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明穿越日志 / 楔子

楔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一卷
  平行时空
  公元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这一蜚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将会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届时,除了会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览外,此次盛典还将会开放一批此前从未向世人开放的区域。
  此时,盛典临近,故宫的工作人员仍在紧张有序的准备当中,不过在故宫博物院内部却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双方是故宫博物院的考古学家与明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双方围绕一部馆藏文物要不要借此次盛典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究竟是何文物竟能引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和明史领域的专家如此激烈的争辩?
  原来早在去年,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在对一些此前从未对外开放的区域进行大修的时候,竟然在一处偏殿之内发现了一间密室,密室不大只有十几平米,却摞放着十几口金丝楠木的大箱子,工作人员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给故宫博物院的领导。
  当这些布满灰尘已看不出本来面目的金丝楠木大箱子被考古专家们小心翼翼的打开后,里面却只是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书册。
  直到有人拿起一本册子轻轻翻开,所有在场的领导专家普通工作人员全都目瞪口呆,众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此时的心情,只见被翻开的一页赫然用朱笔写着一行大字《大明穿越日志》!
  还是简体字!
  在场的所有人心里同时升起一种想法——“究竟是谁在搞恶作剧”?
  领导当场下令这件事绝不可外传,直到事情调查清楚。
  可是在详细询问了当时发现这些箱子的工人,仔细查验了密室的建造时间,却又让所有人心头萌生一丝疑虑。当时在场的工人足有几十人,都可以作证不是有人故意放进去的,而且密室的建造时间很容易就能推断出来,绝不是现代建造的。
  在场的专家仍不死心,又对木箱内的书册进行纸张、墨迹、印鉴分析,在动用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分析过后,结果却又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分析数据表明纸张、墨迹都是明朝时所产,而印鉴却是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的私印,恰恰故宫完整的保留了一套天启皇帝的印鉴,故宫领导当场让人将这一珍藏的文物取出,两相对比之下,竟然丝毫不差!
  虽然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这些书册确实是明朝时所著,但里面的内容却又让所有人一致认为是造假,只因这些书册记载的内容实在匪夷所思!
  书册的内容根本不需专家解读,只要识字就能读懂,因为全部内容都是用现代的语言所书写,总的来看这就是一部日记,连字体都是简体字,根据日记上面所记录的时间甚至前面几年的内容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书写习惯,虽然全文是用毛笔书写,但最早的笔迹一看就是完全不会毛笔字的人所写,虽然后面的笔迹已经越来越熟练、字体愈发苍劲有力,能看出书写之人也是下了一番功夫苦练,只是书写的内容却仍然让人出戏。
  故宫的专家们经过一个多月激烈的争辩后达成一致,虽然所有的证据都能表明这部《大明穿越日志》确实书写于明朝,但由于内容太过匪夷所思,经专家一致认定为造假,虽然现在还弄不清楚是如何造假的,但终究是会调查清楚的。
  但有人却并不认同专家们的决定,此人名叫郑同,是同事们眼中的明史专家,但真实身份却是故宫内专门研究明朝文物的考古人员。郑同决定向领导主动请缨调查这一“造假”事件,在得到领导勉强同意后,将全部日记搬到自己的办公室,从头到尾详细的阅读了一遍,不料读的越多心头的疑虑越重,这本日记记载了一个现代年轻人林峰因交通事故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明朝,灵魂附在了死去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身上,之后就是如何大施拳脚将一个千疮百孔苦苦支撑的王朝重新带向巅峰的心路历程。
  “朱由校真的是穿越过去的人吗?”郑同心里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时空里关于朱由校是不是穿越人士早已在网上传了好多年了,这些网友还列举了大量的证据例如朱由校的一些发明创造、制定的改革政策用以证明朱由校就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
  就像另一个时空里同样有大量的网友相信王莽是穿越人士一样。
  郑同以前看到这样的说法大多嗤之以鼻,但如果这本日记记载是真的话,那么就可以作为“朱由校”是穿越人士最有力的证据。
  随着郑同对这部穿越日志研究的愈来愈深入,关于“朱由校”的穿越身份愈加认同,当他试着将这一想法向同事们表达时却受到了同事们一致的嘲笑,一致认为郑同是网上的穿越小说看多了。
  不过郑同并不气馁,更加努力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正式的上报领导,并一次次的找领导沟通,最后领导终于不耐烦了,于是就有了上面与明史专家门的争吵。
  这是一次闭门的讨论会,由故宫博物院出面邀请了全国最著名的明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共同鉴证一下这部日志。
  当郑同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引领着这些大名鼎鼎的明史专家一起到库房鉴证时,故宫博物院的同事们却一副紧张兮兮的表情,这让在场的明史专家们的心情也激动起来,纷纷在心底揣测难道故宫发现失传已久的传国玉玺了?
  等到了库房却只见到十几口金丝楠木的木箱,箱中装满了一册册装订整齐的古册,这时一名六七十岁的专家快步走上前颤抖着问道:“这难道是失传的《永乐大典》?”
  郑同愣了一下,忙笑着回道:“顾教授,不是《永乐大典》,但却比《永乐大典》更珍贵,更有研究价值!”
  郑同的话音刚落,其余的明史专家纷纷快步上前欲一览究竟。
  只见郑同郑重的戴上一双白手套小心翼翼的从金丝楠木的箱子中取出一本日志捧到顾教授面前,顾教授连忙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副眼镜戴上,由于太过激动差点杵到眼睛,不过这都不重要,顾教授深吸一口气缓缓翻开蓝皮封面,赫然看见扉页上从左到右一行简体朱笔大字《大明穿越日志》!
  顾教授刚刚深吸的一口气差点没呼出来,足足过了几十秒才怒吼道:“你这耍猴呢?!”
  说罢愤而转身离开,其余人待看到这几个字也纷纷骂骂咧咧的要走,好在早有心理准备的故宫博物院的领导们纷纷上前劝导,这些明史专家们才没有当场离开。
  于是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当这些专家听到故宫博物院要将这部日志作为明朝中兴主题的展品时,刚刚压下的怒火又窜了上来,与故宫博物院的考古学家们争吵了起来。
  几天争吵下来这部《大明穿越日志》最终还是没能在故宫600年庆典中展出,而是被永久了锁在了故宫一处不起眼的库房内,这件事也被故宫严加封锁下来。
  只是,没过多久这部日志的影印版却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起初只有一小部分明朝爱好者留意到这部影印版的日志,但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载研究的时候,
  这部真假难辨的《大明穿越日志》终于还是在公众中流传开来,
  当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