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唐武霸千秋 / 第十六章 朝堂终章

第十六章 朝堂终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皇帝李玄烨确实算得上大唐开国以来性子最温和对臣子最礼遇的明主。相较于前几代一个不爽就罢官杀头的帝王,文官实在太爱他了。
  可也正因为这样,会让有些人忘了他是李家人,是天子!有道是“天威难测”,杀起自家父母兄弟姐妹都不手软的李家人尤其如此!
  于东来不希望自家成为倒霉蛋,当李玄烨说出“.....于家乃是冀州大户又是士林显贵......于家家业就是和沈玉山比起来也差不了许多吧!”的时候,他切实感到了威胁,心里琢磨着最近是不是称病回老家晃荡一段时间。
  于东来太了解称孤道寡的帝王了,如今的皇帝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威信不足以让所有臣子诚服,他必然会做一些事来让臣子们重新对他的尊敬乃至畏惧起来。而在这个时候,杀人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到时,臣子们犯什么错其实已经不再重要,皇帝的刀子总是很长很宽又不长眼,总会误伤到几个倒霉鬼,直到杀出皇帝的威严,刀子才会停,这段时期是做朝臣的高危期。
  想到这,于东来下了决心,准备回去就找机会让自己出点事躲出去,正琢磨,就听后面有人招呼。
  “于尚书,等一下!”
  声音干瘪无情,是魏无极。
  于东来心里大呼晦气,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心里后悔自己脚程太磨叽,没有快点出宫。
  “呵呵呵...是魏公公啊!”于东来假笑拱手客气道:“您有何事吩咐?”
  “尚书客气,一起走走可好!”魏无极拱手回礼很干脆问道。
  “啊...可以!难得公公看得起,下官奉陪。”于东来无从拒绝。
  顺着宫中长长的甬道,于东来和魏无极慢慢踱步,有一搭没一搭瞎扯。
  突然,魏无极问道:“大人可知,陛下为什么动怒?”
  于东来一怔,他整理了一下措辞,道:“是因为在下的兵部让陛下失望了吧!”
  魏无极咧咧嘴,似笑非笑的看了于东来一眼说道:“是,但也不是!”
  于东来笑了笑没否认。
  魏无极见于东来不做声,只好继续道:“这里只有你我,周围也是高墙厚壁没有外人,咱家更不是个多嘴多舌之人,有什么话尚书可以直说的!”
  于东来闻言笑道:“哈哈哈...这话从何说起?公公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满朝谁不知道我于东来是个直肠子,一向都是有话直说的!”
  “额....那是,那是!”魏无极心头郁闷,知道如此打机锋于东来可以和他扯上几年都不带深入一句的,只好单刀直入道:
  “那什么...我就直说了。陛下今日如此动怒,诚然有兵部贪赃枉法,郭氏父子胆大包天,还有为固难城三千死难军民忧急愤恨,等等因由,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于尚书心里也很清楚,陛下到底在气什么对不对!”
  闻言,于东来心里叹了口气,知道魏无极把话说到这份上,如果自己还不做表态,那就把魏无极得罪死了,只好苦笑摇头道:
  “哎~....呵呵呵...不就是陛下想对西边用兵嘛!”
  听他这样说,魏无极暗松口气:“你总算没继续装傻,陛下拿兵部开刀的原因你自然也清楚了?”
  于东来认真道:“那是自然。大夏已经二十多年未动刀兵,一些臣子只怕早就习惯安逸享乐。陛下贸然提起用兵,肯定会遭到一些朝臣的极力反对,搞不好还会有人跳出来做邀名的买卖,在朝堂上当面指责陛下妄动刀兵好大喜功。
  兵部首当其冲,陛下不想在动兵的事上听到什么反对的声音,拿兵部开刀正合适。正好借整顿兵部衙门让一些人看看陛下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于东来说完突然想通,固难城遭劫的真相如今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件事的发生正好给了陛下最好的出兵机会!
  .....由此深想,魏无极哪番针对性那么强的固难城调查结果......我去,搞不好,就是陛下授意魏无极这么说的!
