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星梦之血 / 第 八十七 章

第 八十七 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秦浩阳这些天很累,同时他也很心烦。累自然不用说,如此身心俱疲的事,他现在可是主角,能不累吗!
  他心烦,当然也和这事有关。张静怡的意识传输成功了,可成功的理由似乎很不充分,这让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回想以前做的几例意识传输,跟这次给张静怡做的,从程序上说是没有区别的。那为什么以前那些几乎全部失败了,这次却意外地成功了?
  许韵之说,只要找到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那就是彻底破解了琼斯人这项技术的奥秘。但实际上他知道,他们还是一无所知,这次的成功,本质上说是一次撞大运,很侥幸地成功了。
  他几乎是日以继夜的在琼斯人留下的资料中寻找着,时而苦思冥想着,时而不停计算着……他手腕上的通讯器开始闪烁。他一看,是张潇然。
  “有事吗,潇然?”他对着全息图像里的张潇然问道。他的态度有些不耐烦,张潇然看出来了。
  “怎么了?”张潇然耸了下肩:“没事就不能来?”
  “哦,不不!”他连忙说:“进来吧!”
  张潇然进来后,一眼就看到他办公室里的一副乱象。秦浩阳的压力,她自然很清楚:“别这么拼命行不行?”
  “不拼命不行啊!”秦浩阳很想张潇然立刻就走,但眼看她完全没有走的意思,只能停下手中的活:“你妈妈这次没出事,那是走运。以后要是再做,未必有这样的运气了,怎么敢不抓紧呢!”
  “我说老兄,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太过关注比较深奥的东西,”张潇然说:“而一些看似平常的因素,我们总是忽视,觉得那不重要?”
  “不明白你的意思,”秦浩阳还在考虑张潇然来之前他在思考的问题,所以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什么叫看似平常的因素?”
  “唉!你没好好听我说话!”
  “行行,我好好听,你再说一遍,”秦浩阳被张潇然这么一说,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了:“你说的看似平常的因素,具体是指什么?”
  “我复查了,前几例实验者的资料,”张潇然说:“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就是什么?”张潇然有点故意卖关子的意思,果然,这一招还很有效,秦浩阳的注意力被她吸引过去了:“你发现了什么?”
  “嘻嘻,果然是个技术控,只要一说到科技问题,你就来劲了!”张潇然笑道:“我发现,我们所做的几个实验,实验者细胞染色体的端粒,都已经走到头了,唯独我妈妈没有!”
  “你觉得问题的关键是在这里?”
  “我当然不敢说问题的关键就一定是出在这里,”张潇然说。许韵之要求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人,人人开动脑筋查找原因,因此,张潇然很认真地对照了每个实验者的各项指标。
  经过仔细比对,张潇然发现,那些实验者,包括何禾、凯特及后来的两位实验者,她们的基本资料反应,除了这里有区别外,其他的都和她妈妈张静怡没什么不同。
  “我找到的唯一不同点就是,其他实验者的细胞染色体端粒,都已经短到不能再短了。但我妈妈的跟她们不一样,如果不出意外,她的细胞还能分裂十几次,离海弗利克极限还相当远……”
  什么是“海弗利克极限”?早在196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维斯塔研究所的解剖学家伦纳德·海弗利克就发现,正常细胞分裂的次数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不同物种的细胞分裂次数不同,这就是“海弗利克极限”。
  例如,小鼠一般存活3年,其海弗利克极限为15次。鸡可以存活12年,其海弗利克极限是25次。加拉帕斯龟能活175岁,其海弗利克极限是110次。人体细胞的海弗利克极限是40-60次,平均为50次左右。
  是什么决定了海弗利克极限的存在呢?它在生物学上的表达方式又是怎么体现的?
