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兴赵 / 第一百零六章献精盐

第一百零六章献精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古代制盐的历史悠久,老百姓智慧超群,能够从海水、矿井、盐池里面找出盐的提炼工艺,形成以海盐、池盐、和井盐等盐种。
  海盐开发得很最早,初始的生产方法为煎制,古代谓之“煮海为盐”。沿海之国就得了地理优势,如齐国、燕国沿海便是由此富裕。
  池盐是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垦地为畦,引含盐分的池水沃之,称作种盐,水耗则盐成,如魏国掌控的解池,算是掌控作三晋的钱袋子。
  井盐是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制盐的生产工艺也是最为复杂,投入的金钱也是最多,如成都的自流井盐,能够满足秦国生活需要,巴蜀之所以能够成为秦国的粮仓,也离不开制盐业的发展。
  战国时期盐历史有一个的特点,基本上能够满足士族人需要,但是仍然不少老百姓是很难买得起这样的昂贵商品。
  陶朱、猗顿能够富起来,也跟贩卖盐的能够获得巨大的利润有关,价比黄金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精盐这样的奢侈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贵,因为纯度太高了,物以稀为贵,不可避免地高价。
  “真是好盐!”公子刺尝了一口雪白的盐,一股咸味十足,满足地赞叹道。
  “汝等在哪里找的这些粗盐,估计价格不菲吧,莫不是赊的账?”
  至胜、顿然对望一眼,这不是被逼无奈么?
  “还请太子恕罪,吾拿着太子那精盐的试验品,找盐商商议,他们尝试过之后对此爱不释手。”
  公子刺迫切地问道,“然后他们就出钱要买?”
  至胜汝实禀告道,“他们说这精盐价比黄金,如此纯度的还是第一次见到,市场潜力巨大。他们不仅仅是想买,更是想找我们直接收购,吾谈拢价格之后,让他们以粗盐为原料借的百石,价值五百金。”
  公子刺看向至胜问道,“先生也同意么?”
  至胜点点头,然后就心中所想道出,“其实我们来经商不是强行,太子要找的情报网络他们不就是现成的么?”
  公子刺思考一会,道,“虽然这样做速度最快,但是商人追逐利润,我们不能插进他们的权力中心,恐怕很难做到运用自如。”
  “汝这借鸡下蛋这种法子,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解决了现在的钱物问题。”
  底下几人听了也是一阵高兴,总算是夸奖他们了。
  府内虽然能够提取精盐,那还是有赖于盐商支持,不然仅仅是原材料就是个大问题。
  公子刺有些后悔早知道那金子那么值钱,应该晚一点派发出去,也不至于找人去借用。
  公子刺看向石长生问道,“汝等炼制精盐,耗费如何?”
  “所费巨大,十石粗盐只能得到精盐三石,可谓是去粗取精,淘汰糟粕,留取精华,五百石也只有一百五十石。”
  公子刺听到这里才晓得制精盐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原以为可以将粗盐提取出来只要一半,结果只有三层。心想一开始想得还是太乐观了。
  公子刺吩咐道,“将这个精盐取十石来,吾要将他献给父王。”
  至胜提出疑问道,“太子如此做,难道不怕大王将此精盐收为官用?”
  “怕也不怕,如果能够将此献上去确实是大功,并且还能增加不少税收。可若是不献上去,早晚父王也会知道,到时作何解释??”
  几人也从内心承认公子刺的想法,遂不再劝阻。
  宫中。
  赵王正在拿着竹简,看完北方送来的军情,心情一遍大好,这李牧果然没有让他失望,竟然率精兵打了敌人一个埋伏,凭借步兵斩杀匈奴三千余人,获得马匹辎重无数,暂时匈奴不敢来攻。
  “大王,太子携带贵重宝物求见!!”一名宦者匆匆禀告道。
  赵王放下竹简,有些好奇地笑道,“这太子献上的何礼物?”
  “奴婢不知,只看有几石的好东西!”
  “快宣进来!”
  公子刺进门后,按规矩进行施礼后了。
  “刺儿阿,平常你不怎么往我这里跑,今日是有何礼物要献给孤王?”
  “父王平时政务繁忙,刺不敢讨扰,蒙父王之幸,今日特献精盐十石。”公子刺如实禀告道。
  赵王一阵疑问,“精盐?”
  赵王走出来将公子刺送进来的遮盖精盐的布扯开,惊讶地道,“如此雪白,想必比宫里那贡品还要好!汝这是如何得来?”
  “实不相瞒,这是从粗盐里面提前,所费巨大。”
  “哦这也正常,刺儿还会这格物之法,有了他不愁赵国不富。”赵王想着这种精盐能卖好价钱,心里想据为己有,不免有些试探地问道。
  公子刺有些无语,我还没收回本勒,你就要来抢?
  “不瞒父王,这精盐不能大量产出,一则要受制于粗盐,粗盐提炼过多反而使一部分百姓粗盐都吃不上,整个价格也会降低下来;二则精盐价比黄金,民间市场不够。如父王同意,我将精盐交于商办买卖,掌握黑心技术即可掌下命脉,如此就是与商人共享利益,官府占大头,不知道父王可允许?”
  赵王一想技术也不成熟,公子刺还自愿能分成,就答允了下来,“如此也好…”
  赵王一看这个道,“汝得保证宫内孤王的用度。”
  “那是,肯定免费献于父王。”公子刺点头答道。
  “对了,汝来了看看这个雁门发来的书简,这李牧果真没有让人失望,替孤王打赢了此战。”
  公子刺当然一阵马屁狂派,什么用人慧眼识珠玉这样的话说得不少。
  “这李牧汝是如何得知的,当初朝堂上进言也是你,汝可知道这李牧孤王也没提拔起来几年?”
  公子刺一懵汗水也流了出来,当初郑朱还提醒了自己,不要过早参与这些朝政,这赵王今日还记得那日朝堂之言。
  公子刺赶紧编了个理由,“李牧之名我还是在咸阳听说,秦人大都说匈奴人最怕李牧。”
  赵王那眼神盯着公子刺看,“是么?”
  公子刺赶紧下跪道,“不知道父王之意,如有惹恼之处还望父王治罪,!”
  “汝这是还有何罪?”
  “回国途中吾擅自做主,罢免了长平县令提拔了喜,叩请父王处罚!”
  赵王看着承认错误的公子刺挥了挥手一笑,“此事我早已经知晓,就看你何时知道错。罢了罢了,汝弄的将士纪念碑是好事,只要汝做成此事,孤王还想在全国推广,今日见你送精盐的份上就饶你汝一次。”
  公子刺赶紧谢道,“多谢父王饶恕。做得大功,那喜可为县令么?”
  “可,汝得谢谢平原君,他刚才来为你求了此情,不过那赵羽你就放了吧。”
  “是,多谢父王。”
  公子刺没有想到这平原君办事效率这么高,才达成的交易还是上了心,莫不是这赵羽很重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