  于东来心中倏然一惊,那么...刚才发生在御书房内的一切,其必然都有皇帝的深意了。
  “是那一份兵部受贿名单!”陛下要拿兵部开刀,名单却由他来拟定,于东来很快找到了书房对话的关键点。
  上名单的,必然是对皇帝出兵持不同意见的人。到时候补充进兵部的人也必须都是支持皇帝陛下出兵的人。
  这是一次机会!
  于东来动心了,作为兵部尚书...额..现在是侍郎,他自然会坚定的站在皇帝这边。他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大换血,将兵部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
  想通这点,于东来感觉浑身一松,遇到魏无极后的不爽顿时消失不见,就连看向魏无极眼神也多了几分欣喜。
  于东来头脑风暴,魏无极自然不知道,不过也看的出于东来对他有了那么几丝善意。于是,忙趁热打铁接着刚才话头,拍马道:“大人看的清明,难怪陛下这么信重您!”
  “呵呵呵....陛下再信重我,还能重的过您去!”于东来玩笑道。
  “哈哈哈.....”x2。
  笑完,魏无极道:“能被陛下信重是做臣子的荣幸,对奴婢更是如此。蒙圣恩,我一个阉人才有机会和陛下一起谱写一出君臣相合的佳话,实乃我辈千古之大幸!每每想起,我对陛下都有无尽感激敬仰之情!”
  说完,魏无极对着御书房方向一揖到底。
  听了魏无极的这番言论,于东来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阉人之幸对于文臣何其不幸哉!
  此时,于东来不说些什么也不行,可又不能表露出有任何“赞同”或“认可”的态度,只好认真的说道:“我回去之后会仔仔细细拟定贪墨名单,兵部贪墨的官员一个都不会少。这次,兵部定不会再让陛下失望!”
  魏无极起身,他听懂了这话,满意拱手道:“于大人不愧饱读诗书之人,果然深明大义。”
  于东来也笑道:“公公谬赞啦!何为大义?明君臣之道,为陛下解难效忠,朝堂之上尽其所能辅佐陛下谋划天下,朝堂之下甘愿身死为陛下堤防宵小,为国家甘做鹰犬,为陛下愿舍身匡社稷,这就是我做臣子的大义。公公以为然否?”
  这番暗含敲打的隐蔽话术,于东来也不知道魏无极听懂没有,就见他神色一正,然后深深一躬:“老奴受教了!”
  于东来安心受下了魏无极的大礼,这一礼他承受的起。从今以后他于东来就是朝堂众臣排挤鄙夷的对象了,自己以后就是阉党了!
  于东来心中暗叹:真乃,时也命也!
  送走于东来,魏无极再次回到御书房。
  皇帝李玄烨淡淡看了他一眼,“怎么样?”
  “于大人深明大义,诚愿为陛下分忧!”魏无极恭敬回话。
  闻言,皇帝神色一松。
  其实,私下李玄烨也很怄火。自己二十几年的隐忍,就是打算用一种对大唐伤害最小的办法,毕其功于一役,消灭北方那个强大的草原帝国,造福后世子孙。
  可是,满朝的反应给他一种好像是自己做错了的错觉。现在一提开战,满朝堂都是自己的敌人。可自己父亲,爷爷,乃至祖宗辈,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想当年,祖宗们开战可比他冒险激进多了,说打就打。后勤粮草追着军队跑,你敢信!可朝堂之上楞就是没人反对,还人人喊打喊杀,恨不得亲自跨马提刀上阵。而到了自己这,开战前花了二十几年积聚力量,做最充分最稳妥准备,偏偏朝堂却一片反对声,也不晓得这些大臣脑子是不是坏了!
  为了稳定朝堂,还得委屈自己这样堂堂一代明君和一个兵部尚书耍心眼,还要忍受底下将军把自己当傻子一样的欺瞒。真是气得肝疼。
  李玄烨站起身走了几步,好一会才弄顺气场,这才道:“按照安排好的去做吧!”
  “喏!”魏无极。
  等到魏无极领命离开,李玄烨吩咐道:“宣,东山天一学宫颜天章进京。”
  “宣,楚州玄武山张九霄进京。”
  “宣,龙门玄感寺明光进京。”
  “宣,武院赵伴川进宫。”
  皇帝命令一下,整个大夏朝堂开动起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