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一切从大明王朝开始 / 第二章 非礼勿视

第二章 非礼勿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去是不去?”
  赵敏摆起郡主的架子,再次娇声问起朱樉。
  对于这句话,朱樉已经听习惯了。
  习惯成就自然。
  于是,朱樉条件反射的回答:“不去。”
  赵敏笑着问道:“是不是又因为男女授受不亲的缘故?”
  朱樉郑重的点着头,回应赵敏的问话。
  深受儒家教育,受到礼教熏陶和束缚的朱樉,与正人君子一般无二。
  他的回答,也是汉人与赵敏这个蒙古女子在情爱上最大的区别。
  汉人表达爱慕之意,往往都是含蓄无比,点到为止。
  而蒙古人则刚好相反,他们大胆追求幸福,爱就爱了。
  或许正是因为文化的不同,让中原人与草原人始终走不到一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原人为什么称九州之外为戎,狄,蛮,夷?
  因为在情爱,情感的表达上能具体体现一点。
  在中原人看来,大胆追求,也就是将爱大声说出口,是违背了发乎情,止乎礼的,与兽类无异。
  圣人虽然说过,食色性也!
  但礼义廉耻,是做人根本。
  像草原人一样直接表达,甚至不离不弃,纠缠不清,连兽类也不如也!
  毕竟动物交配前,还需要获得对方认可不是吗?
  故而,朱樉虽然爱慕赵敏的容颜,但内心里,同时也对赵敏的大胆妄为而不耻。
  而赵敏见朱樉还是老样子,一本正经的模样,不由笑得更大声。
  佳人一笑佰惠生。
  这时候的朱樉,呆了。
  忽略了赵敏笑不露齿,朱樉认为赵敏是世间最美的人。
  赵敏,这位明末元初的第一美女,她的笑容,是朱樉无法平静承受的。
  呼吸急促,满脸通红。
  只能低头掩饰自己的尴尬。
  赵敏见此情节,收起了笑容对朱樉道:“亏你还饱读诗书,诗经开篇便提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说完这段,赵敏问道:“这段话是讲述男欢女爱,夫妇为人伦之始吧!你作何解释?”
  当朱樉听到赵敏说出这样已经严重违背了礼教的言语时,立马举手投降。
  “好吧!你赢了。”
  因为他不愿意,不想听到更加不堪入耳的话,从赵敏口中说出来。
  这或许就是爱吧!
  只有爱,在乎,朱樉才会打断赵敏,不知从那里学来的歪门学说。
  其实是正解!
  朱樉饱读四书五经,自是明白赵敏讲的非常正确。
  只是,爱要怎么说出口?
  武当山的金顶上
  这时,月亮彻底赶走了太阳,并唤出星星装饰着天空。
  一幅夜景,一对男女,并肩而坐。
  这副画面让人见了不由会生出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诗句来。
  赵敏与朱樉两人,坐在一块巨石上抬头仰望,数着星星。
  “呀!快看,那是真武星!”
  “咱们的运气真好,在武当山能见到百年不遇的真武星。”
  “你说,是不是师祖在看着我们,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赵敏手指北方众星环抱的星星,一惊一乍的呼喊着。
  朱樉抬头看了一眼那颗挂着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又看了看一脸笑容的赵敏,沉声道:“那是启明星。”
  “启明星?”
  “什么启明星?”
  “我怎么没听过?”
  赵敏接连相问,借故拉着朱樉非要让给解释。
  而朱樉自知说错话了,这时候的人,称呼启明星为太白金星的。
  “你怎么不说话?”
  见朱樉以沉默铸金,赵敏转头盯着朱樉的脸庞看。
  靠的太近,朱樉突然感到手足无措,只能站起了身。
  尴尬,沉默上演。
  朱樉转头看向距离他们数十米的位置。
  那里,有着数十位赵敏的侍女和侍卫,正目不斜视的盯着他们。
  赵敏随着朱樉的目光看去,也站起身,对朱樉解释道:“明教造反,天下大乱,兄长为了我的安全,派他们寸步不离的保护我。”
  “明教造反,也是迫不得已。”
  朱樉显然没听懂赵敏的解释,而是鬼使神差的,在大元这位郡主的面前说出大逆不道之言。
  说罢,他觉得自己对于元朝的统治实在是不吐不快,索性朝赵敏道:“百姓生活艰难,不揭竿而起,以无生路。”
  那知赵敏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与朱樉理论起来。
  “天下乌烟瘴气,你认为是朝廷过错?”