  1970年,俄罗斯理论生物学家阿列克谢·奥罗夫尼科夫就认识到染色体不能完成末端复制的现象。
  1975-1977年间,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伊丽莎白·布莱克伯恩和约瑟夫·戈尔一道,首次发现了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端粒。
  绝大多数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就不存在任何端粒样结构。在真核生物中,端粒有长有短,脊椎动物的端粒是由TTAGGG组成的重复序列。
  酵母端粒的长度只有300个碱基,而人类的端粒长度大约有2500个碱基。人体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50-100个碱基。当它缩短到一定程度,大约相当于细胞分裂50-60次左右,细胞就停止分裂而发生凋亡。
  可以这么说,生物体细胞的端粒,就是生物的生命时钟。
  听了张潇然的话,秦浩阳开始默默沉思。
  凯特的资料,他研究得特别仔细。说明白点,因为凯特跟他妈妈秦怀玉的关系,一点小小的私心,所以他特别关注。
  他记得很清楚,凯特的染色体端粒确实已经走到头了。
  至于后来的两位,虽然他记不太清楚,但一查就有了。
  “你说对了,”他查证后对张潇然说:“但何禾的情况又不同。”
  “是啊,何禾的年纪跟我妈妈差不多,按理她的染色体端粒应该不会这么短,”张潇然说:“但她是癌症患者,而且已经是晚期了。所以她身上的正常细胞的端粒也已经耗尽,跟衰老的结果一样。”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止细胞癌变的端粒----端粒酶调控机制:正常细胞端粒缩短的速度较慢,因此端粒只会缩短,直至海弗利克极限。
  相反,癌细胞的端粒缩短速度极快。科学也已证明,在细胞癌变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情况是端粒缩短。当缩短到某种极端程度以后,就有可能通过一种未知的方式激活端粒酶,用来修补太短的端粒,最终使端粒得以不断延长,于是永生化的癌细胞也就随即诞生了。
  永生化的癌细胞不断侵蚀健康的细胞,夺取生物的营养。到了一定阶段,整个生物体扛不住了,生命也就终结了。何禾的身体状况,其实就是处在整体崩溃的的前夜了。
  “所以你说,除了你妈妈之外,其他实验者的染色体端粒已经短到极限,”秦浩阳沉吟着说:“也正因为这样,你觉得意识传输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实验者本体已经接近崩溃边缘,所以……”
  “没错!”张潇然说:“我们用实验者的体细胞克隆她们的新身体时,都会使其年轻化。也就是说逆生长的过程,她们的细胞端粒也逆生长了。关键在于,她们的意识是来自于行将崩溃的本体,传导之力是否足够……”
  秦浩阳恍然大悟,不由得击节赞赏:“早就说过你不一般,脑洞大开的时候,想法奇特无人能及!”
  张潇然的观点就是,任何能量的传输,是要有足够动力的,意识传输也一样。从本质上说,要把本体所具有的意识传到到克隆体上,本体的传导能力是不可忽视的要素。即使他们能让克隆体恢复到年轻时的状态,但却没法让几近崩溃的本体具备足够的传导动力,意识传输也就不可避免会失败了。
  这就象一辆车,其他部件都是新的,但发动机却已经破旧不堪。这样的配置,等于还是一辆旧车。
  本体的虚弱不堪,没有足够的传输动力,其结果就是克隆体接收不到本体的脉冲讯号。或者说,崭新的克隆体本身就具备了完整的动力系统----大脑,老系统的传输讯号完全被掩盖了,意识传输就不会成功,结果,克隆人完全是一个脱离本体意识的人了。
  “你别瞎吹,”张潇然很谦虚:“我只是根据我看到的就这么一说,是没有任何数据支持的猜测。”
  “别谦虚啊,我就想不到这个!”秦浩阳说:“我们赶紧去找晶晶阿姨吧!”
  他们连夜去找梁晶晶,把张潇然的想法向梁晶晶汇报,梁晶晶听完却沉默了。
  梁晶晶的这一沉默,把秦浩阳和张潇然两人都弄迷糊了。他们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该怎么说了。所以,他们干脆不吭声,静待梁晶晶的反应了。
  “哦……”梁晶晶沉默了很久,一抬头看见两个人都一声不吭地看着自己,不好意思地说:“让你们久等了……我看这样,今天已经很晚了,你们先回去,明天我再说说我的看法。”
  秦浩阳点点头,他能理解梁晶晶的谨慎,但性急的张潇然等不及了。
  “晶晶阿姨,干嘛不今天说呢?”
  “潇然就是性急啊!”梁晶晶失笑了:“好吧,我简单说说……我觉得,潇然这个猜想有道理,很有道理!但问题是,我们怎么来证实它?”
  秦浩阳和张潇然一下子被问傻眼了。有些理论很好很出彩,但关键是很难实证。。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这个理论非常出彩。但尽管这个理论很出彩,却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无法实证,因为你找不到这个支点。
  “先回去吧,”看到两个年轻人被问住了,梁晶晶笑道:“好好睡一觉,我们明天再讨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