎有一些惊奇和恭喜的味道。
  这个年代的查分还是最原始的人工播报。
  而不像后世的查询系统,完全是机器人,从这些机械的数据中你听不到一丝的情感,也就少了分享喜悦的氛围。
  当然,也可能是少了分享悲哀的伙伴……
  “英语138!”
  “理综279!”
  “总分686!全省位次——第九名,恭喜!”
  和话务员客气了几句之后,挂掉电话的李星灿确实有些小兴奋。
  “686分,意味着我真的能上清华了!!!”
  在后厨准备做饭的关远芳,第三次从厨房走出来,同时也是第八次问李星灿有没有打通查分热线。
  “通了冒(没)?”
  关远芳满怀期待的看着李星灿,就像之前七次一样,期待着李星灿能给出一个符合心意的答案。
  当然,这个答案是指一个优秀的成绩。
  李星灿咧开嘴笑了笑——“通了!”
  看着更加期待的关远芳,没等关远芳继续问,李星灿就继续道:“686分!全省排名第九,我的第一志愿就稳了!”
  “哎呀!不愧是我儿子,这下可是一鸣惊人啊!谁能想到我们家出了一个能上清华的!”
  关远芳激动的伸出双手捧住李星灿的脸,用力的揉了揉。
  李星灿有些心虚的解释了一句:“我也没想到考的这么高,可能临场发挥的比较好!”
  “莫装逼,装逼被雷劈!”——李星灿暗暗的对自己警示道。
  作为初中教师的关远芳对于这些也是很清楚,笑着道:“临场发挥也是能力,那也是考试的一部分。”
  看着儿子的关远芳越看越觉得有出息,非常优秀,以至于看不到缺点,或者说优点已经完全掩盖了缺点。
  当然,这样的精神蒙蔽会有期限的,李星灿也很清楚。
  至于期限是多久,多数情况下是三天。
  当然眼下这种情况会有些不同,可能会长一些。
  “哦!对了!得先给你爸打个电话,报个喜。”
  关远芳一边拿起电话,一边继续说道:“你爸在厂子里肯定等的心急火燎的,工作也会分心,得让他安下心。”
  李星灿应和了一句,也坐到了电话旁。
  “喂!给我找一下你们生产车间的李卫东主任。”
  “哦,我是他爱人关远芳。”
  ……
  挂掉电话,等了大概三分钟,铃声响起。
  关远芳刚拿起电话,就能听到电话对面急切的声音:“喂!芳子,成绩出来了吧?咱儿子考了多少分?”
  关远芳看了看坐在身旁的儿子,心满意足的说道:“咱儿子考了686分!全省第九!这个分数,那肯定是第一志愿,能上清华啊!高兴吧!”
  听到消息的李卫东,爽朗的笑声冲破云霄,听得话务员侧目而视。
  “哈哈哈……”
  “好啊!咱家也能出个清华的高材生!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对于李卫东的迷信,关远芳有些不忿道:“主要还是咱们儿子努力,要不然清华,你想都别想!”
  李卫东连忙承认错误:“是!是!是!咱儿子是最大的功臣。”
  心情很不平静的李卫东,感觉已经没有工作的心绪了,于是道:“唉!都高兴的没心情再工作了,你和儿子等等,我马上请假回家。”
  没等到关远芳回复,李卫东就挂掉了电话——李卫东此刻想的就只有尽快回家。
  等到李卫东挂了电话,刚走到旁边,有些担心没听清或听错了的宣传科科长何言才问了一句:“卫东哥,小灿的高考成绩出来了?能上清华?”
  李卫东满脸春风的笑着道:“我们小灿高考考了686分,全省排名第九!你嫂子给我打电话报喜啊。”
  何言也被惊到了,“哎呦!小灿考这么高啊!卫东哥,那你可得请客啊!”
  当然不可避免的在话语中蕴含着些许嫉妒——考这么高,能上清华的怎么不是我儿子?
  李卫东笑呵呵的点了点头道:“那是得请客,不过那也得等明天。现在我得给郑厂长打个电话,请假回家一趟。”
  “那是得回家一趟!要是我家那个小子能像他灿灿哥那么出息,估计我得乐的三天都上不了班。”
  李卫东一边按电话键,一边说道:“男孩子的冲劲足,后劲大,我们家小灿中考也只是在全市300多名,这三年慢慢就赶上来了嘛!兮兮才初二,认真点,还是有机会的!”
  小何还想说些什么,可李卫东却已经接通了电话,于是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郑厂长,我是李卫东啊!”
  “哦!是卫东哥啊,有事吗?”
  “没什么事,我就是想请个假。你侄子灿灿的高考成绩出来了——考了686分,全省排名第九,我得回去看看啊!”
  “哇啊!小灿考的很好啊!这个成绩,能上清华北大了。第一志愿填的那里啊?有没有填清华北大?”
  “对,他第一志愿报的就是清华大学。本来第一志愿,我是想让他稳一点的,他自己就想在第一志愿冲一冲,就填了清华大学。
  第二志愿填的是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相对就比较保稳。”
  (2000年的高考是先填志愿,后高考。)
  郑文华想了想两者的差距,然后点头道:“小灿,很有主见啊!”
  “他读了书的,那肯定比我只读个初中的要强!”李卫东与有荣焉的说道。
  “瞧你的样子,高兴坏了吧!我就不耽搁你回去了,你的假,我批准了!早点回去,嫂子和小灿估计都等着你呢!”
  “哈哈……我让你嫂子做点好菜,我叫上师傅,晚上有功夫(时间)的话,你也过来一起喝几杯啊?”
  “行!我肯定去!”
  ……
  李卫东骑着自行车从厂区一直骑到市区,然后买了一堆的牛肉,羊肉,乌鸡……
  当然不限于这些硬菜,只要是李卫东看到,觉得是好食材的,李卫东都买下来了,直到兜里再没有一分钱,这才返身回家。
  李卫东刚到家门口,正在后院纳凉的李星灿和关远芳就听到了声音,笑着起身去迎。
  刚到正门口,就看到了李卫东的二八单杠车尾挂满了“战利品”。
  李星灿笑着道:“爸!你这是把菜市场都搬来了。”
  李卫东刚下车,看着李星灿喜意扬扬道:“哈哈……你爸倒是想,可兜里没钱了。”
  “呵呵……”
  李卫东对着关远芳道:“晚上,文华还有师傅要过来喝儿子的喜酒,我陪他们喝一杯。”
  转过身,拍了拍李星灿的肩膀认真道:“咱们爷俩也好好喝一杯……你长大了!该喝酒了……”
  看着深沉的父亲,李星灿想起前世第一次喝酒,也是第一次喝醉的时候——那次也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陪着喜悦的父亲,喝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份喜悦是相同的,但人生的机会却多了一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