  朱樉点点头,元朝时期百姓的艰难,取决于朝廷的“宽。”
  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就总结过元朝的得失。
  “元以宽失天下。”
  朱元璋为什么会这样说,便要先弄明白,这个“宽”是什么意思。
  元朝与历代王朝不同,他的统治实行的是包税制度。
  什么意思?
  就是元朝将管理地方的权利下放给地方豪强,只要地方豪强向朝廷交够足够的税收,那么剩下的都是地方豪强的事。
  而地方豪强,就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他们对于百姓的压榨,朝廷不过问,百姓的仇恨和不满自然针对朝廷。
  “你可知道,治理地方的都是汉人?”
  赵敏见朱樉点头,心平气和的问朱樉。
  “而且都是汉人中的大才。”
  “怎么说呢,世家,世家你懂吧!”
  赵敏想了想,不知该如何表达,转念想起朱樉是书生,应该知道世家是什么,于是补充道。
  “他们都是败类。”
  朱樉狠狠的骂道。
  世家豪强到底对天下的伤害有多大?
  反正在华夏已经有着千年的传统了。
  改朝换代,王朝更替,为什么?
  因为皇帝昏庸?
  当然不是。
  那百姓无路可走,不得不揭竿而起,那是谁造成的呢?
  当然是世家,是豪强。
  即便是第一位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这两位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农民起义家,他们揭竿而起的原因中,也离不开世家门阀的影子,六国余孽。
  秦二世而亡!
  谁造成的?
  赵高?
  胡亥?
  当然不是。
  真当秦王朝强大的黑色军团是摆设。
  而赵敏一听朱樉激动的骂出败类,也不在言语。
  只是静静等待着朱樉的心神平静下来。
  很显然,朱樉这个呆子不笨,知道了前因后果。
  良久后,朱樉深呼吸几口气,即是平静自己的心神,也是为了给自己鼓足勇气。
  朱樉朝赵敏问道:“然而朝廷无视世家残害百姓,难道不是朝廷过错。”
  “你们既然打下了天下,就应当善待百姓才是长久之道。”
  “唐皇曾说过,百姓为水,即可载舟,也可覆舟,你们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赵敏肯定的答复道。
  “你们汉人,称我们草原人为蛮,正是因为我们草原没有大才,没有圣人。”
  “所以,忽必烈大汗在大都立下大元朝后,只能聘请汉人的大才管理天下。”
  赵敏解释过后,问朱樉:“你可知道天下行省中,有多少汉人当官?”
  “你这是胡搅蛮缠。”
  朱樉一听顿时反驳赵敏。
  “上梁不正下梁歪,老祖宗们早说过了。”
  “朱樉。”
  “嗯!”
  “你是郭子兴的外孙吧!”
  “不是。”
  朱樉想也不想摇头否认。
  “你不用骗我了,我都知道了。”
  朱樉还要辩解,却听赵敏淡淡的说道:“朝廷虽然不会过问行省之事,但是本郡主要查一个人的底细,他们还是会全力去办的。”
  “你想说什么?”
  朱樉很紧张,一脸警惕的看着赵敏。
  他就知道,倚天屠龙记里都说了,赵敏可是妖女的存在。
  围攻光明顶,残害江湖中人。
  这还不算,最可恨的是赵敏竟然爱上了张无忌?
  这搞那样?
  赵敏见朱樉紧绷着的模样,不由噗嗤一声笑。
  “本郡主自然是……”
  赵敏看着朱樉,一脸不怀好意,随即伸手抓着朱樉的右手继续道:“将你这个乱臣贼子拿下。”
  “放手,非礼勿视啊!”
  朱樉如同受惊的兔子,大喊大叫,像是真被非礼了一样。
  就在朱樉试图摆脱赵敏这个妖女的魔掌之时。
  一个不注意,朱樉呆立当场。
  “你不能这样的……”
  当赵敏的嘴唇接触到朱樉的脸颊时,朱樉崩溃了,他哭着,他喊着,因为他发现,他像是在这一刻,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