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明穿越日志 / 第十二章 皇后想到哪里去了

第十二章 皇后想到哪里去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由校满腔憋屈与愤怒无处发泄,重重的扔下手上的奏折,起身离开乾清宫。
  走出殿外抬头仰望着蓝天白云,压抑之情稍散,四下张望了一下,突然想起自从醒来之后还没有好好的逛逛这座紫禁城。
  于是,漫无目的的四处闲逛,悠闲的欣赏着这座集华夏几千年来之精华的建筑瑰宝,竟一时沉迷其中。
  不知不觉的穿过几道长廊后好像又来到了一处宫殿,只是不知此处宫殿住的是何人?
  “奴婢见过陛下!”
  宫殿外一众太监宫女见来人竟是皇上,慌忙之下跪倒迎接,每个人的脸上都有掩盖不住的激动与兴奋!
  朱由校正疑惑时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皇后娘娘!陛下驾到!”
  “原来是皇后住的宫殿。哦!那这里岂不就是坤宁宫?”
  朱由校心里想着不忘四处打量起这座宫殿来,就这么到处摸摸看看,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
  直到身后匆匆传来一阵脚步声朱由校才察觉到,转过身来就看到皇后张嫣在一众宫女的跟随下快步来到身前。
  “臣妾不知陛下驾到,让陛下久等了,请陛下恕罪!”声音急促,不似前两日的端庄镇定。
  “快起来!”朱由校连忙将张嫣拉起来,“是朕心里烦闷想四处转转,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这里,没有打扰到你吧?”
  近距离下,朱由校才注意到张嫣的发冠稍稍有些歪斜,脸上的妆容也是刚刚才装扮的,应该是刚才听到太监通报才匆匆忙忙让女官服侍打扮的。
  “怎么了陛下?是臣妾的妆容哪里不妥吗?”张嫣被朱由校直勾勾的目光盯视的有些慌乱,心如小鹿般“怦怦”乱撞。
  “没有,皇后就是不装扮也一如既往的好看!”朱由校将目光从张嫣的妆容上移开,微笑着回道。
  “不好!她眼睛里又充满了像昨天一般的疑惑,不能再多说话了!”朱由校心里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张嫣熟悉的那个“朱由校”了,虽然贵为皇上皇后,但说到底也是夫妻,只有夫妻之间彼此最为熟悉,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她的怀疑。
  “得想个法子把这事瞒过去!”朱由校脑子迅速旋转,猛然间想起刚刚召见的霍维华来,这个人忽悠人的功夫很深,连自己都差点被他忽悠过去,不过他编的这个故事不错,灵机一动,顿时想到一个办法!
  “朕想起来正好有事找皇后,走,去你宫里说吧!”说着当先朝坤宁宫走去。
  张嫣连忙跟上朱由校的脚步,不知皇上有什么事要说,心跳的越来越快。
  等进了坤宁宫正殿,朱由校脚步不停转而走向旁边的偏殿,张嫣紧随其后,身后一群太监宫女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
  “你们在殿外候着!”朱由校身子停顿了一下,朝身后的太监宫女说道。
  “奴婢遵旨!”一众太监宫女停下脚步候在原地。
  张嫣见朱由校仍未停下脚步,前面就是自己的寝宫了,一抹红晕染满双颊,心跳的更快了!
  脚下开始轻了起来,慢了下来,最后停了下来。
  朱由校察觉到身后张嫣的异样,转身不解的问道:“怎么了?”
  不料刚说完,朱由校一下子就征住了,只见张嫣一张鹅蛋般的俏脸此时已染满红霞,一点朱唇如樱桃般娇艳欲滴,一双灵动妩媚的眼睛更是仿佛要滴出水来。
  张嫣见朱由校转过身来连忙低下了头。
  朱由校望着张嫣脸上的异样愣了一下,转而明白过来,“原来皇后这是想到哪里去了!”
  有那么一瞬间,朱由校的心也“突突”的跳了几下!
  两人相对而立,一时陷入尴尬之中。
  好在朱由校很快反应过来,说道:“朕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与皇后好好聊聊。”
  张嫣听到这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羞涩的回道:“陛下,那我们去游艺斋吧!”
  说完抢先向坤宁宫后边走去。
  坤宁宫后边有一处围廊,此围廊与御花园相连,名为“游艺斋”,是张嫣最喜欢的地方,她平日会在此处安静的读书、写字,远离后宫里的种种是非。
  此处可以说是张嫣最放松,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穿过过道二人来到游艺斋,斋内东南角正对着御花园的地方摆放了一张紫檀木长桌,一条黄花梨木荷叶式六足香几。
  紫檀木长桌造型简洁典雅,桌上放着一本书,一座青白釉双耳三足香炉,炉内还燃着檀香。
  “原来皇后刚才是在此看书。”朱由校想起张嫣刚刚迎接自己时慌张的模样,原来是正在这个地方看书,想必她一个人看书的时候定是穿着随意,也不施粉黛,只是没想到自己会突然驾到,匆忙让女官更衣打扮,所以才花了那么久才来接驾。
  “臣妾刚才正一个人在这看书,所以才接驾迟了。”张嫣见朱由校向书桌看去解释道。
  “皇后看的什么书?”朱由校突然十分好奇张嫣正在看什么书。
  走过去拿起书桌上的那本书翻过来,却是一本《资治通鉴》!
  朱由校突然想起清代尤侗的一首诗来,里面开头第一段就是:“委鬼当头坐,茄花满地红。赵娆曹节私相通,老祖太太配公公”。
  “委鬼”自然是指魏忠贤,而“茄花”指的是客氏,因“客”音读作“且”。很显然这一段讽刺的是客魏勾结,霍乱朝纲。
  而这首诗最后一句也很精彩,说的是“满朝弹章君不见,中宫独看《赵高传》”!
  最后一句诗自然说的是朱由校对于满朝弹劾客魏二人的奏章都视而不见,无奈之下皇后只有借着读《赵高传》来劝谏皇上。
  据说当时朱由校的反应就是“嘿然”,不吭声!
  想起这个典故,朱由校也“嘿然”一笑,默默的将手上的书放下。
  “皇后要是位男子定是位诤臣!”
  “不知陛下想跟臣妾说什么事?”张嫣将桌子上的书收起来,问道。
  朱由校一拍脑门,差点把正事忘记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