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能用匕首屠神 / 第四十七章:我喜欢菲汶而不是两位校花

第四十七章:我喜欢菲汶而不是两位校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反正当论坛上林一赠与班分的事情被传开后,各种各样的版本都出来了。
  有些人说,菲汶是林一的青梅竹马,是因为和林一有过情伤后才变得八面玲珑的,现在林一重新接纳了她,他们会和好如初的。
  也有的说,这是因为林一同时被两位校花拒绝了,他气不过,选择了下位唯一一个可以勉强比较的来追求,试图以此方式赌气。
  更有甚者,他们说是林一已经私下追到了两位校花,只不过现在是在给自己的后宫加一位新宠罢了。
  乍一看,第二种说法应该是最合情合理的,而且逻辑上也更加引起他人的共鸣。
  不过现实就是这么的离谱,第三种说法直接霸榜论坛热搜榜持续3天了,甚至还衍生出了许多的相应分支版本,还有点女生直接在评论区下面开始联名表白林一了。
  虽然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开玩笑的,但是那些舔狗们的心算是碎了一地了。
  “所以说啊!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办公室中传来一阵女人火爆的训斥,而站在女人对面的,正是我们的风月事件的主人公——林一。
  “你知不知道那是多少学分啊!你知不知道学分这东西有多重要啊!”
  秦兰夹着烟的右手猛戳林一的脑袋,林一只是翻着白眼,一脸无奈的当着木偶任由秦兰教训。
  “我当然知道,但是这是为了后期更大的利益。反正现在离b级也差不了多少了。”
  貌似是被戳痛了,林一摆开秦兰的手,他的双眼直视着秦兰,眼神中没有一丝涟漪,就像是一个无底的深渊。
  “就算是我将这学分加到了自己的班上,我也无法满足达到b阶梯的条件。”
  秦兰慢慢的抽了一口烟,示意林一继续说下去。
  “联邦的商人都知道一个定律,钱只有可以使用的时候才能发挥效益,放进银行只能发霉罢了。
  而且,现在我的计划已经初步成功了,你没看见论坛上已经被我丢出的石子砸出了一个巨大的水花吗?
  我承认,我也有推动的成分,但是那条热搜帖确实不是我发的,我估计是有不怀好意的人想要捧杀我,毕竟那些完全跟风式的表白墙和我是扯不上。”
  林一轻轻的耸动了一下肩膀,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薛宝钗城府颇深,间接拆散了原本是天作之合的宝黛二人,使黛玉焚诗呕血、气绝而终。
  但是事实是这样吗?我们暂且先不谈薛宝钗到底是什么秉性,单从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上来考虑,被月老牵线的,真的是黛玉与宝玉吗?
  个人认为,读懂《红楼梦》这部巨著,最重要的是要读懂看似平平而又突兀无理的第一回,很多问题,包括作者写作目的,都在这一回中说得明明白白了。当然,也涵盖了本文探讨的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话题。
  第一回中,携通灵宝玉下凡的一僧一道说过这样一段话,“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细细想来,这整本书不就是好事不能持久、到头来终成空的故事吗?而这“空”又由何而来?
