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天道燎原 / 第七章 王孟英

第七章 王孟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房间之中,破碎的木屑散落在地面上,一把凤头斧砍在大红朱漆的砥柱上,分外惹眼。
  烛光摇曳,香炉冒着淡淡的烟气,一个黑影斜靠在椅子上,双脚交叉置于桌案之上,显得极为悠闲。
  在他的身后,大岐贵妃,大岐四皇子,大岐公主,以及一位宫女皆处在昏迷之中。
  此外,破碎的门板边,一个少年背部朝天与地面亲密接触,太阳穴抵在地面上,嘴角溢出白沫,已经人事不省。
  “我徒弟真没事吧?”声音从上方飘下,却是在房梁之上。
  “没事。”黑衣人满不在意道,“谁让他还要试图挣扎一下,从而导致真气紊乱,真是年轻气盛啊。”
  国师李闲一盘腿坐在房梁之上,平日里喜欢修身养性的他最讨厌的就是麻烦事,现在徒弟被人打了,他这个做师傅的也不得不出面,这种和事老一样的工作,真是让人头大。
  关键是这事还和平不了,对方手里有人质,所图的无非是全身而退,但这样一来,皇家颜面受损不说,放跑一个潜在威胁,事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逃避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不能靠武力,只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李闲一叹了口气。
  短暂的沉默过后,李闲一率先开口。
  “我这徒弟性格刚强,自视甚高,我也时常教导他刚过易折的道理,怎奈他就是不听,如今栽了跟头也算给他一个教训,让他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磨一磨那不服输的性格。”
  “你俩的风格真是截然不同啊。”刺客解下腰间的酒葫芦,发觉自己还带着面罩,只得扫兴地搁置一旁。
  “当年我游历天下时去过北姜,当时他还是一个五岁大的稚童,缩在雪地里瑟瑟发抖,我看他还是个不错的苗子就带在身边,也许是继承北姜人勇武的天性吧。”李闲一边解释,一边回忆,当年那个瘦小的身躯朝他微笑的场景历历在目,一晃已经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年纪轻轻便有六品实力,确实是一个练武的奇才,但你并不适合作他的老师。”
  “是啊。”
  熏香已在此时燃尽,外人想象中你死我活的场面并未发生,只是两个中年人在悠闲的对话。如果没有之前所发生的事,他们说不定还能成为惺惺相惜的挚友。
  “你的声音让我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我们之前是否在哪里见过?”李闲一道。
  “不但见过,还挺熟。”
  对方干脆的回答出乎李闲一的预料,脑海中一个个身影浮现,都被他否定。“这么说来,还是老朋友了,老朋友面前,还有必要遮遮掩掩的吗?”
  “自然。”黑衣人也不拖泥带水,一下子就将面罩揭下。
  一张平凡的脸,但当李闲一看到这张脸时,惊诧之意难以掩饰的浮现在他的面容上。
  “怎么是你?”
  一个万万没想到的答案。
  “别来无恙啊。”黑衣人笑着说完,迫不及待得将葫芦中的酒狠狠灌入嘴中,酣畅淋漓。
  ............
  国师李闲一出来了,左手还拎着他的爱徒姜飞,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
  他的脸上毫无波澜,内心却复杂无比。
  王傲上前将姜飞接下,命令手下抬去救治,迫不及待问道:“国师,娘娘殿下是否安好,逆贼可曾伏法?”
  李闲一没有吱声,只是径直走到皇帝面前,行礼道:“陛下放心,贵妃娘娘和殿下无事,只是对方想要求见陛下,只许陛下与臣一同入内,有臣在,定可保陛下周全。”
  “国师,你这是何意,怎可将陛下置于险境,莫非你与那贼人已经沆瀣一气?若陛下有所闪失,你担当得起吗!”魏琛跨前一步,整个人的气势骤然拔高。
  在场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不知国师为何会同意逆贼的要求。
  李闲一本就是一个话不多的人,不喜与人作无谓争辩,选择完全无视魏琛的刁难,他对皇帝说道:“事关重大,还需陛下亲自决断,臣愿以性命担保,对方伤不了陛下一根汗毛。”
  “你!”魏琛怒目圆瞪,脸上青筋暴起,作势就要出手,皇帝一只手当在他身前。
  “胆敢闯入我大岐皇宫者,朕也像见识一番,便如国师所言,你等都退下吧。”
  王傲急道:“陛下万万不可冒此险境,逆贼可是武道高手,稍有不慎,便可让他有可乘之机,对手狡猾,这也可能是他的阴谋,意在谋取陛下性命。”
  “小小刺客,瓮中之鳖,有何惧哉,朕相信国师的实力。”
  魏琛对着李闲一冷哼一声,“若皇上非要如此,请让老奴伴随左右。”
  “好了,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可...”王傲还想劝阻,看到皇帝眼中慑人的目光,只得作罢。
  皇帝在李闲一的引领下,一前一后进入内屋,见到椅子上坐的那人,先是一愣,再看到倒在床上的贵妃时,眉头微微皱起看向李闲一。
  “陛下不必担心,娘娘只是昏迷,并无大碍。”李闲一解释道。
  皇帝点点头,目光看向对面之人,冷声道:“你是谁?”
  黑衣人将葫芦里最后一口酒倒入嘴中,犹自意犹未尽,砸吧嘴巴,笑着道:“陛下不记得我了?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也对,陛下日理万机,对我这种升斗小民怎会放在眼里。”
  谁敢指责皇帝的不是?眼前这人就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说出口,皇帝也不恼,只是静静看着那张脸陷入了回忆,国师在一旁提醒道:“陛下还记得王神医否。”
  “王神医。”皇帝嘴里重复了一遍,猛地想起了什么,双眼一亮,“你是王孟英!”
  王孟英,这三个字在外界名声不显,可在这皇宫之中却当得上神医二字,昔日,贵妃怀有身孕,确染上一种怪病,每日咳嗽不止,太医们束手无策,王孟英正是经国师介绍入宫,一剂药方便将贵妃的病给治好了,故有神医之称。
  “原来你还是一个九品高手,为什么要这么做。”
  “陛下可还记得,当时召见草民,问有何求时,草民回答希望两国休兵罢战,陛下勃然大怒,将臣赶出宫外之事?”
  只一句,皇帝便已然知晓了对方的来意。
  
  
热门推荐