  有人评价《红楼梦》,说它是一部悲剧,而且是一部纯粹大悲剧。
  因为对每一个人物而言,可能死亡并不令其伤悲,只有当他失去内心最想要的、最在乎的、最难以割舍的东西时,才算是痛彻骨髓的悲伤。
  请各位读者设想一下,一个人在那么封建黑暗的社会里,摸爬滚打,终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与责任,并且以其为信仰、为精神支柱,愿用自己的余生去不断为其努力。
  但是,在某天早晨醒来,他珍视的东西被黑暗的世界吞噬了,他该多么痛苦、多么空虚。
  对宝玉而言,他看清了社会的黑暗与污浊,不愿被其沾染,所以定然不能在经济仕途上实现价值。
  而他又看到了女性的伟大与不俗,所以自然就将人生理想转变到与姐姐妹妹永生相伴上,单纯而执着地挽留着她们,不愿她们被社会所玷污,追求着永恒的美好。
  但这场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以理想破碎告终,一事不成,万事成空。
  用这个思路来理一理《红楼梦》,那个有些疯癫的宝玉可以被理解了,那“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即可推演出“现实”与“理想”两命题了。
  聚焦到宝钗与黛玉两人身上,我们也能很鲜明地看出这两个词:
  宝钗处事大方圆滑,从不得罪于人,宁愿委屈自己,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与贤德之名,懂得“现实”之中的生存之道;
  而黛玉直言直语,伶牙俐齿,从不掩饰自己的心情,活得鲜活、诗情画意,体现“理想”之中的生活之道。
  至于那两段情缘:“木石前盟”的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了,一株有情有义的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随其下凡还泪,非常符合儒家大道的道德准则,又极富浪漫色彩与超脱凡俗的气息。
  但请大家注意,再怎么美好,终究是前盟,抵不过今生,正如故事中的“理想”最终还是没能拧过“现实”。而再来看“金玉良缘”,如果换成其他小说,这绝对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标志。
  虽说“金玉”之词与“木石”相比显得市井俗气,但这佩戴了一生的美玉与沉甸甸的金锁,总比摸不着、抓不住的前世更有实力更有说服力,更合乎一僧一道口中的红尘世界。这样看来,薛宝钗才是贾宝玉今生的有缘人。
  可我们回头再想,通灵宝玉是一僧一道带来的,而金锁又是从何而来呢?向来温厚的薛姨妈曾说过,宝钗的金锁是一僧一道给的。
  一僧一道,又是一僧一道,在文章中起塑造作用的一僧一道,代表天道的一僧一道。结合“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红楼梦》竟像极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一个为了告诉无才补天之顽石、为了告诉读者、也为了告诉作者自己,这个世界的无情、这个世界的不尽如人意的阴谋。
  这样来讲,木石前盟在金玉良缘面前就一文不值、不堪一击了?其实并不是,如果把金玉良缘比作宝玉的躯壳,那木石前盟就是宝玉的灵魂。
  按照俗世意志,宝玉最后应该会变成甄宝玉的样子,擅长仕途经济之学、放弃对女子的在乎、一心帮持家父、安心与宝钗结婚,然后没有灵魂地与其相敬如宾、平淡地过下去,就像封建社会、也就是“现实”那样。
  但是我们都知道,宝玉最后并没有与宝钗厮守,而是选择了出家,远离这个丑恶的世俗社会。
  在我看来,宝玉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人,这份反抗精神来源于前世作为神瑛侍者在仙界中形成的先进于当时社会的开放思想,包括了宝玉的主仆平等、男女平等等思想。
  仙界的力量、木石前盟的力量、真爱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先进的力量帮助宝玉迈出了变革时代的第一步,使得宝玉有反抗仕途经济、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女性权利、发挥女性才能的前卫意识。
  但他没有保护自己珍视姐姐妹妹的能力,更没有推翻这个社会的能力,所以他只得看似软弱地守着自己的一份坚持,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当然,从现代人的角度上来看,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先以宝钗代表的现实生存之道获取功名,再以黛玉代表的理想生活之道变革社会,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守护自己所珍视的一切,实施自己想要实施的东西。
  但是我们想想,如果宝玉委屈一时、违心一时去求得权利,那他又将他坚守的一切置于何处?如果他自己都不坚持这个为世俗不容的想法,做出有违本性之事,那这个想法才是真正地消失了,那个极具反抗精神的宝玉才是真正消失了。
  而宝玉的悲壮与伟大,正是来源于这份玉石俱焚的决绝。
  现实与理想,自古以来谁又能真正平衡?谁又能两全?但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不正是这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决?
  或许宝玉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闺房顽童的形象,但他在我心里永远是那个毅然出家的背影。
  怀揣着曹雪芹从一百多年前传递过来的那份中华民族的操守,而今的一些选择,我自认为可以问心无愧地坚守了。
  至于未来,我们这些心中有那个背影的人,一定是活得最明白最坦荡的那一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